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山東梁山縣:“小蘑菇”種出富民增收“大產業”

時間:2022-12-06 17:10:22    來源:中國農網    

為深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以“黃河農耕·梁山良品”區域公用品牌為統領,充分發揮秸稈資源豐富和工廠化食用菌發展的優勢,大力發展食用菌特色主導產業,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梁山縣聚焦食用菌特色主導產業發展,按照“規模化、園區化、專業化、產業化、特色化”的思路,采取政府建設大園區,企業建設小園區的新型園區發展模式,先后投融資2.2億元,通過區域化集中,標準化設計,產業化配套,項目化運作,著力建設產業集聚、企業集中、開發集約的食用菌產業園區,形成了以館驛鎮為中心的食用菌工廠化栽培高效示范園區,以韓垓鎮為中心的黑木耳產業園區,以韓崗鎮瑞芝生物為中心的食用菌生產加工園區。

“木耳產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黑木耳生產很適合梁山的實際情況,是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最佳選擇之一,是一個很有‘干頭’的產業。”山東眾成菌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西峰介紹說,通過多次到東三省黑木耳生產基地考察學習,多方請教有經驗的種植大戶和科研院所專家教授,從實驗基地做起,經過3年的引種試種、經驗總結、探索創新,總結出了從菌種制作,到菌包培育,再到出耳的一整套種植管理技術。


(資料圖片)

為了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帶動效應,眾成菌業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領辦梁山綠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了“卓創眾成”產品品牌,帶動周邊30多個村300余戶發展木耳產業,種植面積突破3000畝,年產值達到7200萬元。

“充分利用縣域農作物秸稈豐富的有利條件,構建生態循環農業模式,把農作物秸稈加工成食用菌培養基,為食用菌種植提供充足的原料來源,真正讓食用菌產業成為了‘變廢為寶,點草成金’的富民產業。”據梁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申正國介紹,目前,梁山縣每年秸稈產量在80萬噸以上,為食用菌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梁山縣館驛鎮將食用菌產業作為產業振興、富民強鎮的一項重要支柱產業常抓不懈,集全鎮優質資源發力,推進食用菌產業快速集聚發展,食用菌栽培面積 1100 畝,并成功入選了山東省食用菌加工特色優勢食品產業強鎮。館驛鎮遠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梁山縣第一批食用菌工廠化企業,年產黑皮雞樅菌菌包2000萬袋,與70多個黑皮雞樅生產基地建立了長期合作。

為了帶動群眾周邊發展食用菌產業,遠洋農業按照“園區+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與種植農戶簽訂種植協議,統一提供菌包和栽培技術服務,統一產品回收、銷售,按銷售額與種植戶五五分成,農戶零風險入園承包,所有的風險均由公司承擔,農戶只需負責生產管理,公司專業技術人員從栽培技術、出菇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全程跟蹤培訓、服務,保證了產量、質量,為種植戶提供兜底式服務,從根本上解決了管理技術瓶頸及銷售難題,保證了種植戶的效益。同時,按照6%的保底收益率,為館驛鎮24個自然村400余群眾提供項目分紅,推進食用菌產業了由規模數量向群眾效益轉變。

一個產業要有活力,要取得好的業績,離不開科技和創新。梁山縣通過支持龍頭企業申報科研平臺,鼓勵企業對接科研院所,成功申請濟寧市食用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處,承擔實施省以上科研項目5項,獲得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現有知識產權25項,其中發明專利1項,實用新型專利16項,外觀專利3項,軟件著作權5項。

“由山東省農科院泰山學者孫金月博士擔任企業顧問,建立了博士流動工作站,派駐常年駐站博士5名,基地建起了木耳吊袋栽培智能化管理系統,實現了遠程環境監測與管理、產品生產過程全程監控、產品質量可追溯。”山東眾成菌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西峰說。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梁山縣食用菌產業發展勢頭迅猛。目前,全縣雞樅菌、黑木耳、玉木耳、金針菇等種植面積已達500萬平方米,年產鮮菇5萬余噸,干菇420余噸;食用菌生產加工企業14家,種植專業合作社18個,從事食用菌產業人員達到6000余人,年創產值3.2億元。

作者:范慶磊

標簽: 為中心的 種植面積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