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今日報丨內蒙古林西縣:打造現代肉牛產業鏈 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時間:2022-12-09 20:03:11    來源:中國農網    

晨光熹微,巴爾汰河邊上的統部鎮開始熱鬧起來。這里是中國北方肉牛活畜交易集散地,一車車肉牛,從這里運到內蒙古赤峰市林西縣城西南林西工業園區食品加工區。


(資料圖片)

林西穆香源肉牛屠宰加工生產線上,一頭頭肉牛正被加工成冷鮮肉、中溫肉、熱鮮肉、肥牛產品、小包裝產品、調理品6個系列300多個品類,運往北京、上海。

穆香源肉食品公司牛肉修割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切割牛肉。

2020年,林西縣借助京蒙扶貧協作平臺,引入北京首農集團旗下北京二商肉類食品集團,采取“政府投資建廠、企業租賃經營、貧困群眾多種渠道增收”模式,建設林西穆香源肉食品深加工項目。一期10萬頭肉牛屠宰加工肉牛生產線建成投產;二期日處理100噸肉食品深加工生產線正在建設中,投產達效后,年總產值預計達到35億元,增加就業崗位800余個。肉牛屠宰加工扶貧合作項目的落地,補齊了林西縣沒有加工龍頭企業牽動的短板,拓展肉牛產業價值鏈條和帶貧鏈條,形成集種養、繁育、加工、食品生產為一體的肉牛全產業鏈。

林西縣地處農牧結合區,毗鄰錫林郭勒大草原,具有得天獨厚的綠色肉食品資源和天然生態資源。近年來,林西縣委、縣政府堅持在擴量、提質、增效上聚焦用力,持續延伸以養殖交易加工為主的產業鏈,以改良、防疫、獸醫、飼草料加工、糞污處理為主的服務鏈,以集中集約集聚發展的生態鏈,創新“秸稈變牛肉-牛肉變現金-牛糞變肥料-肥料變秸稈”和“土地流轉有租金、基地務工有薪金、生產經營有售金、基金入股享股金”的“一鏈”嵌“四金”全鏈條多渠道帶貧的林西模式,把農戶吸附和嵌入產業鏈各環節,形成政府引導、社會化服務跟進、龍頭企業及合作社帶動、基地支撐、市場運作、群眾高度參與的肉牛產業發展新格局,打造全國良種肉牛輸出基地。

統部鎮碧流汰村肉牛養殖戶趙強2019年開始建起一處占地面積3萬多平方米的家庭牧場,現有圈舍6棟,肉牛存欄380頭,通過機械化喂養,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現在是飼草有人種,飼料機械拌,規模化提升了,牛的品種也改良了,希望全國各地都能吃上我養的放心牛。”趙強信心滿滿地說。

統部鎮興源牧業肉牛養殖合作社。

2022年,林西縣啟動統部北方活畜交易市場提升改造工程。在牛鎮摸爬滾打30多年的褚建友,是權威的經紀人,也是市場發展的見證人。“以前養牛那是力氣活,自從建成了標準化養殖棚圈,拌料、上料全是機械化,可省了不少人力物力。今年,我們鎮的活畜交易市場還進行了升級改造,軟硬件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市場交易和輻射帶動能力更加明顯了。”褚建友感慨道。

歷經20多年的發展,統部鎮北方活畜市場已輻射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山東等10多個省市,吸納周邊80多個鄉鎮蘇木的6000余戶商販和農牧民戶進場交易,年交易肉牛等大型活畜30萬頭、交易額達35億元,成為集交易、中轉、儲運、信息服務為一體的中國北方肉牛集散地。借助全國知名的優勢,提升改造后的統部北方活畜交易市場將進一步帶動赤北錫東地區商貿物流繁榮發展,逐步打造成為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市場。

升級改造后的北方活畜交易市場。

統部鎮是林西縣北部的一個小城鎮,西與克什克騰旗毗鄰,北與西烏珠穆沁旗接壤,具有傳統的養牛習慣,是聞名遐邇的全國農業產業強鎮。近年來,隨著肉牛產業快速發展,年產牛羊糞超60萬噸,環境衛生治理問題凸顯。在肉牛種養循環全產業鏈生產過程中,林西縣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產業融合發展,探索種草養牛糞污資源化利用,通過扶持林西縣福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有機肥廠技改擴能,建設糞污收集體系,逐漸形成了養殖污染物不外排,糞污資源化的生態鏈條,以牲畜糞便為原材料生物處理生產有機肥,實現“變廢為寶”。

“在中國中化的幫扶下,我們打通種養循環各環節,糞污回收體系將牛糞收集到有機肥廠,加工成適合當地的有機肥再還田,年處理牛糞60萬立方米,生產有機肥20萬噸。”林西縣福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湘羽介紹道。

通過拉長產業鏈,實現帶動1000至2000人次就業,從事肉類屠宰加工、糞肥生產、巨菌草和青貯種植等工作,年人均增收1.5萬元。深加工企業與養殖戶簽約,每公斤高于市場價1元收購肉牛,帶動全縣5000農戶參與肉牛養殖,每頭牛的增值在1000到2000元之間,僅從為二商集團提供肉牛屠宰原材料,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近5000元。籌措脫貧產業基金518萬元投放到穆香源等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作為無勞動能力、弱勞動能力的農戶產業入股資金,每年獲得不低于10%的股金分紅。

林西縣肉牛改良繁育示范園區。

2022年,全縣肉牛存欄24.1萬頭,其中基礎母牛12.3萬頭,品種改良10.1萬頭,改良率82%;出欄肉牛14萬頭,建成肉牛標準化棚圈 100萬平方米,青貯窖80 萬立方米,百頭以上規模化肉牛養殖場、區達到200個,其中萬頭肉牛養殖小區6個,千頭肉牛養殖小區6個,發展養殖專業村26個,肉牛養殖戶4550戶。一組組亮眼數據,譜寫了鄉村產業振興的華美樂章。

凌晨四點,統部鎮宏達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韓立智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標準化養殖小區內,從德國進口的50頭純種西門塔爾母牛寄托著他改良的希望。“這些是咱們從德國引進的純種的西門塔爾,準備用它取卵做胚胎移植,胚胎移植最大的優點就是縮短改良時間。”韓立智介紹說。

高標準養殖牛舍。

“通過凍精冷配、胚胎移植兩種方式,擴大優質基礎母牛群,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效益,降低養殖戶的養殖風險,引導養殖戶走精養精育的路子。”統部鎮黨委副書記、政府鎮長田野表示。

目前,林西縣肉牛改良繁育示范園區、飼草料交易存儲園區、肉牛全產業鏈數字智能化平臺、檢測中心、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項目都在有序建設投用中。

標簽: 活畜交易市場 龍頭企業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