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獲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么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對于學生來說,無論是知識的掌握、智能的發展、還是品德的培養,都同他們的情感體驗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此,要充分利用“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強化師愛的作用,教師應把和藹可親的微笑撒向每一位學生,用真誠熾熱的愛去感化每一位學生,去贏得學生的喜愛和信任,讓學生以最佳的學習心態去敞開自己的心扉,樂意聽從教師的教誨,圓滿完成他們的學業。反之,如果教師對學生缺乏情感,態度冷漠,則必然會成為教育的障礙。有位教師曾說過:“假如你厭惡學生,那么,當你的工作剛開始時就意味著已經結束。”以前在高一(12)班有位名叫佳的同學,是年級出了名的“壞”女生。經常遲到、曠課、頂撞老師,甚至還在校內打了幾次架,對于一個十五六歲的花季女孩,這種的行為叫人看了真是頭疼和心疼。
【資料圖】
記得那天的一節討論課上,課已經進行了一半,佳氣喘吁吁地從外面闖進教室,她剛坐下,就向周圍的同學吹噓她的所見所聞。我故意裝著沒看見她的左顧右盼并看著她對全班同學說:“佳剛從外面進來,還不知道我們討論的話題,我再講一遍給她聽。”接著,我把整個討論的思路整理了一下,并把討論引導到更深的層次。沒想到,一份單獨的邀請、一句動聽的話竟然起了作用。這節課,佳聽得格外認真,并且還站起來加入了討論,這是從未有過的事!從那以后,我發現她變了,對我更是格外的友好尊重。上我的課的時候注意力比以前更集中,甚至周圍有人上課違紀時,她還會提醒他們。在課外,我也借機會或深或淺地找她單獨談了幾回。
佳曾經封閉的心扉逐漸地向我打開。在那節課上,對于佳的左顧右盼,我最初只是不想跟佳在課堂上發生正面沖突,因為在這之前老師們過多的指責、教誨對于她來說已經麻木了,恨鐵不成鋼的埋怨和指責不但不能起任何教育效果,反而只會增強她和逆反的心理。
可見,崇高的師愛是溝通師生心靈的通道,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是架起師生紐帶的橋梁。崇高的師愛更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師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常言道:“要想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并且這桶水是不斷流動、不斷更新的有源頭的水。教師應注重教育創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和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科學文化和業務水平。而僅僅依靠已有的知識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教學要求,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必然要遭到時代的淘汰。平時我在課堂上非常歡迎學生問問題。學生可以就課本中的、以及他們所觀察到的社會現象進行大膽提問,并且可以不經舉手就站起來直接發問。
有時,學生提出來的問題很尖銳,例如,“唯心主義哲學既然是錯誤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什么還有很多人要發展它?”有的理論目前仍處于發展和完善之中,學生就敢于提出疑問,例如,“我們應如何看待民營經濟?”還有些問題是社會上剛剛出現的現象,還沒有形成理論上的認識,例如,今年前段時間糧油剛剛漲價時,就有同學發問,“這次糧油全面漲價為什么會突然發生,它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等等。有些問題不是我們中學政治教師三言兩語就能講得清的。
尤其是今年上了高二(1)班的政治課后,文科班的學生思維異常活躍,在政治課堂里,經常會出現學生爭得面紅耳赤而我又拿不出令人滿意的答案,甚至會被問得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回答。于是,常常被學生們問的沒招時,下課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組里的或年級里的老師請教,或者搬出讀大學時候的課本、資料,或者到圖書館、到網上查詢答案。有時費了幾番周折終于獲得較滿意的答案后,心情比誰都要興奮和愉快。這時,深深體會到教學相長的道理,并充分享受著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進步的快樂。
總之,在新時代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教師既要有崇高的師愛,又要有較高的業務水平。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師德師風修養水平,才能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才能不斷發展自我,從而為教育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好多人在抱怨,現在的孩子怎么了,文明素養這么差,包括老師也在抱怨。孩子文明素養,絕大部分人都把問題的原因歸到獨生子女上,覺得是孩子被寵壞了,都太自我了。其實不然,獨生子女固然是要受寵一點,但還不至于所有孩子都被寵壞。我覺得孩子給人感覺文明素養不高,主要是我們大人缺少提醒。
很多人都會有經驗,有些習慣自己覺得并沒有什么不妥,可一旦有人提醒你這可能不是個好習慣時,你也會意識到好像還真是個問題,于是也就會有意識地注意起來,慢慢慢慢也就可能把不好的習慣改了。這種現象在學生身上也在普遍存在的。下面我就說說發生在我的學生中間的幾個小故事。
故事一。彭莉莉,2019年屆高一(3)班學生,是我的學生。高二分班她到了高二(4)班,成了鄭曉雅老師的語文課代表,經常出入語文辦公室。她進出辦公室,常常看我一眼,也沒叫也沒笑,然后走到鄭曉雅老師那里交或拿作業。我跟鄭老師說,彭莉莉怎么看到我像不認識一樣,高一我教了她一年呢。后來,彭莉莉見到我就很熱情地大聲打招呼“陳老師好”,我知道肯定是鄭老師后來提醒她了。再后來,我發現彭莉莉無論什么時候見到我總是笑著大聲打招呼,樣子很可愛。
這種情況非常常見,幾乎所有老師都會遇到。我想,她能這樣熱情跟我打招呼,見到其他教過她的老師,一定也會以這樣的方式問候。其實她的本質前后沒差別,但給人的印象,前后判若兩人,之前似乎很不懂禮,后來非常有禮貌,其實就她自身而言,只不過是有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而已。如果沒有人提醒她,她也覺得只跟教她的老師打招呼是理所當然,有人提醒了,她馬上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了,馬上就可以改正了。人心都向善,只是提醒她怎樣是善就可以了。
故事二。高二要去長樂林場參加社會活動,每個班一輛車。出發時雖然每個班兩路縱隊排得整整齊齊,可到出門口上車時大家還是急著想早點上車而擠在車門口。我說,男同學應該有紳士風度,讓女同學先上。這話非常管用,話音未落,男同學立刻就主動靠邊站,讓女同學先上,等所有女同學都上車了,男同學才依次上車。到了車上,我看到女同學早早坐在那里高聲有說有笑,一副理所當然要得到照顧的樣子,于是我又說,男同學讓女同學先上,把所有好位置都讓給女生,女生也應該心存感激,表示一下謝意。這時一車同學都笑,但明顯看到原來高聲說笑的女同學安靜了下來,再后來,在李瑾的安排下女同學表演了個小節目,算是對男同學的感謝。
高三第二學期學生要到社區學院體檢,年級安排三個班兩個輛車。到點了,高三(10)班的同學一個也沒來,高三(11)、(12)各上了一輛車子。誰知道高三(12)許國鵬老師弄錯了,自己班級到齊就叫車子開走了。我們班的學生上車時,男生主動讓女生先坐,有空位男生再坐。車子并不大,這時已經有幾位男生要站著了。我說,我們必須等十班的同學的,大家只能擠擠了。好長時間,十班同學姍姍來遲。這時我分明看到我們班坐著的男同學主動站起來,把座位讓給了十班的女同學。我默默地在觀察,心里很欣慰,我之前的提醒,現在看到了效果。
還有一次,第五節課后,擁擠的樓梯轉臺上,我看到我們班的兩位男生貼邊站在那里不動。我說怎么不走呢。他們回答:你教我們的禮讓啊。我說:你們真的很紳士。他們或許是不愿擠,但他們能這樣回答,說明他們其實也是有意識地希望自己做個有風度有素養的人。
這三次的事情,我看作是一個序列。也就是說最簡單的禮讓,有時候人們會在無意識中被人忽視,可是只要我們經常提醒一下,學生還是很愿意也很容易做到的。
故事三。我們班的吳子凡同學成績好,人又帥氣,脾氣又隨和,所以他的的周圍總是會圍著一批女生。一次中午我去教室,看到一女同學跟他坐的位置已經超越了一般的界限,我不由地叫了聲“怎么可以這樣”,邊上有同學就打趣說:我們早已見怪不怪了。我也沒有正色厲聲叫那女同學回到自己座位上,而是找了其他同學談話,但我偷偷在觀察那女同學。不一會兒,那女同學就回到自己的.座位去了。隔了一天,我找那女同學談話。我直奔主題問她是不是喜歡吳子凡。她立馬哭了,但堅決否認喜歡吳子凡。等她情緒稍穩定后,我跟她說喜歡也很正常,只是相處要有個度。現在學生大都沒有兄弟姐妹,怎么與人相處,也不太懂得,父母雖然懂得,可是看不到孩子到底怎么表現,有時候想提醒都沒機會。我說我其實也就是個長輩看到晚輩有些做得不妥,善意提醒一下,并沒有批評她的意思。現在許多學生男女性別意識是模糊,與異性相處的度也是模糊的,只要提醒一下,注意一下也就可以了。而且時隔一天談話,就算有學生看到了,也不會想到是這個問題。我叫她去洗手間洗衣把臉,把情緒穩定了再回教室。那女生是個很執拗的人,當時也沒說知道了或謝謝之類,但后來再沒出現過之前的現象,而且見了我也總是特別友善地笑笑。
以上三個故事都是發生在學生中的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可是這些卻又實實在在構成了所謂的文明素養。從學生后來的表現看,其實想要提升他們的素養也是很容易的事,關鍵在于我們見到他們表現不夠時是選擇報怨呢還是選擇提醒。
以上事例又不由讓我聯想到學校里一個不爭事實:許多老師認為,學生品德方面的教育,主要是班主任的事,自己只要把課上好,把成績管牢,也就盡職盡責了。可是,這樣的認識是無法放到桌面上來談的。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形成,文明素養的提升,絕不只是幾個班主任能夠決定的事。教育首先育人,這個道理誰都懂,但在現行的教育考核制度下,老師更關注的是學生的成績,其他只要不出大事,也就萬幸之至。其實,深究大家認為學生文明素養不好的原因,除了獨生子女受嬌寵,太自我之后,還是跟現在老師對學生的態度有關的。那么,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到底應該做點什么呢?
首先,要端正認識態度,敢于教育,敢于提醒。不得不承認,現在學生的心里承受能力整體比較弱,稍不留神,學生就可能出現比較極端的想法與行為。但我們總不可能因噎廢食,該管的時候還是要管,該提醒的時候還是要提醒,只有這樣才不至于最后只剩下抱怨學生的不對了。
其次,要隨時隨地,及時教育,及時提醒。人是健忘動物,如果在學生行為發生之后一段時間去教育提醒,學生自己也未必就記得或意識到這是個問題,甚至不認為這個行為曾經發生過。尤其是看到學生行為進行中,千萬不能只是心里責備,而是要馬上口頭提醒,讓學生立馬意識到這是個問題,這樣他才會加深印象,之后有意識去改正。
第三,要注意態度,教育提醒要真誠,要帶著善意。都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所以大多數人不肯聽忠言,吃良藥。但若注意態度方法,讓良藥不苦口,忠言不逆耳,那結果會怎樣呢?大家肯定都能藥來張口,言來必納了。
標簽:
上一篇:2023年工廠實習心得體會字(四篇)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漫長的”回味,除了鍋包肉、拉丁舞還有啥吳翔《漫長的季節》播完了,“漫長的”回味依然縈繞在觀
2023-05-21 17:32
原標題:海底高清圖片!我國南海發現兩處古代沉船國家文物局、海南省人民政府等單位5月21日在海南三亞發布
2023-05-21 15:46
原標題:文物說節氣|小滿策劃:于衛亞陶葉設計:潘紅宇終審:楊俠統籌:馬知遙創意:潘紅宇劉月韓秭一(實
2023-05-21 15:49
原標題:看《人生路不熟》要記住:對的就是對的◆申生喜劇《人生路不熟》以超過8億的票房拿下了國產片的票
2023-05-21 15:47
原標題:562幅影像、119件實物、4部專題片向老藝術家致敬!以“崇德尚藝潛心耕耘”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文聯
2023-05-21 15:55
原標題:《趙氏孤兒》以現代視角回望“復仇”主題高倩《趙氏孤兒》,一個因“忠義”和“復仇”而經久流傳的
2023-05-21 15:48
原標題:愛喝茶的人不能錯過!來看一片茶葉的文化“旅程”今天(21日)是第四個“國際茶日”,文化和旅游部
2023-05-21 14:47
原標題:再借丹青話今朝!許曉彬中國畫作品展在鄭州開幕素凈野趣·許曉彬中國畫作品展,昨天(20日)下午在
2023-05-21 14:56
原標題:“雨師”什么樣?“龍王”何時有?文物里的“小滿”有答案→今天(21日)15時09分,將迎來二十四節
2023-05-21 11:49
原標題:感受“靈魂過山車”探微人間真善美(引題)“梅花夫婦”同臺講述小城故事(主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2023-05-21 10:42
原標題:中國考古學會考古遺產專業委員會在河南鄭州成立中新社鄭州5月20日電(闞力)中國考古學會考古遺產專
2023-05-21 10:32
原標題:逛博物館,帶一雙慧眼去發現文明之美向長河(國際問題學者)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回望周游世界20
2023-05-21 10:41
原標題:正視“AI孫燕姿”的侵權隱患何勇海最近,“AI孫燕姿”翻唱各種經典曲目成為網友津津樂道的話題。據
2023-05-21 10:33
原標題:《正好遇見你》開播“大咖”邂逅非遺北京青年報記者楊文杰由歡娛影視出品,高寒執導,郭曉東特別主
2023-05-21 10:43
【讀書故事】原標題:夕陽路上書為伴吳芳吉2005年我從陜西鎮安縣西口回族鎮教育辦公室退休,順其自然的心態
2023-05-21 09:56
原標題:今日小滿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陳子蘊5月21日15時8分,小滿至。小滿是夏日的第二個節氣,指麥類等夏熟
2023-05-21 09:56
【高談闊論】原標題:歲月的琥珀與共鳴的響指蘇墨“打個響指吧,他說 我們打個共鳴的響指 遙遠的事物將被震
2023-05-21 09:51
【書評】原標題:什么樣的母愛是可以依靠的紀瑋跟零露相識,印象最深的并不是她,而是她的女兒。這源于我倆
2023-05-21 09:35
原標題:長影樂團創新編排“音樂思政課”首演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柳姍姍彭冰)日前,長影樂團創
2023-05-21 06:47
【視線】原標題:博物館沉浸式導覽劇亮相北京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志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023-05-21 06:37
【藝評】原標題:AI歌手會吹電子口哨嗎?羅筱曉最近,歌手孫燕姿的“聲音”獨立于她本人走紅了。在視頻網站
2023-05-21 06:39
原標題:融媒體美術編輯有了實用教程中工網訊日前,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融媒體編輯實用教程》,填補了國內
2023-05-21 06:52
原標題:知音號上覓知音《知音號》是長江首部漂移式多維體驗劇,由武漢文旅集團聯合著名導演、跨界藝術家共
2023-05-21 06:36
原標題:52歲瞿穎的“松弛人生”:長得漂亮,活得更漂亮!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安紅,我想你!”粗糙又野性
2023-05-20 19:46
原標題:第九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終評結果公示共15名演員獲獎總臺央視記者許滸5月19日,中國戲劇家協
2023-05-20 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