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人類和一只黑猩猩站在一起,最顯著的區(qū)別大概是人類沒有黑猩猩那一頭一身亮麗的黑色毛發(f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無論是猩猩還是貓狗、牛羊,我們所能接觸到的大部分哺乳動物都有著一身厚實的毛發(fā)。
或許正是因為我們沒有、它們有,人類才會對這些毛茸茸的動物充滿了好感。
當然,并不是所有動物都有一身傲人的皮毛,除了我們?nèi)祟愖约海L魚、大象、犀牛、河馬等動物身上的毛發(fā)也十分稀疏,乃至沒有。
為什么同為動物,有的長毛有的禿?
01
為什么有的動物禿,
有的卻毛發(fā)旺盛?
對于各種毛發(fā)沒那么旺盛的動物來說,脫毛都是有原因的。在自然界中,這種自主選擇的禿,能夠帶來很顯著的優(yōu)勢。
比如大象因為褪去了濃密的毛發(fā),可以更好地適應炎熱的氣溫,而沒有濕噠噠的毛發(fā)阻擋。
海中的哺乳動物們,比如海牛、儒艮們也可以更好地在水中游動。
這種適應性的演變,讓動物們能在自己的環(huán)境中過得更好、更舒適。
沒那么常見的裸鼴鼠,也是每天頂著肉粉色的皮膚在地上鉆來鉆去,表面剩下的幾根毛發(fā)顯得可憐又猥瑣。它們禿的原因也相當簡單——不需要。
裸鼴終身生長在地下,對于它們來說地下高度狹窄、缺氧的環(huán)境就是最舒適的家。
因為地下的環(huán)境穩(wěn)定,裸鼴們自然也不需要面對像地上那樣時而刮風,時而暴曬帶來的溫度變化,對于它們來說毛發(fā)最重要的保溫功能是無用的,不長毛反而更省能量,久而久之,“禿”就成了族群主流。
當然,地下的環(huán)境也不是處處都很友好。
至少地下的小蟲子是不少,而社會性生活的裸鼴們很容易彼此傳遞寄生蟲,那可真是一遭遭一窩呀。
因此,禿也能讓它們更好地解決自己身體表面的寄生蟲問題,防止霍霍整個族群。
畢竟它們視力真的不太好,如果還需要在茂密的毛發(fā)中一點點找蟲子,那可是真的是難為死“鼠鼠”我啦!
02
我們?yōu)槭裁催@么“禿”?
說到這里,其實人類禿的原因和鼠鼠們也有點類似——我們既不需要濃密的毛發(fā)保溫,也希望皮膚更光裸方便清潔。
不過人類不需要毛發(fā)保溫的原因是我們不僅學會了用火取暖,還學會了制作衣服。
比起一年四季一成不變的毛發(fā),可以靈活變動的衣物簡直不要太方便呀。
當然,禿并不僅僅能夠提高生存能力,還能提高在婚戀市場的競爭能力呢。
比如生活在南美洲的赤禿猴雄性們,就靠著一張又禿又紅像個大燈籠的臉龐,獲得了一眾雌性的喜愛。
對于赤禿猴們來說,禿和紅都意味著雄性的身體素質(zhì)好,非常適合一起生小猴子。
不過赤禿猴是一年四季都又禿又紅,一些其他猴則是間歇性的禿。
比如頗具藝術感的獅尾狒,到了發(fā)情期,紅腫的皮膚就會在它們的胸前塑造出一個奇特的圖案,遠遠看去簡直像一個巨大的紅色箭頭在瘋狂暗示:“我身體好,當然是選我啊!”
這個奇怪的結構其實叫做性腫皮(sex swelling),這是局部充血造成的,在許多猿、猴中都挺常見的,只不過位置沒有像在頭部或者胸部這么奇葩罷了。
比如山魈,就是“禿”在屁屁上,每到繁殖季節(jié)雌性山魈們都會頂著一個如同紅蘋果一樣的屁屁滿樹爬,向異性散發(fā)獨特的魅力。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紅得像猴子屁股一樣,大概就是觀察到了這個現(xiàn)象而總結出來的吧!
當然,這種用禿來彰顯自身體質(zhì)的事兒,不光光是猴哥們的專屬。鳥類在以禿取勝這件事情上,同樣很有表現(xiàn)欲。
看起來優(yōu)雅美麗的丹頂鶴本鶴就是個正兒八經(jīng)的禿頂,它們的“丹頂”實際上正是裸露出來的皮膚呈現(xiàn)出來的鮮紅色。
這塊皮膚不僅紅亮,還長滿了肉突狀疣粒,仔細看的話真的一點兒都不美好。
對于丹頂鶴來說,禿頂面積越大,越紅亮身體也就越好,自然能夠縱橫情場,吸引心儀雌鳥共舞。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此處再次cue到人類,其實人類光裸的皮膚也有著同樣的功能。
雖然人類的皮膚不會發(fā)紅,但是光裸的皮膚可以更好地展示健康的狀態(tài),沒有寄生蟲也沒有傷口;
在原始人的時代,這可是相當重要的婚戀資本呀!
因此,久而久之的,更“禿”的基因也就流傳下來,成為了人類的主流。
作者|雪梨
審核|黃乘明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nèi)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nèi)容不授權轉載
標簽: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大鵬率《保你平安》劇組來蓉路演“這部電影就是我們對待謠言的態(tài)度”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周琴綜合正觀新聞“年度高分喜劇”《保你
2023-03-21 15:51
原標題:當傳統(tǒng)藝術成為“綜藝”“文創(chuàng)”,可還相看儼然?文匯報記者柳青“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回歸,首周末的兩臺演出《牡丹亭·音樂傳奇—
2023-03-21 14:42
原標題:“太熱象限”巡演連唱兩天王以太艾熱再現(xiàn)說唱魅力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徐語楊“盡管都清楚時間教人堅強,光陰的馬車請你Driveslow(
2023-03-21 14:32
原標題:“90后”曹鵬圓夢(引題)“星星的孩子”首登“上海之春”舞臺(主題)新民晚報記者朱淵前天,宛平劇院因為一場“愛在春天”的交響音
2023-03-21 14:45
原標題:靠復仇劇拿回“榮耀”宋慧喬打了一場“翻身仗”韓劇《黑暗榮耀》從2022年末開播即成為網(wǎng)飛全球榜排名第五的劇集,到如今《黑暗榮耀》
2023-03-21 14:35
原標題:守正傳統(tǒng)傳承武藝(引題)荔灣再現(xiàn)粵劇祖師華光誕巡游(主題)羊城晚報訊記者馬思泳、通訊員荔宣報道:因疫情去年停辦的粵劇祖師華光
2023-03-21 14:43
原標題:《唐宋八大家文學課》出版發(fā)行:從文學看文化從文化見文明中新網(wǎng)北京3月20日電(記者高凱)日前,由《國家人文歷史》編著的《唐宋八大
2023-03-21 13:37
原標題:春分|生活明朗,萬物可愛“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3月21日5時24分我們迎來春分節(jié)氣。桃花紅了,杏花白了,楊柳青了,在
2023-03-21 13:43
原標題:古裝劇仍占“大頭”,刑偵、懸疑、現(xiàn)實題材熱度提升(引題)今年香港國際影視展國產(chǎn)IP出海成焦點(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第27屆香
2023-03-21 13:56
原標題:新勢力唱響春之聲新民晚報記者朱淵是誰,掀起了“上海之春”首波浪潮?昨天是第38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開幕第二日,“春”之舞臺
2023-03-21 13:47
原標題:配音“塌房”影視“失聲”?演員也該為角色開口了!近日,某配音工作室發(fā)布公告稱,公司內(nèi)外多名配音演員涉嫌刑事案件,一時掀起熱議
2023-03-21 13:38
原標題:香港林村:追溯悠遠記憶,賡續(xù)文化基因新華社香港3月19日電(記者梁文佳)在700多年的歷史變遷中,位于香港新界大埔的林村深深積淀著
2023-03-21 10:35
原標題:以“懸疑”探討人性、情感與社會話題(引題)迷霧劇場第三年:讓懸疑劇向深度和廣度開掘(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楊文杰??3月16日,愛
2023-03-21 10:38
原標題: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導演孔大山回母校完成“十年之約”中新網(wǎng)成都3月21日電(何浠任真旳)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導演兼編劇孔大山
2023-03-21 10:42
原標題:美學云課堂|世界詩歌日,擷一片詩意送給春天人民網(wǎng)記者魯婧編者按今日是世界詩歌日,萬物生長、沐浴春暉,祖國大江南北迎來了春的消息
2023-03-21 10:43
原標題:做“行走的文化宣傳畫”她身穿漢服走上英國街頭北京青年報記者張子淵?實習生朱珅葳這個兔年春節(jié),網(wǎng)名為“PaPanPanda在英國穿漢服”
2023-03-21 10:33
原標題:全球共創(chuàng)“好故事”網(wǎng)文“出海”再升級中國網(wǎng)絡文學行業(yè)的高速發(fā)展,不僅深刻影響了國內(nèi)的文學生態(tài),并且隨著中國網(wǎng)文企業(yè)“走出去”
2023-03-21 09:55
原標題:百年大世界,煥新再出發(fā)解放日報記者唐燁黃浦區(qū)西藏路上,上海大世界三樓,最近正在上演一部沉浸式游戲劇——《揚名立萬》。這部游戲
2023-03-21 09:37
原標題:一把油紙傘撐起非遺傳承之美新華社南昌3月20日電(記者王奕涵、朱雨諾、余剛)清晨,在位于江西省婺源縣一家甲路油紙傘制作工廠里,裱
2023-03-21 09:52
原標題:傾聽古城故事領略洪商文化“一個包袱一把傘,來到洪江當老板。”走進湖南懷化洪江古商城,一座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引人駐足,這便是近
2023-03-21 09:32
“護文化遺產(chǎn)彰時代新義”原標題:北京琉璃渠村老舊窯廠變身文創(chuàng)園區(qū)——(引題)千年窯火今重燃(主題)人民日報記者賀勇?近日,在北京市門
2023-03-21 09:56
原標題:首屆中華印信文化精品展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開幕3月20日,首屆中華印信文化精品展在位于山東濟寧曲阜市的孔子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以“
2023-03-21 08:35
原標題:5場生日宴折射改革40年(引題)話劇《生日》在寧成功上演(主題)新華日報訊(記者陳潔)“我們的家就像一艘小船,浮浮沉沉歷經(jīng)風雨,
2023-03-21 08:40
原標題:劉家成情滿老北京天津日報記者張潔印象充滿煙火氣的作品展現(xiàn)老北京的魅力導演劉家成是京味兒劇的代表人物。他執(zhí)導的電視劇大多以北京
2023-03-21 08:32
原標題:北京鼓樓西劇場:有光了,戲來了中國文化報記者劉淼“我喜歡華燈初上的時候,因為劇場里的演出就要開始了,那時我會在劇場等待,等待
2023-03-21 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