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環球熱推薦:【智惠農民】 繩狀青霉菌——刺痛菠蘿果農的“刺客”

時間:2023-02-23 11:48:44    來源:科普中國網    

當面前擺著一顆顏色金黃,香氣四溢的菠蘿,滿心歡喜切開、去皮時,卻發現果肉布滿黑褐色的小指頭大小斑塊時,一定會興致全無,這些就是感染了菠蘿小果褐腐病的果實。當然,這種菠蘿很少流通市面,一般消費者較少遇到,但他們卻是菠蘿種植者的“刺客”,一旦出現,將不可逆轉地造成經濟損失。


【資料圖】

令菠蘿果農頭疼的“刺客”

明明菠蘿果實外表是正常的,偏偏果肉有“小黑塊”,在生產上,這叫菠蘿小果褐腐病。該病主要在國外菠蘿主產區發生,近年來,國內無刺卡因、巴厘、金菠蘿等品種栽培上均發現此病,通常該病發生率不足1%,個別年份和產地高達30%。

然而在今年的廣東徐聞、雷州菠蘿主產區,1月初起至2月初成熟的巴厘品種果實,病果率極高,地勢低洼通風不良果園甚至高達100%,大部分果眼發黑,無法食用。該病主要危害成熟果,被侵染的果實外觀與好果無異,但切開后,果實的小果變褐色或有黑色斑塊,黑色斑塊分散,后期該斑塊變干變硬,斑塊不易擴展。雖零星發生的黑斑不影響果實其他正常部位的食用,但已失去了商品性。菠蘿小果褐腐病是怎么產生的呢?

菠蘿小果褐腐病并發癥狀

解開“刺客”的身份

造成菠蘿小果褐腐病背后的 “刺客”真實身份是一種病原菌——繩狀青霉菌(Penicillium funiculosum)。繩狀青霉菌早在菠蘿幼果時就處于潛伏期,到果實成熟階段,青霉病菌大量增殖,氣溫在16-21°C時,青霉菌感染最為嚴重,使得果肉組織木栓化,變得又干又硬。

菠蘿開花和菠蘿果實

“刺客”從何而來?

既然“刺客”在菠蘿幼果時就潛伏了,那它什么時候就進去呢?

我們先了解下菠蘿結構。菠蘿是聚花果,也就是很多個小果聚在一起的果實,果實由肥厚的花序中軸和聚生在周圍的小花的不發育子房、花被、 苞片、萼片基部融合發育而成。花序中軸發育成中柱,即果心,就是我們平時吃菠蘿時咬到的那塊較硬但脆的“芯”,子房和花被發育成果肉。切菠蘿前如果仔細看,我們會看到果實表面一個個突起的成螺旋狀排列的,那是菠蘿小果的萼片,一片片三角形的是小果苞片。這些通常是菠蘿果實發育過程中的物理保護層。面對菠蘿本身這些“銅墻鐵壁”, 繩狀青霉菌是很難打入內部的。

初花期的菠蘿

“刺客”還有同伙?

“刺客”行動那么容易順利,與寄生在菠蘿植株心葉的菠蘿跗線螨有很大關系,它就是“刺客”同伙——菠蘿跗線螨。菠蘿跗線螨長0.25mm寬0.125mm,生命周期7-14天,主要以菠蘿葉基部白色部位正在生長的表皮毛、苞片和花瓣為食物,叮咬后會產生傷口。這個傷口就是青霉菌入侵的突破口。因此菠蘿跗線螨生命周期與發病規律也息息相關。

菠蘿跗線螨平時寄生在菠蘿葉基部白色部位,取食此處鮮嫩組織,而幼嫩的花序對于他們來說更是難得的美食。通常情況下,當催花后 6-7 周花序出現時,螨蟲蟲口密度最大,花瓣和苞片被咬傷,繩狀青霉菌“輕而易舉”通過被螨蟲咬傷的表皮毛傷口侵入尚未開放的花中,進而發病。

(跗線螨,左為雄性,右為雌性)

如何預防“刺客”

菠蘿小果褐腐病要以預防為主,因此預防繩狀青霉菌最重要的是讓它沒有可乘之機,讓菠蘿跗線螨這個“同伙”無從“下口”。建議果農在計劃催花前后兩周可噴施殺螨劑4%阿維·噠螨靈或阿維·毒死蜱800-1000倍液2次,花期如果遇陰雨天氣,可噴25%嘧菌酯800-1000倍或者波爾多液進行防控。

出品:科普中國智惠農民

作者:劉勝輝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南亞熱帶作物研究所菠蘿研究中心 副研究員

策劃:武玥彤 姜楠 黃炳鈺

標簽: 果褐腐病 生命周期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