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資料圖)
山西太原:(引題)
激活民間收藏力量共建“博物館之城”(主題)
朱萌? 中國文化報駐山西記者 郭志清
午后的晉商博物院,靜謐、古老,是山西太原繁華鬧市街邊的一處獨特存在,全方位展示著晉商的文化世界。從御書樓前穿過一片翠竹環繞的雅致小院,幾間廂房中極具藝術美感的明清時期瓷器、玉器、金銀銅器等各類精品收藏,自開館以來便吸引著眾多觀眾駐足細賞。
▲ 牛潤生在晉商博物院為觀眾介紹來自民間的藏品 朱萌 攝
“民間收藏是文物保護和傳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收藏家、策展人牛潤生介紹說,這兩座院落中的數百件展品均來自山西各地的民間收藏家,是太原國有博物館和民間收藏家合作辦展的一次成功實踐。
近年來,太原市充分發揮文博資源優勢,致力于建設和發展凸顯三晉文化、晉陽文化、晉商文化、工業文化、醋文化等極具太原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館之城”。在此過程中,社會力量的參與讓原本是“私家珍藏”的民間藏品走出“深閨”、走向大眾,發揮著文化傳承和傳播作用。
讓民間藏品走入大眾視野
小至腹中一抹翠意的翡翠鼻煙壺,大至晶瑩華麗的貝殼“梅花”樹、西洋擺鐘,在由多位山西民間收藏家共同捐展的“晉商遺珍”專題展中,每件藏品都由他們親自“淘”回來,數十年的保護和收藏,傾注了他們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晉商博物院院長張文慶曾在采訪中說:“博物院籌備期間,民間收藏家的積極性很高,從收藏家手里搜集回來的器物都交由專業團隊去把關、甄別。”
記者了解到,當下,共享文化遺產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收藏家自辦民營博物館讓社會共享收藏資源,二是通過國有博物館的服務平臺,向社會公開展示收藏資源,讓大眾共享文化遺產成果。
“事實上,在現實中個人能夠自籌資金建設民營博物館的仍然是極少數。”牛潤生坦言,民營博物館在場地、養護、講解等方面都需要很高投入來保障,對大部分收藏家來說很難實現。
牛潤生表示,山西省的民間藏品數量和質量在全國靠前。雖然很多民間收藏家都有無償把藏品捐展給國有博物館的意愿,但國有博物館對此比較謹慎,大多因為私人藏品考古信息缺失、鑒定真偽困難等原因,民間收藏利用率很低。“養在深閨無人識”成了民間收藏家們的“心病”。
為了激活民間藏品,2022年,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山西省文物局等六部門出臺《關于加強民間收藏文物管理促進文物市場有序發展的實施意見》,從規范鑒定、加強保護、鼓勵利用、引導收藏等方面進行具體規定。
太原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偉表示,近年來,太原市不斷創新國有博物館與民間藏家的合作方式,通過園中園、館中館的模式整合資源,文物活力不斷釋放。例如,關帝廟博物館“古方志中的太原府”“記憶交換市集”、晉商博物院“山西軍民抗戰實物陳列展”、雙塔博物館“抗擊疫情見證物展”、太山博物館“福根根雕展”等,都是公共文化機構與社會力量合作的有益實踐。
“民間私人收藏有著巨大的能量,無論從類別、材質、造型、雕工都無可挑剔。”太原市文玩愛好者李躍認為,民間收藏走進國有博物館,讓更多人得以參觀、了解,是國有博物館展品的重要補充。
接下來,太原市文物局還將全面梳理民間藏家底數,鼓勵扶持其興辦非國有博物館,加強備案指導,并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項目補貼、以獎代補、提供場館等方式,支持其持續發展。
大力培育“類博物館”
除了為民間收藏家提供藏品展示平臺之外,針對一些能夠反映山西和太原歷史文化特色、已有小型陳列室或專題館的社會機構和個人,太原市文物局開啟了類博物館培育計劃。
太原市文物局辦公室主任陳雅彬介紹,類博物館是博物館方面的一個新興事物。2022年以來,太原市致力于培育一批久藏民間、小而精、專題性強的類博物館,在全國率先出臺了《太原市類博物館管理辦法(試行)》,為類博物館培育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和有效支撐。
截至目前,太原市擁有各級各類博物館99座,其中備案博物館38座(包括國有博物館21座、非國有博物館17座),類博物館61座。
孟家井陶瓷藝術博物館、太原城市記憶館、山西觀中藝術博物館、太原曾波糧票文化收藏館、太原觀古藝術博物館……這些類博物館覆蓋陶瓷、書畫、琺華、糧票、硯臺、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藝、傳統香品制作技藝、傳統拓跡技藝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讓太原市民受到了更具多樣性、專題性、特色性的文化熏陶。
一年來,太原市文物局與創辦者合力探索,積極支持這些具有發展潛力的類博物館完善條件、舉辦展覽、開展活動,全面對外開放。
位于太山的晉香博物館,是太原市首批掛牌的類博物館之一。香社中,燃燒類、熏染類、佩戴類,各式香品帶給人們的既有嗅覺美,更有視覺美。元香傳統香品制作市級非遺傳承人、晉香博物館館長邢曉秀從如何選取香材、如何激發香性等知識點入手,帶領游客一步步體驗香品制作技藝的魅力。
“依托晉香博物館,我們一直不斷地在宣傳推廣。今年春節期間,晉香博物館·元香社入駐太山博物館,與國有文博單位攜手守護我們的文化根脈。”邢曉秀說。
從2020年開始,太原市文物局連續出臺了《太原市博物館促進條例》《太原市非國有和行業博物館市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太原市類博物館培育發展管理辦法(試行)》等博物館改革發展方面的配套政策,進一步為博物館申報主體紓困解難。
如今,穿梭在太原的街巷中,也許不經意間就能撞見某個小而精的博物館,從中探尋時光記憶和市井風情。據統計,2022年,太原市的博物館共舉辦展覽70多個、活動1500余場,參觀人數近400萬,“到博物館去”成為社會新風尚。
劉玉偉表示,太原市文物局將持之以恒打造經典、智慧、群眾、紅色博物館,深化“博物館之城”建設,喚醒全社會意識,更好地守護文化遺產、傳承中華文脈。
上一篇:“非遺小傳人”助力文化傳承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山西太原:(引題)激活民間收藏力量共建“博物館之城”(主題)朱萌?中國文化報駐山西記者郭志清午后的晉商博物院,靜謐、古老,是
2023-02-23 10:45
原標題:“非遺小傳人”助力文化傳承(圖)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攝影王倩)近日,市少年兒童活動中心成立“非遺小傳人學院”。據悉,“非遺
2023-02-23 10:54
原標題:“大手牽小手”弘揚京劇藝術(圖)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攝影姚文生)日前,“大手牽小手薪火永相傳”之小演員大龍套京劇展演在中華
2023-02-23 10:51
原標題:科幻熱升溫,業內欣喜看到本土文學創作“后浪”奔涌的同時忍不住追問——(引題)下一部《三體》《流浪地球》在哪?(主題)文匯報記
2023-02-23 09:53
原標題:觀眾需要怎樣的藝術家個展?(主題)申城近期幾個此類展覽以不同路徑的探索提供啟示(副題)文匯報記者范昕藝術家個展,是藝術展覽中
2023-02-23 09:47
原標題:2022年“六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光明日報記者李韻王笑妃光明日報北京2月22日電(記者李韻、王笑妃)22日,“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
2023-02-23 09:45
原標題:追根溯源,尋來時路(主題)——“2022年六大考古新發現”印象(副題)光明日報記者李韻王笑妃百萬年、一萬年、五千年、一千年……入
2023-02-23 09:42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歌劇節啟動申報中國文化報訊(記者劉淼)為推動優秀歌劇作品和人才不斷涌現,促進歌劇藝術事業繁榮發展,文化和旅游部、浙
2023-02-23 09:49
原標題:學堂梁子舊石器時代遺址等6個項目入選“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引題)實證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主題)人民
2023-02-23 08:44
原標題:建成五千余支行政村文藝演出隊(引題)西藏著力加強基層文化建設(主題)人民日報記者鮮敢藏歷新年前夕,一場熱鬧的“村晚”,在西藏
2023-02-23 08:41
原標題:方志主題展講述北京故事人民日報北京2月22日電?(記者施芳)“方志北京”“年鑒北京”“志說‘一城三帶’”主題展21日在北京市方志館
2023-02-23 08:44
原標題:榮寶齋350周年系列活動收官人民日報北京2月22日電(記者徐紅梅)21日上午,作為榮寶齋350周年系列活動的收官之作,《壯歲采風——范曾
2023-02-23 08:41
原標題:濟南“高蹺酸妮”火出圈,千嬌百媚的“她”竟是小伙中新網北京2月23日電(記者邢蕊)2月21日是農歷二月初二,也是“龍抬頭”的日子,象
2023-02-23 08:55
原標題:河北尚義四臺遺址入選“2022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中新網石家莊2月22日電(記者李曉偉)據河北省文物局消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
2023-02-23 07:54
原標題:創意海報|來看看秦始皇西巡“打卡”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完成統一大業。文獻記載,秦始皇在東巡之前,曾在統一全國次
2023-02-23 07:54
原標題:甘肅敦煌:開展研學活動傳承敦煌文化2月22日,在敦煌小鎮鳴沙書院,藝術工作者張杰龍(左)指導學員臨摹敦煌壁畫。新華社發(張曉亮攝
2023-02-23 07:40
原標題:“許愿”式直播鬧劇能走多遠“要被張大大的直播間笑瘋了,娛樂圈的瓜在他直播間里無法無天。”近兩天,張大大的“許愿”直播間引發了網
2023-02-23 05:45
原標題:唐蕃古道上的千年儺舞:盡顯西羌遺韻中新網蘭州2月22日電(艾慶龍)“獨眼狐貍”“長須鬼神”“獠牙青面”……近日,甘肅臨夏州永靖縣
2023-02-22 17:43
原標題:中國社科院揭曉2022年六項考古新發現央視網消息:今天(2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在中國歷史研究院召開。論壇共收到來
2023-02-22 16:38
原標題:新發現!山西霍州窯出土大量窯具及瓷片標本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山西霍州陳村金元時期瓷窯考古新發現,霍州窯位于山西省臨
2023-02-22 16:56
原標題:《君子盟》里的鏡花水月術文 李開周請閉上眼睛,想象這樣一組鏡頭:一個白衣飄飄的青年士子,一盞斑駁陸離的青銅水器,士子為水器注入
2023-02-22 15:38
原標題:白舉綱劉令飛領銜主演(引題)?中文原創音樂劇即將上演(主題)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張素芹)2月23日—26日,廣州大劇院將迎來由中
2023-02-22 15:51
原標題:蘇軾:我不是“藥神”文 邱俊霖北宋文豪蘇軾是出了名的“斜杠青年”,他的主業是公務員,愛好寫詩詞、做文章。當然了,他還有很多其他
2023-02-22 15:53
原標題:電視劇《風雨送春歸》壓了5年終于播出(引題)?劣質“換臉”再現引來吐槽一片(主題)北京晚報記者李夏至反腐題材電視劇《風雨送春歸
2023-02-22 15:38
原標題:齊白石《松鷹圖》等精品亮相拍賣會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2月20日至21日,北京榮寶2022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在北京嘉里大酒店迎來預展。
2023-02-22 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