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創5年新高,糖價逼近7000元/噸,供需缺口約660萬噸!A股糖產業公司僅10家,最大產能是它)
【資料圖】
機構分析指出,由于今年我國有大約660萬噸的食糖供需缺口,同時進口利潤倒掛嚴重,糖價基本面上漲邏輯仍未見實質性改變。
白糖價格逼近7000元/噸
創5年來新高
今年以來,國內外糖價持續走高,當前國內期現貨糖價均處在多年來的歷史最高水平。據生意社,截至5月19日,白糖市場價格為6900元/噸,較去年底漲幅達到19.25%。與歷史對比來看,白糖價格已經創下2018年以來的新高。
中國糖業協會發布的全國食糖產銷數據顯示,2022年/2023年制糖期(以下簡稱“本制糖期”)截至今年4月底,甜菜糖廠已全部停機,甘蔗糖廠除云南省有3家尚在生產外,其他省(區)糖廠已全部收榨。
據消費日報,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4月國際食品價格指數出現1年以來的首次回升,食糖、肉類及大米的世界報價上漲。糧農組織食糖價格指數4月環比上漲17.6%,創2011年10月以來的新高。
中糧期貨研究院副總監付斌近期表示,造成糖價較高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全球糖市供應出現了問題,同時需求又強勁恢復;二是北半球整體減產成為了糖價上行的導火索。
消息面上,據環球時報,作為全球主要產糖國之一,印度正面臨甘蔗產量下降危機,加上政府實施的出口限制,世界各地的糖價可能會進一步飆升。
2023年我國食糖供應面臨缺口
據了解,全球主要生產國和地區包括巴西、印度、歐盟、泰國、中國、美國、墨西哥、俄羅斯、巴基斯坦和澳大利亞等,其中前十位食糖產量約占全球總產量的76%;前四大出口國分別是巴西、泰國、澳大利亞和印度,整體貿易量占全球比重超過67%。
我國是重要的食糖生產國和消費國,糖料種植在我國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產量和產值僅次于糧食、油料和棉花,居第四位。由于國內糖料作物種植面積增長有限,國內糖料作物產量也增長緩慢且有限,因此我國食糖產量整體保持平穩發展,年產量在1000萬噸左右。目前國內食糖消費量每年在1500萬噸左右,缺口部分通過進口糖補充。
雖然我國食糖年均消費總量位居全球第三,但僅占全球消費總量的8.9%,處于較低水平;目前我國人均年食糖消費量已突破10公斤,但仍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50%,食糖消費存在增長潛力。
國元期貨表示,中期看,2022年/2023年榨季我國食糖生產已經結束,后續進入消費旺季和年內的去庫階段,由于今年我國有大約660萬噸的食糖供需缺口,同時進口利潤倒掛嚴重,基本面上漲邏輯仍未見實質性改變。2023年/2024年榨季要關注連續3年的拉尼娜現象結束后的厄爾尼諾現象,將主要影響以印度為主的北半球主產區天氣情況。一般來看,在大多數厄爾尼諾年份,印度在季風季節的降雨量都會低于平均水平,有時會導致嚴重干旱。對我國而言,進口利潤倒掛依然值得關注,隨著我國食糖生產全部結束,本年度巨大的供應缺口逐漸走向現實。
3只糖產業概念股漲超10%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A股市場布局糖產業的上市公司10家。
中糧糖業是國內制糖產業龍頭,2022年食糖經營量達到465萬噸,經營規模占全國消費總量的31%。據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在國內共擁有13家甘蔗、甜菜制糖企業,年產食糖70萬噸。在煉糖領域,公司已形成超過200萬噸/年煉糖產能,穩居國內行業首位。
南寧糖業是廣西規模最大的糖業生產經營企業之一,制糖業務是公司最大的業務板塊,也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22年完成甘蔗種植面積共87.91萬畝,較上年增加5.03萬畝。2022年制糖業務產量40.59萬噸。
廣州浪奇全資子公司華糖食品是全球大型食品公司和國內知名食品企業的主要食糖供應商之一,主要經營精制白砂糖、優級白砂糖等糖類產品的研發、生產、應用及市場銷售。
冠農股份制糖產業為甜菜機制糖的生產、加工和銷售,公司具備日處理甜菜5000噸、年產白砂糖5萬噸的制糖能力。
從今年以來市場表現來看,截至5月19日收盤,糖產業概念股平均漲幅0.48%,跑輸同期上證指數。南寧糖業、中糧糖業、華資實業等3股累計漲幅超10%。南寧糖業累計漲幅22.42%排在首位,該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實現凈利潤940萬元,同比扭虧為盈。中糧糖業、華資實業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幅分別為19.42%、229.41%。
估值水平來看,截至5月19日收盤,金禾實業、冠農股份、粵桂股份滾動市盈率低于20倍。金禾實業市盈率9.2倍排在最低位置,公司今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2.45億元,同比下滑44.49%。一季度末該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北上資金持倉市值1.71億元排在第二位,社保基金101組合持倉市值0.59億元。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52歲瞿穎的“松弛人生”:長得漂亮,活得更漂亮!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安紅,我想你!”粗糙又野性
2023-05-20 19:46
原標題:第九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終評結果公示共15名演員獲獎總臺央視記者許滸5月19日,中國戲劇家協
2023-05-20 16:47
原標題:重慶民族樂團臺灣省籍演奏員陳品程:逐夢大陸,讓民族音樂走進更多尋常百姓家人民政協報記者修菁“
2023-05-20 10:50
原標題:“激揚家國情奮斗新征程”中華好家風主題展覽展演活動舉行光明日報北京5月19日電(記者王海磬)全
2023-05-20 10:46
原標題:福建上杭首次發現恐龍蛋化石光明日報福建龍巖5月19日電記者馮家照、高建進、張亞雄從福建省龍巖市
2023-05-20 10:46
原標題:五月天演唱會“黃牛票”價格狂跌,粉絲勝了?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記者王詩堯)距離五月天北京演唱
2023-05-20 08:32
原標題:陳許用一批油畫作品,記錄下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風貌(引題)“我是建設者,也是藝術家”(主題)工人
2023-05-20 07:39
【作品廣議】原標題:超乎想象的煎熬肖承森更睡不著了 于昌偉服務于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是新時代中國漫畫
2023-05-20 07:56
原標題:首個縣級國家一級綜合性博物館運營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劉靜)明代趙秉忠的“狀元卷”、
2023-05-20 07:50
原標題:來這座博物館,看中國錢幣史|探館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王羨茹曹玥中國錢幣博物館成立于1992年,它是
2023-05-20 05:47
原標題:開心果左一:風景如畫左二:向往左三:前車之鑒右一:條件反射北京 趙春青
2023-05-20 05:34
原標題:黃河岸邊“一日游”:登鸛雀樓、觀大鐵牛、游普救寺中新網運城5月19日電?作者楊佩佩“白日依山盡
2023-05-20 05:56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44期)尋 吉林 孫德民雙面人 河南 巫德華身價 黑龍江 王真猶抱琵琶半遮面 吉
2023-05-20 05:47
原標題:【尋味中華|文博】從海昏侯墓一窺西漢“食”尚編者按:?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國際博物
2023-05-19 20:32
原標題:《漫長的季節》:開創生活懸疑的創新表達,傳遞視聽語言的溫度與質感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近日
2023-05-19 20:35
原標題:《哆啦A夢:大雄與天空的理想鄉》六一冒險起航羊城晚報記者邵梓恒將于6月1日上映的《哆啦A夢》系列
2023-05-19 20:51
原標題:全新修復版《天空之城》六一上映羊城晚報記者邵梓恒吉卜力工作室開山之作,由宮崎駿執導的經典動畫
2023-05-19 16:48
原標題:開掛不如接地氣《平凡之路》戳中打工人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這是一部“不一樣”的職場劇!辦公室茶水
2023-05-19 15:35
原標題:郭麒麟:飾演“小人物”是我的舒適區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從《慶余年》中的范思轍,到《贅婿》中的寧
2023-05-19 15:38
原標題:國家文物局:全國博物館總數達6565家排名全球前列5月18日,國家文物局正式發布中國博物館發展數據
2023-05-19 15:34
原標題:《消失的丙察察》記錄進藏公路的蛻變羊城晚報記者李麗5月17日下午,電影《消失的丙察察》亮相由廣
2023-05-19 15:33
原標題:中醫故事也能拍得青春活潑(主題)熱播劇《后浪》導演希望觀劇同時學點養生(副題)北京晚報記者邱
2023-05-19 15:50
原標題:山東: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的平臺光明日報記者趙秋麗馮帆【國際博物館日專題報道】本報訊(記者趙
2023-05-19 14:47
原標題:運城博物館中的中華文明光明日報記者李建斌【國際博物館日專題報道】從4500萬年前的“世紀曙猿”化
2023-05-19 14:36
原標題:聚焦高分劇《漫長的季節》專家:走出類型局限中新社北京5月19日電(記者高凱)作為近五年來豆瓣平臺
2023-05-19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