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重慶農科院:疫情防控與科研服務雙線作戰“兩不誤”

時間:2022-11-28 22:09:49    來源:中國農網    

當前正是重慶疫情防控最吃勁、最緊要、最關鍵的時期,也是蔬菜、油菜生產管理和水稻、玉米、蔬菜南繁育種的關鍵時節。重慶農科院在抗擊疫情與科學研究、科技服務的崗位上雙線作戰,全力交出一份滿意答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天的工作是為封控樓棟搬運物資,如果‘大白’人手緊張的話,我也會開展小區道路等公共區域病毒消殺等工作。”已在社區擔當抗疫志愿服務多日的重慶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盧文才說,雖然自己的專業不是醫護,但常年的實驗室工作,讓他具備了高效消毒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盧文才正在公共區域進行病毒消殺

與盧文才一樣,該所所長廖敦秀和所里其他的幾位工作人員都下沉到一線開展防疫工作,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協助社區抗擊疫情。

與此同時,農業工程研究所通過“魚菜共生AI工廠”這個國內規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數據采集鏈最長的魚菜共生AI研發平臺,在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保供上做起了“科技文章”。

魚菜共生AI工廠

在緊急成立保供工作組之后,研究所職工為工廠做了一次全面的消殺,隨后24小時入駐工廠開始對外“營業”。大家一起參與撈魚篩選、打氧裝袋、蔬菜分揀、清洗打包等工作,“一條龍”解決從生產到餐桌的全服務流程。

據悉,占地僅15畝的工廠,短短3天為周邊居民提供鱸魚6000余條、蔬菜15000斤。所里職工還組織起來到璧山區喜觀等多個科研基地采摘大白菜等6個品種的蔬菜和甘薯等,平均每天有4000公斤的供應量。

當前正是部分農作物生產種植的關鍵時節。“我們加強辣椒育苗工作,就是為明年春季生產作好準備,盡量減輕疫情帶來的損失。”蔬菜花卉研究所科技特派員陸景偉等“逆水行舟”,緊急組織相關企業赴涉疫區縣生產基地援助當地辣椒采收和育苗工作。在多個村的辣椒育苗點,他們現場查看椒苗長勢,指導村民加強苗床管理,防控猝倒病和灰霉病等。

陸景偉查看椒苗長勢

與此同時,陶偉林、羅云米、黃任中、韋靜宜、潘光輝等蔬菜專家一邊在社區從事防疫志愿工作,一邊用電話、微信線上指導區縣秋冬蔬菜管理、茄果類蔬菜育苗、食用菌種植等工作。陶偉林說,平均一位專家一天至少要指導20人次左右。他還聯系相關公司到潼南桂林、榮昌吳家、彭水新田等蔬菜基地開展聯營,解決城市蔬菜保供和基地賣菜難問題。

燕白黃瓜選育人、張洪成也是此次農作物生產“線上指導員”之一。不同的是,他在國家蔬菜改良分中心開展閉環工作,因此能夠在線上對農技咨詢者“手把手”地傳授農業技術,于是,不少農戶認為“嘴上說不清”的問題,都匯總到他這里來了。

而該院位于海南的南繁基地,也進入加代水稻、玉米、蔬菜授粉的關鍵時間,需要科技人員親自參加。水稻、蔬菜團隊田時炳、李經勇、李賢勇、王永清、黃啟中、張誼模等專家駕車前往海南樂東利國南繁基地,完成規定時間隔離后,立即投入科研工作。“我們一定搶抓農時,力爭將疫情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國家大宗蔬菜體系茄子崗位科學家田時炳說。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俐

標簽: 逆水行舟 數據采集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