遠古人類是怎樣預測天氣的?近代氣象是如何發展起來的?當代氣象發展狀況如何?...2023年世界氣象日來臨之際,紹興市科協、紹興市氣象局聯合開展“公眾走進科普教育基地”世界氣象日專題活動,圍繞“天氣氣候水 代代向未來”活動主題,打卡全國氣象科普教育基地、浙江省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紹興氣象博物館。以氣象為課本,探索氣象奧秘,在行走的課堂中豐富氣象知識,零距離感受“風云變幻”,探究“觀云測雨”的秘密。
(資料圖)
紹興氣象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展陳面積最大的綜合類氣象博物館,整個場館分為南館、北館和科普館三部分,館內現有藏品3500件,形成了門類齊全、精品薈萃的氣象類藏品體系。依托豐富的藏品資源,館內設有六項基本陳列,并有氣象科技互動體驗區和4D球幕影院兩個科普互動版塊,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示了氣象科技和氣象事業的發展歷程,傳承弘揚了氣象優秀文化和氣象人精神。
活動中,在氣象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先后參觀了紹興氣象博物館的南館、北館和科普館。南館為氣象博物館的主館,共有五層,分設古代氣象、近代氣象、當代氣象、竺可楨紀念展廳等主題篇章,通過儀器、物品、手稿、書籍、照片等3100余件展品,展現從古至今我國氣象科學發展歷史。竺可楨紀念展廳記載了竺可楨光輝的一生,他篤行“求是”精神,開創氣象事業,38年如一日,記下了幾十本氣象,成功并不是憑空產生的,是平時不斷積累的結果。同學們紛紛表示,竺可楨科學家的堅持、求是精神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參觀“竺可楨紀念展廳”
北館是氣象體驗館,共有三層。通過設置災難場景體驗區、氣象奇觀展示區和“拯救北極熊”“氣象播報員”等實景游戲體驗區,運用聲光電多媒體結合的方式,展示了天氣現象、天氣預報、氣象災害防御等氣象元素,讓同學們全方位感受、沉浸式體驗氣象奧秘。
體驗科技互動區域
科普館位于南館與北館中間,承擔著氣象科普的功能,內設4D影院,同學們觀看了科普影片《氣象浩劫》,影片故事線索簡明,結尾給人以希望和啟示。通過觀影,培養同學們從小樹立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引導形成節能低碳的綠色生活方式。
觀看4D科普影片《氣象浩劫》
在手工體驗課環節,通過知識小課堂和手工DIY,同學們化身“小小氣象觀測員”,和家長一起搭建小型氣象觀測場,學習各類氣象儀器的觀測原理,切身感受到大自然的風云變化。
DIY自制氣象觀測場
本次活動以“世界氣象日”為契機,市科協聯合市氣象局加強氣象科普宣傳,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激發青少年了解氣象、走近氣象的興趣,通過學生個體向家庭群體延伸,提升公眾氣象科普素養,增強氣象防災減災意識,擴大氣象科普覆蓋面和傳播面。下一步,“公眾走進科普教育基地”將持續開展一系列專題科普活動,打卡紹興各類科普場所,造訪高新技術企業、科研院所,探索“玩中學、學中玩”的模式,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讓科學走近公眾,讓公眾走進科學,從而真正實現科學“看得見、摸得著、在身邊”。
標簽:
上一篇:黑龍江省寶清縣夾信子鎮舉行“法律明白人”頒證授徽儀式 環球快看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與36名中國作協基層會員暢談文學——(引題)王蒙:生活才是創作的常青樹(主題)光明日報記者劉江偉【新聞人物】3月21日,春分當日,
2023-03-23 10:33
原標題:熱門展一票難求!各地延續“博物館熱”排隊觀展成常態今年以來,各地掀起“博物館熱”,處處可見排隊觀展的火熱場面。各大博物館也紛
2023-03-23 10:46
原標題:《烏梅子醬》流量與爭議齊飛,爆款小情歌道出行業隱憂(引題)算法至上,流行樂壇將成“口水歌”天下?(主題)文匯報記者黃啟哲你也
2023-03-23 10:41
原標題:49國駐華外交官開啟2023“發現中國之旅”光明日報記者韓業庭光明日報北京3月22日電(記者韓業庭)3月21日,2023駐華外交官“發現中國
2023-03-23 10:33
原標題:直擊娛樂圈種種亂象,被貼上“敢拍”標簽(引題)《春日暖陽》:找準了問題,但給錯了答案(主題)文匯報記者衛中當紅流量明星不僅拍
2023-03-23 10:44
原標題:科普劇《狂歡野鴨湖》五一上演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由中國木偶藝術劇院與八達嶺文旅集團旗下北京野鴨湖國家濕地公園聯合打造的“大
2023-03-23 09:35
原標題:“寶島情緣——臺灣知名畫家邀請展”在港開幕新華社香港3月22日電(記者謝妞)由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藝術香港聯合主辦的“寶島情緣
2023-03-23 08:37
原標題:四川閬中:觀賞移動演出感受古城夜經濟3月20日,游客在閬中南津關古鎮觀看《蜀道盛世》移動實景演出。新華社記者劉坤攝每當夜幕降臨,
2023-03-23 08:36
原標題:漢代如何治理西南邊疆?云南這批出土簡牘有新發現新華社昆明3月20日電(記者伍曉陽、嚴勇)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日發布消息,云南晉
2023-03-23 08:53
原標題:大匠之手澤年代之磋磨中國傳統建筑模型制作技藝展亮相北京由文旅部、恭王府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大匠之手澤年代之
2023-03-23 05:55
原標題: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舉辦學院開放日(引題)?探秘“寶藏學院”感受人文力量(主題)天津日報記者仇宇浩“能欣賞無處不在的
2023-03-22 16:45
原標題:歷史有答案(引題)?“顯微鏡”沒看清大明(主題)蔡輝“帥家默是學霸書呆子,不是精神病傻子,張若昀這次有些用力過猛了。”“普通
2023-03-22 15:50
原標題:電視劇《心想事成》熱播引關注,編劇蘇蓬接受采訪表示——(引題)?新北京題材展現城市包容與交融(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夏至電視劇
2023-03-22 15:36
原標題:天津博物館攜手河南博物院近200件珍貴文物亮相津城(引題)?賞古代音樂文物聞“聲動千年”之美(主題)天津日報記者劉茵距今8000多年
2023-03-22 15:56
原標題:老店新店和小店,求變求新求突破——(引題)?實體書店的春天來了(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路艷霞2023年的春天來了,北京實體書店生存態
2023-03-22 15:40
原標題:《生無可戀的奧托》藝聯上映北京晚報訊(記者袁云兒)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生無可戀的奧托》本周五起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該片
2023-03-22 15:32
原標題:現實題材電視劇《人生之路》開播人民日報上海3月21日電?(記者曹玲娟)現實題材電視劇《人生之路》20日晚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首播,并于
2023-03-22 14:48
原標題:從《燭光里的媽媽》到《是媽媽是女兒》——(引題)?流行歌曲中的親情關系變遷(主題)趙樸一首《是媽媽是女兒》,從年初問世以來始
2023-03-22 14:49
原標題:懸疑刑偵劇《他是誰》:在革新與堅守中講述警察的精神傳承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作為今年首部播出的懸疑刑偵劇,《他是誰》在各
2023-03-22 14:41
原標題:群演這份工作,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有綜藝節目讓明星在橫店的劇組體驗“橫漂”工作,還有生活中300多名大學生素人,集體做群演參
2023-03-22 14:43
原標題:以腳步丈量歷史文脈《登場了!北京中軸線》啟動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3月21日,“北京中軸線網絡視聽文藝精品發布活動暨網絡綜藝節
2023-03-22 09:48
原標題:《孔雀》十年重裝再出發(引題)?楊麗萍:舞臺交給下一代(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萬物之靈”孔雀,被舞蹈藝術家楊麗萍搬上舞
2023-03-22 09:36
原標題:北京中軸線網絡視聽文藝精品發布活動舉行人民日報北京3月21日電(記者劉陽)21日,“北京中軸線網絡視聽文藝精品發布活動暨網絡綜藝節
2023-03-22 09:50
原標題:讓水利文化遺產潤澤心靈(新語)張偉昊浙江諸暨,井眼密布的桔槔井灌,素有灌溉文明“活化石”之稱;四川岷江,都江堰歷經2000多年,
2023-03-22 09:49
原標題:南博大展聚焦長江下游文明(引題)?大江萬古流江南文脈遠(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尹曉宇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為中華文明的誕
2023-03-22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