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做“行走的文化宣傳畫”她身穿漢服走上英國街頭
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子淵? 實習生 朱珅葳
這個兔年春節,網名為“PaPanPanda在英國穿漢服”的女孩,參加了不少宣傳中國漢服文化的活動,但總的來說,她過得并不算愉快。
(資料圖)
今年春節期間,韓國文化機構聯合大英博物館舉辦了一個慶祝韓國農歷新年“Korean Lunar New Year”的表演,這引發了華人的不滿。panda遇到的類似事件,還是在去年7月迪奧引發的“馬面裙事件”。當時反對迪奧挪用文化的活動,panda是發起人之一。但是就在今年2月份,迪奧又推出了一條短款馬面裙,這是迪奧“馬面裙事件”遭國人抗議后的又一次“做文章”。
“上一次我們的活動還是不夠,我們應該更好地保護中國的文化。”這位“在英國穿漢服”的姑娘,這次也選擇不做“鍵盤俠”,用實際行動在海外為保護和傳播中國文化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
一場活動
她和漢服“同袍”們走上英國街頭
2022年7月,迪奧發布了一款售價2.9萬元人民幣的馬面裙,并在其官網說明中寫道:“這款半裙采用標志性的迪奧廓形,是一款全新的優雅時尚單品。”但有中國網友發現,這款裙子與中國傳統服飾馬面裙幾乎一模一樣,指出迪奧涉嫌抄襲。
在網上看到這件事的時候,panda也很氣憤,她一如既往地在網絡上聲援華人的聲音。直到她聽說法國巴黎的漢服“同袍”在迪奧旗艦店門前舉行了抗議活動,她意識到,身在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自己,是不是也能走出來聲援一下,而不是繼續在網上當“鍵盤俠”。
于是,panda和幾個朋友一拍即合,7個人發起了一個小組,在群組里招募來可以參與的同好,沒想到反響很大,一下就招來了幾十人。
這些參與者都是身在英國的漢服“同袍”,有人為了參加活動,從英國最北部的城鎮坐幾個小時的火車趕到倫敦。“一開始我們也沒想到會有這么多人參加,畢竟很多人還是不想拋頭露面的,所以就需要有人邁出第一步。有人領頭,大家很團結。”panda說。
7月31日上午,panda和一起參加活動的漢服“同袍”來到倫敦市中心最大的迪奧店鋪門前,一邊在門前一遍遍地用中英文高喊“停止文化挪用”,一邊發放宣傳單,告訴圍觀的倫敦市民“馬面裙是中國的傳統服飾”。
panda身上穿著一件淡藍色的漢服上衫,下身是一條山水墨染圖案的馬面裙,她站在人群的正中央,手中舉著的牌子寫著: “Chinese /HanFu /MaMian ”。
為了向倫敦民眾證明“馬面裙來自中國”,有參加活動的朋友從古董商手里借到了一條清代馬面裙,他們拿著這條古董馬面裙展示給英國民眾,并講述著這條馬面裙的歷史。
在活動現場,大家還印了一些照片,照片上是戴安娜王妃身穿清代馬面裙。“戴安娜王妃曾經穿過的清朝馬面裙和我們拿的那條除了顏色不同款式基本一樣,這也拉近了英國人的距離,因為英國人很喜歡戴安娜王妃,有的人還知道戴安娜王妃穿過這樣的一條裙子。”panda解釋說。
在整個過程中,多數英國民眾愿意停下來接受他們發放的宣傳單頁,會停下來聽他們的講解,也愿意去了解迪奧事件的來龍去脈。
一次聲援
文化挪用與多元融合是兩碼事
當然,也有一些人覺得這樣做并無意義。他們認為,文化是多元的,應該是國際融合的。對于這種看法,panda覺得,多元文化沒問題,但文化挪用抄襲與文化多元融合是兩碼事,在融合的過程中應該明確文化的來源,“我們總不能說圣誕節來自印度吧。”
由于當天的活動超過了50人,根據英國的有關法律,需要有倫敦警方來到現場維持秩序。panda組織的這次活動提前向警方做過報備,整個過程也比較克制,除了喊口號和發傳單之外,并沒有違反英國法律的行為出現。
漢服“同袍”們都抱著相同的理念,“活動一定是合理合法的才會有力量。”
整場活動持續了兩個小時。panda覺得,通過這樣一次活動,至少讓迪奧知道中國人不只是會做“鍵盤俠”,是可以團結起來保護自己文化的,也讓更多的英國人了解到中國文化,這些活動效果已經達到了。
盡管,迪奧方面對此并不以為然,在今年2月份又再次推出了那條短款馬面裙。“我們也有些無奈,能做的事情已經做了。”panda說,中國的文化保護工作,從她一個普通民眾的角度來說,只能盡力而為,身體力行。
一下“入坑”
漢服才是“中國真正的奢侈品”
對于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panda確實是在“身體力行”。無論何時,panda都會穿著漢服走在英國的大街小巷。為此,她會被朋友稱為“行走在英國街上的文化宣傳畫”。
在panda的衣柜里,現代時裝沒有幾件,里面絕大部分都是各個朝代、不同款式的漢服,還有一些近代的旗袍,這些是她從2019年“入坑”以后陸續收集的。
panda“入坑”漢服的時候,已經在英國工作和生活,這些漢服都是她從國內花國際運費空運而來的,最貴的有一兩千元一件的。在panda的眼里,這些費用都是值得的,因為她覺得,漢服才是“中國真正的奢侈品”。
panda起初是通過中國視頻網站接觸到漢服的,她當時只是單純覺得好看,想要嘗試一下,于是從國內下了訂單。第一次收到時,她興奮極了,拆開包裹就迫不及待地試穿起來,雖然那個時候還不會做發型,但她還是被鏡子里的自己驚艷到了。
panda是那種體態圓潤的女生,笑起來眼睛彎彎的,在國風漢服的裝點下,有一種透著喜慶和大方的古典美。為了讓自己穿著漢服更漂亮,她開始深入研究漢服款式,并自學古典發型及學習化妝技巧。那一陣,剛好她手頭的工作告一段落,于是便完全陷入對漢服的潛心研究中,也更深入了解和學習中國的歷史文化。
一個想法
把漢服融入自己的生活
“為什么不能把漢服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呢?”panda覺得漢服帶給了她一個全新的展示自己的方式。于是,她大大方方地穿著漢服走出家門,在英國街頭收獲了無數英國人贊賞的目光。
panda把自己在英國穿漢服的視頻、照片發到了網上,有國內網友好奇,這樣會不會給生活帶來不便。
panda說,并不是所有的漢服都是大袖子,也有窄袖子的漢服,如果是大袖子的漢服,在需要工作的時候,她會用頭繩皮筋把袖子綁起來。至于下半身的大裙擺,她會在里面套一種襯裙,去衛生間時可以像網兜一樣把漢服裙擺兜起來。而且現在網上也有一些穿漢服的“神器”,讓漢服穿出去更方便。
panda說,在英國穿漢服出門,并不會引來什么異樣的目光,反而會有很多外國人因為她的裝束主動與她交流,夸贊她很漂亮,并詢問她這些衣服的款式和歷史。
很快,panda成了她所生活的伊斯特本小鎮上的“移動景點”,一些外國人會跟她搭訕然后與她合影留念,甚至有小學生的老師專門把她叫去跟孩子們一起合影。
panda還發現,當地的老年人雖然不熱衷于拍照,但他們對漢服的興趣更高于年輕人,老年人往往愿意更深入地和她交流漢服的樣式和歷史。panda記得,有一次她穿著漢服去達西莊園,遇到了兩個英國老太太,夸贊她的馬面裙很漂亮,然后就伸手拿起裙擺摸了起來。這舉動當時有點嚇壞了她,她擔心裙擺拖地上的土會比較臟,但兩位老人卻表示沒關系,她們很仔細地摸著裙擺的料子,看得出來對這條飽含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的裙子的喜愛。
作為一個女孩子,panda當然愿意聽到別人的贊賞,這也讓她更有動力去向別人推廣中國的漢服文化。
一些感悟
中國文化輸出可再主動些
正如其網名“PaPanPanda在英國穿漢服”,panda用這種“穿漢服”的方式宣傳中國文化的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令她不快的事情。最讓她無法接受的是,有人說她穿的是“韓服”。
panda說, “韓服基本上就是仿明制漢服來做的。前幾年《大長今》等韓國電視劇在海外非常火,很多老外就記住了韓服的樣子,但其實不是漢服像韓服,而是韓服像漢服。”panda說,盡管自己會跟對方解釋,但有一些人還是持懷疑的態度,畢竟他們先入為主了。
panda覺得,韓國人在文化輸出方面比較早。當初《大長今》主演李英愛就曾經穿著韓服去戛納電影節走秀,讓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韓服的樣子。今年世界杯上,也有韓國人穿著龍袍出現在觀眾席上,令很多外國人誤以為龍袍是韓國的。
“好在這些年隨著中國的一些古裝影視劇在國外熱播,也讓外國人看到了中國古裝的樣式并不全是馬褂和旗袍,更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開始在國外大方地穿起了漢服。”panda說。
由于堅持每天穿漢服外出,panda所居住的小鎮伊斯特本,幾乎周圍人都知道了她穿的是漢服。除了身體力行穿漢服和口口相傳介紹外,panda也會在業余時間搞一些小活動來宣傳中國文化,比如她會叫上幾個“同袍”朋友擺個小桌子給路人發宣傳單,或者在春節的時候應當地網絡博主的邀請去講解中國文化。
只是,這些活動在panda看來,還是顯得有些渺小。2022年時,panda發現,在伊斯特本已經有韓國文化宣傳班,采取付費的方式給當地的小孩子上課講授韓國文化,這讓panda感受到不小的壓力。
她覺得韓國人在不遺余力地將他們的文化推廣出去,在這個過程中甚至有挪用中國文化的情況出現,而中國人如果還只停留在網絡上聲討,顯然并不是明智的選擇,“我們應該更主動地去推廣自己的文化,讓世界知道中國的文化有多么的悠久和深厚。”
當然,panda也承認,正因為中國的文化足夠博大,所以在推廣中的難度也比較大。就以服飾而言,中國有那么多的朝代和民族,服飾都有很大的差別,漢朝、唐朝、明朝都是相對穩定繁榮的王朝,但時間跨度很大,很難簡單地就把這幾個時期的服飾特征說清楚。
“但是無論怎么困難,也應該做,畢竟我們的文化是有價值的。”panda說,她理解的文化價值,并不單單是“博大精深”這幾個字那么簡單。
她覺得,中國的文化價值完全可以體現在經濟等更多維度上,“文化的東西不是虛的,而是很切實的。比如一說西安的兵馬俑、北京的故宮,外國人就會跑過來看,一說瓷器和絲綢就會喜歡來中國買,這就是我們文化的價值體現,也可以說這是先人幾千年來傳承給我們的財富。”
panda希望,中國的文化輸出可以再主動些,“現在我們有一個中國華服日,漢服‘同袍’會在這一天穿漢服,但這還只是局限于一個圈子里,并不是一種全民的儀式。如果中國漢服能夠走出景點,走出直播間,走到大街上,走到學校里,就再也沒有人敢挪用中國的文化。”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導演孔大山回母校完成“十年之約”中新網成都3月21日電(何浠任真旳)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導演兼編劇孔大山
2023-03-21 10:42
原標題:美學云課堂|世界詩歌日,擷一片詩意送給春天人民網記者魯婧編者按今日是世界詩歌日,萬物生長、沐浴春暉,祖國大江南北迎來了春的消息
2023-03-21 10:43
原標題:做“行走的文化宣傳畫”她身穿漢服走上英國街頭北京青年報記者張子淵?實習生朱珅葳這個兔年春節,網名為“PaPanPanda在英國穿漢服”
2023-03-21 10:33
原標題:全球共創“好故事”網文“出海”再升級中國網絡文學行業的高速發展,不僅深刻影響了國內的文學生態,并且隨著中國網文企業“走出去”
2023-03-21 09:55
原標題:百年大世界,煥新再出發解放日報記者唐燁黃浦區西藏路上,上海大世界三樓,最近正在上演一部沉浸式游戲劇——《揚名立萬》。這部游戲
2023-03-21 09:37
原標題:一把油紙傘撐起非遺傳承之美新華社南昌3月20日電(記者王奕涵、朱雨諾、余剛)清晨,在位于江西省婺源縣一家甲路油紙傘制作工廠里,裱
2023-03-21 09:52
原標題:傾聽古城故事領略洪商文化“一個包袱一把傘,來到洪江當老板。”走進湖南懷化洪江古商城,一座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引人駐足,這便是近
2023-03-21 09:32
“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原標題:北京琉璃渠村老舊窯廠變身文創園區——(引題)千年窯火今重燃(主題)人民日報記者賀勇?近日,在北京市門
2023-03-21 09:56
原標題:首屆中華印信文化精品展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開幕3月20日,首屆中華印信文化精品展在位于山東濟寧曲阜市的孔子博物館開幕。此次展覽以“
2023-03-21 08:35
原標題:5場生日宴折射改革40年(引題)話劇《生日》在寧成功上演(主題)新華日報訊(記者陳潔)“我們的家就像一艘小船,浮浮沉沉歷經風雨,
2023-03-21 08:40
原標題:劉家成情滿老北京天津日報記者張潔印象充滿煙火氣的作品展現老北京的魅力導演劉家成是京味兒劇的代表人物。他執導的電視劇大多以北京
2023-03-21 08:32
原標題:北京鼓樓西劇場:有光了,戲來了中國文化報記者劉淼“我喜歡華燈初上的時候,因為劇場里的演出就要開始了,那時我會在劇場等待,等待
2023-03-21 08:38
原標題:首屆“大家時裝周”:品牌多是國內設計師品牌,上班族、社區居民成走秀模特(引題)弄堂素人時裝秀:這就是我們日常出門的穿搭(主題
2023-03-21 08:35
原標題:《儒藏》(精華編)入藏國家圖書館《儒藏》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系統整理海內外儒學典籍的一項基礎性文化建設工程,從立項
2023-03-21 07:56
原標題:《流浪地球2》熱映帶動國產電影衍生品走俏新華社北京3月19日電(記者楊淑君、王小鵬)“春節假期看《流浪地球2》時被其中‘數字生命’
2023-03-21 07:53
原標題:起底安倍紀錄片《妖怪之孫》上映,制片人:希望觀眾認識到日本慘狀【環球網報道】根據日本紀錄片《妖怪之孫》官網信息,這部關于去年7
2023-03-21 07:39
原標題:重慶釣魚城遺址新發現南宋末年規模宏大建筑群日前,記者從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在重慶合川釣魚城遺址新發掘了一批南宋末期建
2023-03-20 15:53
原標題:2023年中國電影票房已達150億元截至今天上午9時50分,2023年中國電影票房(不含預售)已達150億元人民幣,總出票3 13億張。(總臺央視記者
2023-03-20 13:35
原標題: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賽頒獎典禮舉行人民日報上海3月19日電?(記者謝衛群、方敏)日前,2022年長三角及全國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大
2023-03-20 13:43
原標題:《安娜·卡列尼娜》“駛抵”中國舞臺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鄭娜巨幅天幕與投影組成的恢弘的火車站場景,朋克風的火車頭載著滿滿的“旅客
2023-03-20 13:38
原標題:2023年度大盤票房突破150億元!中國電影市場回暖電影行業復蘇態勢顯現。據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3月19日記者發稿時,2023年度大盤票房
2023-03-20 11:48
原標題:《美術里的中國》第三季邀您共賞青綠金碧繪寫的壯麗山河萬里江山頻入夢,筆筆青綠此中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
2023-03-20 11:33
原標題:熱播劇《他是誰》背后是“白銀連環殺人案”?導演回應故事從1988年的割喉案開始,到8年后撲朔迷離的碎尸案,張譯主演的懸疑刑偵新作《
2023-03-20 11:45
原標題:“恩格爾系數拉滿了”是什么梗?揚子晚報 紫牛新聞記者孫慶云最近,一個叫做“恩格爾系數拉滿了”的流行梗,被無數大學生們拿來調侃自
2023-03-20 11:35
原標題:春分究竟“分”什么?平分了整個春天平分了晝夜時間等長燕趙晚報訊(記者崔虹)明天將迎來春分節氣,省會氣溫也比較配合,預計最高能到2
2023-03-20 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