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與36名中國作協基層會員暢談文學——(引題)
王蒙:生活才是創作的常青樹(主題)
(資料圖片)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
【新聞人物】
3月21日,春分當日,“人民藝術家”王蒙先生走進魯迅文學院,開講“春天一堂課”。
這天,中國作協“作家活動周”溫暖啟幕。36名中國作協基層會員在濃濃春意中“回娘家”,聽一聽名家的課,聊一聊文學的事。
雖已88歲過半,兩鬢斑白,但王蒙先生依然才思敏捷、談吐從容。面對基層作家聊起文學,那些過往的日子,那些寫作的頓悟,那些生命的記憶,在他的腦中汩汩而出,70載的創作歲月仿佛濃縮在此刻。
時間、空間、想象、語言,是這堂課的四個關鍵詞。
什么是經典?“經典就是能經得住時間考驗的作品。”王蒙開宗明義。
1979年,他的小說《青春萬歲》正式出版,至今已過40余個春秋,“所有的日子都來吧,讓我編織你們”,仍是當下年輕人的青春宣言;小說《這邊風景》開始創作于五十年前,雖無法擺脫特定時代的印痕和局限,但穿越歲月而依然常綠,已被多個國家翻譯出版。
“無論身處哪個時代,受什么樣的觀念影響,都有熱騰騰的生活,都有衣食住行,都有善惡美丑,都有對美好人生的期待。”在王蒙的眼中,生活才是創作的常青樹,是不斷迭代變更的寫作理念中的不變量,是作品走向經典的寬闊大道。
“生活絕不是觀念的圖解,也不是觀念的衍生品。生活就是人民,是活生生的人。”王蒙認為,《這邊風景》之所以受歡迎,就是因為它展現了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圖景,里面有正直的品格、美好的愛情、誠實的勞動,有壯麗的風景、絢爛的風俗和器物,還有各民族豐富表情和音調的語言。他高呼:“我愛生活勝過愛我自己”。
在王蒙看來,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的寫作根據地。北京和新疆,便是他常寫的地方。不過寫作空間并沒有固定的標準、特定的場所,“在《春之聲》中,我坐悶罐車的經歷便來自其他地方”。還有不少作家說不清自己的文學根據地,比如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莎士比亞,他們涉獵了不少地區的風物,甚至寫過多個國家和民族。“空間不止有一種可能性,見得多了,就會呈現出不同的可能性。”
講座中,王蒙高興地說,他正在看科幻小說《三體》,“這部小說有很強大的想象力。但這種想象有它的邏輯、有它的思路,具備現實合理性。一切想象要深深根植于生活”。他透露,從2013年起,一直在構思一篇中篇小說,“我也爭取把它‘掄圓’了”。
乘著“想象力”的翅膀,王蒙又談到語言:“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所以,文學又是思維的藝術,作家應具備強大而深邃的思維能力。”在他看來,中國的語言是音、意、形、筆順的結合,能自成一個世界,有無窮的妙處。中國傳統文學中的語言能夠給寫作者以極大啟發。
在提問交流環節,廣東基層作家陳再見說出了自己的困惑:面對流動且碎片化的現代生活,青年作家如何處理文學與空間的關系,構建自己的文學根據地?
王蒙回答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氣氛,熟悉的語言。但我們對生活的愛,不要受根據地的限制,因為生活不斷膨脹、不斷延展、不斷創新。”他叮囑作家們,永遠不能認為自己對生活很熟悉了,我們要對生活保持好奇心、愛心,“要對所有的經歷保持興趣”。
(光明日報北京3月22日電)
標簽:
上一篇:熱門展一票難求!各地延續“博物館熱” 排隊觀展成常態|全球即時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與36名中國作協基層會員暢談文學——(引題)王蒙:生活才是創作的常青樹(主題)光明日報記者劉江偉【新聞人物】3月21日,春分當日,
2023-03-23 10:33
原標題:熱門展一票難求!各地延續“博物館熱”排隊觀展成常態今年以來,各地掀起“博物館熱”,處處可見排隊觀展的火熱場面。各大博物館也紛
2023-03-23 10:46
原標題:《烏梅子醬》流量與爭議齊飛,爆款小情歌道出行業隱憂(引題)算法至上,流行樂壇將成“口水歌”天下?(主題)文匯報記者黃啟哲你也
2023-03-23 10:41
原標題:49國駐華外交官開啟2023“發現中國之旅”光明日報記者韓業庭光明日報北京3月22日電(記者韓業庭)3月21日,2023駐華外交官“發現中國
2023-03-23 10:33
原標題:直擊娛樂圈種種亂象,被貼上“敢拍”標簽(引題)《春日暖陽》:找準了問題,但給錯了答案(主題)文匯報記者衛中當紅流量明星不僅拍
2023-03-23 10:44
原標題:科普劇《狂歡野鴨湖》五一上演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由中國木偶藝術劇院與八達嶺文旅集團旗下北京野鴨湖國家濕地公園聯合打造的“大
2023-03-23 09:35
原標題:“寶島情緣——臺灣知名畫家邀請展”在港開幕新華社香港3月22日電(記者謝妞)由兩岸和平發展聯合總會、藝術香港聯合主辦的“寶島情緣
2023-03-23 08:37
原標題:四川閬中:觀賞移動演出感受古城夜經濟3月20日,游客在閬中南津關古鎮觀看《蜀道盛世》移動實景演出。新華社記者劉坤攝每當夜幕降臨,
2023-03-23 08:36
原標題:漢代如何治理西南邊疆?云南這批出土簡牘有新發現新華社昆明3月20日電(記者伍曉陽、嚴勇)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日發布消息,云南晉
2023-03-23 08:53
原標題:大匠之手澤年代之磋磨中國傳統建筑模型制作技藝展亮相北京由文旅部、恭王府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大匠之手澤年代之
2023-03-23 05:55
原標題:天津大學馮驥才文學藝術研究院舉辦學院開放日(引題)?探秘“寶藏學院”感受人文力量(主題)天津日報記者仇宇浩“能欣賞無處不在的
2023-03-22 16:45
原標題:歷史有答案(引題)?“顯微鏡”沒看清大明(主題)蔡輝“帥家默是學霸書呆子,不是精神病傻子,張若昀這次有些用力過猛了。”“普通
2023-03-22 15:50
原標題:電視劇《心想事成》熱播引關注,編劇蘇蓬接受采訪表示——(引題)?新北京題材展現城市包容與交融(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夏至電視劇
2023-03-22 15:36
原標題:天津博物館攜手河南博物院近200件珍貴文物亮相津城(引題)?賞古代音樂文物聞“聲動千年”之美(主題)天津日報記者劉茵距今8000多年
2023-03-22 15:56
原標題:老店新店和小店,求變求新求突破——(引題)?實體書店的春天來了(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路艷霞2023年的春天來了,北京實體書店生存態
2023-03-22 15:40
原標題:《生無可戀的奧托》藝聯上映北京晚報訊(記者袁云兒)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生無可戀的奧托》本周五起在全國藝聯專線上映。該片
2023-03-22 15:32
原標題:現實題材電視劇《人生之路》開播人民日報上海3月21日電?(記者曹玲娟)現實題材電視劇《人生之路》20日晚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首播,并于
2023-03-22 14:48
原標題:從《燭光里的媽媽》到《是媽媽是女兒》——(引題)?流行歌曲中的親情關系變遷(主題)趙樸一首《是媽媽是女兒》,從年初問世以來始
2023-03-22 14:49
原標題:懸疑刑偵劇《他是誰》:在革新與堅守中講述警察的精神傳承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作為今年首部播出的懸疑刑偵劇,《他是誰》在各
2023-03-22 14:41
原標題:群演這份工作,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有綜藝節目讓明星在橫店的劇組體驗“橫漂”工作,還有生活中300多名大學生素人,集體做群演參
2023-03-22 14:43
原標題:以腳步丈量歷史文脈《登場了!北京中軸線》啟動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3月21日,“北京中軸線網絡視聽文藝精品發布活動暨網絡綜藝節
2023-03-22 09:48
原標題:《孔雀》十年重裝再出發(引題)?楊麗萍:舞臺交給下一代(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萬物之靈”孔雀,被舞蹈藝術家楊麗萍搬上舞
2023-03-22 09:36
原標題:北京中軸線網絡視聽文藝精品發布活動舉行人民日報北京3月21日電(記者劉陽)21日,“北京中軸線網絡視聽文藝精品發布活動暨網絡綜藝節
2023-03-22 09:50
原標題:讓水利文化遺產潤澤心靈(新語)張偉昊浙江諸暨,井眼密布的桔槔井灌,素有灌溉文明“活化石”之稱;四川岷江,都江堰歷經2000多年,
2023-03-22 09:49
原標題:南博大展聚焦長江下游文明(引題)?大江萬古流江南文脈遠(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尹曉宇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為中華文明的誕
2023-03-22 0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