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資料圖)
1、 培養學生鍥而不舍的科學態度和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
2、 進一步了解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 進一步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篩選資料、利用資料的學習能力。
通過競賽,了解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利用收集的有關克隆資料展開辯論,培養學生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語交際的能力。
兩課時
學生:
1、結合課后練習預習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圈點勾畫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2、收集有關克隆的資料,如文字資料、圖片資料、實物資料等。
教師:
準備有關資料和事例,以便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把課后練習題融入教學過程中。
一、教學內容
展開競賽,掌握課文內容,了解說明順序和方法。
二、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
《西游記》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孫悟空有個絕活讓我們羨慕不已——他經常在緊要關頭從身上拔一把猴毛變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樣的猴子。當然這只是我國明代大作家吳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寫。但這一想象卻在今天成了可能,這就是克隆。今天我們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領域去探究一番。
2、交流查找的資料
我們身邊哪些動、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領?(學生出示仙人掌并加以說明;土豆、桂花、富貴竹插枝即活;各種蔬菜、果樹的嫁接;水螅除夏末和秋末外通常進行無性生殖即身體長出芽體等)
3、感知課文,展開競賽
按課文四個版塊,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以組為單位展開。(第一部分一個小組,第二、三部分一個小組,第四部分一個小組)
⑴全班齊讀第一部分,請第一組同學做好迎戰準備,另外同學發掘問題。
問:找出天生具有克隆本領的動植物的共同點?(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擴大來繁衍后代。)
問:找出文中直接告訴我們什么是“無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語句。(“生物靠自身的一分為二……這就是無性繁殖”?!胺瞾碜砸粋€祖先的無性繁殖的后代群體也叫克隆”)
問:這一部分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并分別找出來。(舉例子、下定義、作詮釋)
教師補充提問:任何說明方法都是為說明事物特征服務的。作者介紹克隆是什么時用了舉例子、下定義、作詮釋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呢?(克隆這一前沿科學領域,對一般人來說是很陌生很難懂的,作者通過列舉大家熟悉的事物,再加以細致的解釋,最后用簡潔、準確、概括的語言給它下個定義,把它的特征清楚的展示出來,讓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克隆。)
⑵對克隆有了比較清楚的了解,那我們再來了解一下目前世界在克隆上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默讀“克隆鯽魚出世前后”和“克隆綿羊‘多利’”兩部分。請二組同學準備,其他同學發掘問題。)
問:這兩個部分作者舉了哪些克隆事例?(1979年克隆鯽魚、1960、62年克隆爪蟾、1978年克隆黑斑蛙)
問: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據)
問: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為什么在世界上引起了轟動?(說明了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具有全能性。標志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和重大突破。)
問:這部分作者為什么不按照時間順序進行說明呢?文中的順序安排有什么好處?(如果其他學生覺得比較困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并加以引導。文中按生物順序來安排的,是由低級到高級。這樣的順序符合人們認知的規律。另外,無性繁殖屬于低級繁殖,動、植物越進化、越高級,就越難進行無性繁殖。這一順序說明了克隆技術在不斷的發展。)
教師補充提問:克隆技術不斷在發展,這與科研人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看看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他們的努力?
學生找出后,教師追問:這些努力體現了一種什么精神?(鍥而不舍、求真創新)把這種精神用到我們的學習中,我們該如何做呢?(學生自由發言)
⑶克隆技術造福人類(請同學讀,最后一組同學做好準備。)
問:克隆技術造福人類主要體現在什么地方?(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挽救珍稀動物;第三,克隆對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
問:這一部分的第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舉例子。通過舉例,說明只有通過克隆技術才能最有效、最方便地繁殖這些能給人類帶來好處的高附加值的牲畜。)
問:你愿意克隆一個和你一樣的人出來嗎?(學生自由發言)
問:作者對克隆人的看法是什么,體現在文中什么地方?(略)
對競賽優勝小組以肯定后,教師小結:我們對“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克隆人也不再是幻想。那你對克隆的看法如何呢,請整理好收集到的資料,準備下節課的辯論——我看克隆人。
一、教學內容
總結前課內容,展開辯論。
二、教學步驟
1、投影幻燈片,復習課文內容。
《 奇 妙 的 克 隆》
說明對象
說明順序 實驗對象 研究成果 時間 說明方法
克隆——無性繁殖來自一個祖先,經過無性繁殖產出的一群個體 克隆含義——克隆實驗和發展(按生物進化,由底到高)——克隆造福人類 魚類 鯽魚 1979下定義
作詮釋
舉例子
列數字
打比方
鯉鯽魚
兩棲類 爪蟾蜍 1962
黑斑蛙 1978
哺乳類 鼠
多利羊 1996
2、組織學生,展開辯論。
投影幻燈片,指出辯論要求:
⑴語言清晰、流暢,有條理性,聲音洪亮。 ⑵觀點明確,論據充足 。 ⑶在駁斥對方觀點時應該有“理”,更應該有“禮”。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小結。
3、布置作業
⑴把文中好的詞、句抄在資料冊里,增加知識的積累。
⑵回家仔細觀察一種動物或植物,選擇適當的說明方法,有條理的介紹它的特征。
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文章用幾個小標題的形式,按照邏輯順序,有條理的介紹了什么是克隆;克隆的試驗;以及克隆的應用、發展。文章緊緊圍繞文題中"奇妙"兩字,生動、通俗的向讀者介紹"克隆"這一最新的尖端科技的知識。
1、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學習文中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提高閱讀現代科學文的能力,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1、教學重點:學習課文,了解掌握科學知識;學習一定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
2、教學難點:對克隆問題引發的倫理、道德、法律問題的認識。
1、學生:上網或圖書館收集有關克隆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
2、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設備。沒有條件的地方可準備《西游記》的vcd、錄像機、錄音機、音樂磁帶,關于“克隆”的圖片資料。
教學一篇課文,讓學生理解內容不是最終目的,而是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多方面的能力。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币虼苏n前讓學生自己利用圖書館,網絡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在授課中,采用讓學生讀、說、寫、練結合的方法,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教學,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主動參與意識,激發學生愛科學的熱情。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新課開始,放映《西游記》中孫悟空拔一把猴毛變出一大群猴子的片段,然后講述導語:孫悟空在緊要關頭總能逢兇化吉,同學們也想不想有這種本領呢?這是什么本領呢?在現代科學的發展下,我們能實現這個夢想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帶著這些夢想來學習一篇新課《奇妙的克隆》(在"克隆"的圖片上出示課題)
設計這一導入語,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渲染營造一種氛圍,激發他們的一種求知欲、好奇心,為新課的講授作鋪墊,激起學生的熱情,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進入本課學習。
(二)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考問題:用簡潔的話條理清楚地介紹什么是克?。靠寺〉淖饔??(學生讀課文時,以輕音樂陪襯,出示克隆綿羊、魚、牛等動物的圖片)
認識一個新事物應由簡到繁,由易入難。同時用音樂是為了陶冶學生,語文課不僅是文字語言的載體,樂曲也是對學生進行美感的熏陶的一種方式。
(三)研讀探究,知識搶答:
用知識搶答的形式,確立一個主持人,一個記分員,一個記時員,學生分成5—6個組,確定小組發言人,針對問題,合作探究,解答疑問,教師提供若干問題,學生主持也可針對文章內容隨機確定問題。
教師提供的問題逐一出示為:
1、文章說明“克隆”這一科學知識時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舉例說明。
2、“克隆鯽魚出世前后”一節的說明順序是什么?為什么不以時間的先后來寫"克隆試驗"呢?
3、“克隆羊”的誕生,為什么在全世界“轟動”?
4、克隆技術好處?
5、克隆的危害?
6、文中哪些語句體現了科學家的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設計這一環節,體現了新課標要求學生具有團結合作,主動探索的精神,寓教于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掌握了解現代科技的知識,也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教學重點進行了突破。
(四)拓展討論,注重人文:
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隨著"克隆"技術的發展,科學家進行了"克隆人"的試驗。你對"克隆人"的問題如何看待?
1、觀點明確,理由充足。(利用自己收集的資料)
2、表述清晰、流暢,有條理性。
新課標確定語文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工具,它還具有人文性,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引導,可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同時,此環節很好的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課堂小結,歸結板書:
今天,我們跟隨作者進行了一次克隆之旅,一路上走來,我們在作者這位導游的講解下,通過大家的探求,知道了有關克隆的許多原先不了解的科學知識,也學習到科學家們鍥而不舍的精神,這都是我們求知路上的寶貴財富。愿同學們去努力探索更多的未知領域,來造福人類。
(六)作業設計。
搜索整理有關"電腦"的知識,用一定的說明方法,按邏輯順序寫一篇"電腦"的科學小品,字數500字左右。
對學生進行所學知識的鞏固,并舉一反三,學以至用。
教學一篇課文,讓學生理解內容不是最終目的,而是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多方面的能力,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課前讓學生自身利用圖書館,網絡搜索自身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培養獲取信息的能力。在授課中,采用讓學生讀、說、練相結合的方法,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教學,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充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主動參與意識,激發學生愛科學的熱情,并借本文的知識引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和寫作方面的拓展。
1、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2、了解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學習文中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提高閱讀現代科學文的能力,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學習課文,積累關于克隆的科學知識;學習一定的說明順序,說明方法。
對克隆問題引發的倫理、道德、法律問題的認識。
學生:上網或圖書館收集有關克隆的文字資料、圖片資料,歸納整理,在此基礎上形成自身的觀點;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由《西游記》中孫悟空在緊要關頭用猴毛變猴導入。
(設計這一導入語,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內容渲染營造一種氛圍,激發他們的一種求知欲、好奇心,為新課的講授作鋪墊,激起學生的熱情,以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進入本課學習。)
本文約3000字,要求5分鐘讀完,這是略讀的最高速度,要求能在快速的基礎上,讀懂全文。讀懂的規范,在形式上是辨識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在內容上是篩選本文的主要信息:用兩個字分別概括四小節的內容,用一組詞語概括克隆技術的進程,用一句話概括克隆的定義
(閱讀同時用音樂是為了陶冶學生,語文課不只是文字語言的載體,樂曲也是對學生進行美感熏陶的一種方式。)
這篇科普文章涉和到一些生物學相關術語,教師提供補充注釋,協助學生理解全文。并解釋專業語和通用語并陳是科普文章語言的顯著特征之一。
檢查學生的自讀情況:
1、用兩個字概括四小節的內容;
2、用一句話概括克隆的定義;
3、用一組詞語概括克隆技術的進程;
4、分析本文的說明方法和說明順序。
請同學們搜索閱讀課文,找出能表示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舍的態度與精神的句子,并加以點評。(生搜索閱讀課文,圈點批注,約4分鐘)(引導學生分析作者在文中所張揚的科學創作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并結合自身的思想談心得)。
課文最后一節的小標題是“克隆技術造福人類”,而末段首句說“科技進步是一首百感交集的進行曲”,既然是“造福人類”,都是“喜”才對啊,何來的悲呢?這里是不是弄錯了?(生疑惑,看書,考慮)
科技進步是一首百感交集的進行曲,隨著克隆技術的發展,科學家進行了克隆人“的試驗。你對克隆人”的問題如何看待?
要求:
1、觀點明確,理由充分。(利用自身收集的資料)
2、表述清晰、流暢,有條理性。
(新課標確定語文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工具,它還具有人文性,注重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引導,可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同時,此環節很好的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生物“克隆”作為一種科學的創作精神和科學的思想方法,是完全可以借鑒到文章、文學的寫作和閱讀中的,寫作也可以進行“克隆”。
(講課文的講讀和閱讀寫作相聯系,引導學生進行有創意的表達和有創意的閱讀。)
搜索整理有關電腦的知識,用一定的說明方法,按邏輯順序寫一篇電腦的科學小品,字數500字左右。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初步了解課文中的一些科學名詞。
如:克隆、有性繁殖、嫁接、細菌等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克隆技術的發展、成就和意義,激發學生勤于思考、熱愛科學的情愫。
:讀懂課文,了解克隆現象;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
對高等動物克隆的理解。
第一課時
[課前預習要求]
1、讀課文,自學生字詞,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
2、2、查找資料,了解有關克隆的知識。
一、導入板書課題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讀懂了嗎?(不作答)
二、檢查讀書,了解預習情況。
隨機指導字音:如:瀕(bīn)厄(è)運卓(zhuó)
指導大句的斷句等。
三、根據指導再讀課文,要求:正確流暢。
四、給課文分段,流覽課文
問:課文分幾個部分向我們介紹克隆的?
(1—2節:定義說明什么是克隆。3—5節:生物的克隆情形。6—9節:克隆技術可造福人類,有誘人的前景。)
五、生字教學
板書指導,培養學生讀貼能力,在書上描紅一遍。
重點指導:薯畜率誘
第二課時
一、導入學習第一段
“《西游記》里的孫大圣,緊急關頭……那就是孫悟空能夠快速地克隆自己。”(隨機圈點克隆兩字)
這是一篇關于生命科學的知識短文。你平時在讀科學知識的時候得怎么樣?(隨機板書:思考)
輕輕打開書,課文是怎樣介紹克隆知識的呢?請同學們帶著思考讀一遍課文。
提問: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克隆的?
(板書:下定義、列情形、展成果)
用科學語言表述什么叫克隆的方法叫下定義。
誰來讀讀“克隆”的定義,(指兩名)(板書無性繁殖)
弄明白了有性繁殖,再讀“克隆”的定義,會不會更明白一點。自由讀克隆的定義。
過渡: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叫無性繁殖,也稱克隆,好像明白了,但還是不了解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二、學習第二段
接下來,課文列舉了哪些情形幫助我們認識克隆的?
自由讀3—5節,思考這個問題。列舉了哪些情形?
(隨機板書:植物微生物動物)
1、指導理解植物的克隆,指讀,這就是植物的克隆。
“克隆”是clone音譯詞,單詞的本義就是指幼苗或嫩枝,以無性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這是植物先天的本領。你能讀懂嗎?有不理解的地方嗎?(嫁接)[鼓勵:在思考會產生?]
默讀第3節,這一節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總、例、結)(條理清晰)
2、讀第4節,這是植物的克隆,還列舉了什么?
指讀:[自身一分二,這樣就是克隆]
3、讀第5節,引問:植物和微生物的克隆是先天的,那么高等動物可不可以克隆呢?(書上也有列舉)
指讀第5節板書:“多利”
這確實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因為一般動物都是有性繁殖,誰再來說說有性繁殖的定義。
“一般”你讀出了什么?(大多數,但也不一定是全部,要體會科學表達的嚴密性。)
是的,高等動物一般要通過雄性和雌性的生殖細胞(專門繁殖后代的細胞)相結合,才能孕育出一個新生命,新生命都有爸爸媽媽,這是千古共識的自然規律。“多利”的出現,開始了“克隆”的奇妙(圈點奇妙)
再讀第5節,在這一節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1996年,英國,名字來由等。1996是關注克隆的世界人都難忘的一個數字,所以讀科學中的數字,是要用心去體會它的數字意義的)完全相同的生命,打破了千古不變的規律,太奇妙了!
三、學習第三段
提問:克隆技術還奇妙在哪?(造福人類的科技成果中也充滿了奇妙……)
引讀課文(隨機板書:培育挽救培植)
小結:本文按這樣順序介紹了克隆,通過下定義,舉列子等方法,讓我們對陌生的克隆領域有了初步形象了解,也讓我們看到克隆研究定義——造福人類,文章的結構清晰,用詞準確。請同學們欣賞地再讀一遍課文,感受科學知識短文的寫作方法。
四、激勵
課文讀后了,相信同學們頭腦中產生了更多問題?(板書“?”)
你課后準備去研究什么?會思考
課后就你的問題開始研究吧!讓我們共同享受你的研究成果,繼續感受克隆技術的誘人前景。
a.克隆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b.“克隆鯽魚出世前后”和“克隆綿羊‘多利’”分別為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克隆羊的誕生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轟動”?
c.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克隆技術造福于人類?
d.文章四個部分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能調換順序嗎?
e.文章第一部分為了說明“克隆是什么”,作者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f.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鯽魚出世前后”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g.第三部分“克隆綿羊多利”介紹多利的誕生過程,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
作者在文中是如何將深奧的科學問題解說得淺顯易懂的?
了解有關克隆的知識和克隆研究的動態。
理清“克隆鯽魚出世前后”的說明順序,理解這樣安排的原因,把握本文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揣摩語言,體會說明文的科學性。
反復閱讀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合作,尋求合理答案
1、給加點的字注音。
繁衍()兩棲()分泌()胚胎()蟾蜍()哺()乳瀕()危
2、說說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對于準確地理解表達語意的作用。
(1)可以這樣說,關于克隆的設想,我國明代的大作家吳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孫悟空經常在緊要關頭拔一把猴毛變成一大群猴子,猴毛就是克隆猴。
(2)這種鯽魚并沒有經過雌雄細胞的結合,僅僅是給卵細胞換了個囊胚細胞核,實際上是由換核卵細胞產生的,因此也就是克隆魚。
3、全文共有四個部分,每一部分有一個標題。這四個標題體現了怎樣的說明順序。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小說集《寂靜連綿的山脈》:一份關于渺小個體的“心靈突破史”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寂靜連綿的山脈》(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2023-04-07 15:35
原標題:“偉大的人文學教科書”《藝術:讓人成為人》(第11版)出版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藝術:讓人成為人》是一部人文學通識的百科
2023-04-07 15:38
原標題:4月14日,普通話版、粵語版、潮語版三版本公映(引題)?《暴風》昨日開啟預售(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4月6日,諜戰動作大片《暴風
2023-04-07 15:47
原標題:“小字輩”擔綱北京人藝新戲(主題)濮存昕導演契訶夫名作《海鷗》五一登場(副題)北京晚報記者李俐方非攝繼《正紅旗下》之后,北京
2023-04-07 15:55
原標題:北京當代藝博會邀您“重聚”北京晚報訊(記者王廣燕)以“重聚”為主題的北京當代·藝術博覽會將于4月28日至5月1日在全國農業展覽館舉
2023-04-07 15:36
原標題:濮存昕執導人藝今年第二部新排話劇身份轉變只為尋找經典密碼(引題)?沉淀三十年后重讀當年沒演好的《海鷗》(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
2023-04-07 11:37
原標題:活在自己的喜歡里活著便有意義◎邵公子《忠犬八公》中國版3月31日公映,徐昂執導,馮小剛、陳沖、白舉綱、黃楚桐等主演。影片以煙火氣
2023-04-07 11:48
原標題:從巴黎到上海,戲劇的求索從未停止(主題)2023中法文化之春項目“法國咖啡戲劇節”本月啟幕(副題)文匯報記者王筱麗作為全球咖啡館
2023-04-07 11:33
原標題:王子川編劇導演《非常懸疑》登上鼓樓西劇場(引題)?新主演組合帶來笑點和哲思(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王潤)由王子川編劇、導演的
2023-04-07 11:55
原標題:王力《詩詞格律》等代表作修訂版出爐北京日報訊(記者路艷霞)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詩詞格律十講》等六部經典作品近日推出全新修
2023-04-07 11:36
原標題:電影《不止不休》里扮演記者真實動人(引題)?白客:沒有刻意演,盡量“淡”處理(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袁云兒正在熱映的電影《不止不
2023-04-07 10:50
原標題:中國電影國際傳播調研報告發布——(引題)?中國電影海外傳播怎樣入腦入心(主題)許瑩隨著中國綜合國力與國際影響力的持續增強、文
2023-04-07 09:47
原標題:北京人藝新劇《海鷗》五一登陸曹禺劇場(引題)?全青年陣容演繹契訶夫名作(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俐記者方非攝繼《正紅旗下》之后,
2023-04-07 09:56
原標題:《龍馬精神》致敬龍虎武師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苗春動作片、功夫片是香港電影的重要類型,因此香港電影有一個特殊工種——龍虎武師。他
2023-04-07 09:54
原標題:昆曲如何叩開年輕人的心扉光明日報記者蘇雁3月29日至31日晚,青春版《牡丹亭》上中下全本在武漢劇院亮相,現場座無虛席。這是青春版《
2023-04-07 09:54
原標題:為電影《了不起的夜晚》增肥30斤(引題)?范丞丞:帥不在我的考慮范圍內(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肖揚正在上映的電影《了不起的夜
2023-04-07 09:49
原標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第四批故宮博物院珍寶新華社香港4月6日電(記者黃茜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6日宣布,向故宮博物院借展的第四批
2023-04-07 08:46
原標題:海峽兩岸72件作品獲揚州·臺灣文創設計大賽獎新華社臺北4月6日電(記者章利新、尚昊)2022揚州·臺灣文創設計大賽頒獎典禮6日下午在臺
2023-04-07 08:50
原標題:敦煌文獻新成果走向海外人民日報海外版電(記者張鵬禹)3月26日,由西安外國語大學與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共同主辦的《法國國家圖書館藏
2023-04-07 06:52
原標題:人民藝起評:《種地吧》打造慢綜藝中的清新風格近期,一檔別出心裁的勞作紀實互動綜藝《種地吧》在網絡平臺熱播。該節目立足農耕題材
2023-04-07 05:51
原標題:蘇運瑩為《宇宙探索編輯部》獻唱(引題)《生活倒影》唱出主人公心路歷程(主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日前
2023-04-06 22:47
原標題:沒按約定排映,全國藝聯清退239家影院(引題)藝術電影憑什么這么“硬氣”(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近日,全國藝術電影放映聯盟(以下
2023-04-06 15:34
原標題:意大利攝影師老安鏡頭中的中國八零九零年代(引題)88幅作品折射歲月痕跡(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平視——老安攝影展”將于4月8
2023-04-06 15:51
原標題:游古城、看非遺、賞民俗(引題)游客體驗清明傳統文化盛宴(主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賴芳杰清明放水節早已成為都江堰乃至整個川
2023-04-06 15:34
原標題:第三屆明文化節:活動范圍擴展內容更趨豐富中新網北京4月6日電(記者張素)在神道上復原明代出警入蹕儀仗,還有長陵的祭祀、定陵的先
2023-04-06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