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特別關注 > 正文

別用拉踩引戰那一套鑒定專業“好壞”

時間:2023-07-28 07:18: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資料圖)

作家柳青曾經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剛參加過高考的年輕人,填報高考志愿無疑就是他們人生道路上屈指可數的“緊要處”。

2023年度的高考錄取工作陸續展開,一時間,諸如《(某高校)土建類專業招生“遇冷”,土木工程是“夕陽”專業?》《“火爆”專業不火了,為什么?還辦不辦?》《計算機法學火爆!外語類遇冷!(某省)2023普通類常規批“洗牌”》之類的新聞,引發關注。還有人匯集了全國139所高校某專業的投檔位次數據,謂之“懸崖式下滑”。

個別不負責任的大V和咨詢機構往往把“好專業”捧上天,對所謂的“差專業”一踩到底,這類言論一旦形成輿論,不但左右考生的志愿填報,還將影響高招錄取。

萬物皆有因果。高招錄取,專業之間幾家歡樂幾家愁,也是因果鏈條的結果。志愿填報前有輿論造勢,專業投檔分數線立竿見影,對明年的填報志愿將造成更多影響。當網絡大V和填報志愿咨詢機構區別對待專業,讓受眾特別是未來的考生強化專業“好壞”的刻板印象,未來專業投檔更要被牽著鼻子走。

在一些網絡大V和填報志愿咨詢師眼里,所謂的“好專業”,不過是當下容易就業的專業;所謂的“壞專業”,無非是近幾年就業形勢不太樂觀的專業。他們用直觀的經驗給考生指路,這樣的經驗確有可取之處,但填報志愿關系到考生未來的人生之路,以一時的就業難易作為選擇標準,恐怕是缺乏理性的。

一個理性的人,不論在什么時候,既要認真聽取他人的建議和忠告,更要學會為自己制定評判世界的標準。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智者普羅泰戈拉就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的哲學命題。填報志愿,評判一個專業的“好壞”,需要用科學的尺度作審慎的判斷,兼顧考生個人興趣和未來擇業空間。

興趣是內在的和相對恒定的,一個人的舞臺有多大,事業能走多遠,在很大程度上與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關。填報志愿,歸根結底是考生個人的事務,他們純然的興趣最值得尊重,應將個人興趣作為專業選擇的一個尺度。當專業選擇和個人興趣相一致,可以刺激考生的學習、工作和創造的積極性。相反,興趣的缺席,再好的專業,也未必真正適合他(她)。

填報志愿,除了遵循興趣原則,還應兼顧幸福原則,幸福意味著學校和專業選擇的功利取向。興趣是純然的偏好,但專業選擇涉及考生的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僅憑一時熱情填報志愿未必真的理性。幸福包括即時的幸福和延時的幸福,理性的志愿選擇,要綜合兩種不同類型的幸福,在“傾聽”個人眼下的感性欲求之余,更要做好不后悔今天的志愿填報的心理準備。為此,需要大V和咨詢機構本著對考生終生負責的態度,用自己的理性引導填報者的理性選報。

時下一些網絡大V和咨詢機構的高考志愿填報建議,更多依據的是近幾年的專業投檔和就業率變化曲線,這樣的建議雖然包含著技術成分,從表面上也具有參考作用,卻忽略了一個問題:假若所有考生都按照這樣的建議填報志愿,少量專業被擠得“水泄不通”,眾多未被推薦的專業被人為冷落,對于我國未來的社會發展將造成多大的傷害?有的大V、自媒體將個人的好惡加給公眾,把他們看輕的專業踩到地上,恨不得讓一個專業徹底消失,這樣的“個人尺度”更值得警惕。

填報志愿中的專業咨詢,應摒棄專業優劣論的門戶偏見,尊重考生的個人興趣,了解其所擅長的知識領域以及對未來職業的憧憬,提供理性和負責的建議。把個人的“腦中圖像”當作“模板”,這樣的專業“好壞”鑒定恐怕只是刻舟求劍。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