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原創 > 正文

制度優化改革及中概股回歸 港股科技股市值市占率不斷提升

時間:2021-05-11 08:56:19    來源:經濟參考報    

《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備受市場關注的首批恒生科技ETF在5月6日有了新進展,華夏、易方達、博時、嘉實、華安、大成6家基金公司旗下恒生科技ETF產品均獲批。剛剛獲批不久,各家基金公司就馬不停蹄地將新產品發行提上日稱。截至發稿時,易方達、華夏、博時、大成、華安相繼在今日披露了發行計劃。值得注意的是,5月12日(下周三)將有多只產品扎堆“開賣”。

具體來看,華夏基金今日公告稱,華夏恒生科技指數ETF即將于5月12日開始發售,該產品將同時開通網上、網下現金認購,限額80億,全程比例配售;暫不開通股票換購,該產品計劃僅發售一天;易方達恒生科技30ETF也在5月12日發售,首次募集規模上限為80億元;博時恒生科技 ETF公告發行期為5月12日起至5月18日;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同樣在5月12日至5月18日發售,募集規模上限為20億元;華安恒生科技ETF也公告自5月12日至5月14日進行發售;大成恒生科技 ETF則提前一日,5月11日起至5月13日發售,基金募集規模上限為80億元,基金募集過程中募集規模接近、達到或超過80億元可提前結束募集。

受益于制度優化改革及中概股回歸,港股科技股市值市占率不斷提升,港股市場的吸引力與日俱增,越來越多投資者紛紛借道港股布局“稀缺標的”和“估值洼地”。去年7月恒生科技指數推出后,迅速成為香港市場中恒生指數及恒生國企指數之外的第三大旗艦指數。“恒生科技指數自2020年7月發布以來,成為了香港市場新經濟公司的旗艦指數,受到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易方達恒生科技ETF的獲批,為廣大投資者又提供了一個參與在港上市的數字經濟代表性公司的便利工具。”易方達指數投資部基金經理范冰表示。

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總監柳軍表示,過去十年,中國已經涌現了一大批全球科技龍頭企業,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一股重要力量。中概股在海外市場普遍有估值受壓現象,回歸港股市場和國內市場有望獲得價值重估投資機會,且大多數成分股是陸港通標的,受益于南下資金精準滴灌。未來諸多獨角獸將陸續上市,港股市場的吸引力與日俱增,“新經濟”的占比越來越高。

公開資料顯示,恒生科技指數追蹤在港交所上市的30只最大型科技板塊股份,當前權重股包括了境內投資者非常熟悉的騰訊、阿里巴巴、美團、小米、中芯國際、京東、網易等知名公司,匯集了互聯網、電商、社交、消費電子、半導體、醫療健康、軟件等科技行業中優秀的代表性公司。

從指數編制細節看,恒生科技指數規定單只成分股比重不超過8%,分散投資效果顯著。另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按照恒生一級行業標準看,該指數成份股中9成以上屬于“資訊科技業”;而按照Wind一級行業的標準,則可選消費行業占比高達45%左右。在消費升級大趨勢中作為新經濟代表,自帶消費屬性的科技指數更是左右逢源,備受投資者熱捧。

數據顯示,自2020年4月29日至2021年4月30日的一年中,恒生科技指數的漲幅高達65.41%。這不僅大幅超越同期恒生指數16.88%和滬深300指數33.11%的漲幅,更是超越了同期納斯達克指數62.21%、創業板指52.23%的漲幅,成為全球科技類寬基指數的領跑者。

業內人士指出,市場普遍認為高估值的科技股短期波動較大,近日各大型成長科技股的連續下挫也只是估值正常回調的一部分,恒生科技指數各成分股都是大型科技股和新經濟股,其長期成長性仍存,業績潛力巨大,增長確定性高,仍具有長期跟蹤價值。記者 韋夏怡

標簽: 港股 科技股 值市 中概股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