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獨家】粵黔協作打造鄉村振興南猛樣板

時間:2022-11-28 16:07:02    來源:中國農網    


【資料圖】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對口貴州黔東南雷山縣協作以來,粵黔協作工作隊黔東南工作組雷山小組協作雷山縣委、縣政府,按照“分類指導、示范引領、全域推進、久久為功”的思路,將雷山縣154個村寨劃分為“示范引領、鞏固提升和夯實基礎”三類,因應村寨發展實際,分類指導開展環境整治、庭院經濟升級、鄉村治理等專項行動,分步實現鄉村振興。

郎德鎮南猛村作為首批協作共建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自協作以來順德雷山兩地按照“先試先行、示范帶動”的協作共建思路,協同國家鄉村振興局派駐雷山南猛團隊力量,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目標,立足南猛村自身優勢,充分用好生態環境和民族文化兩個寶貝,勠力同心攜手打造鄉村振興南猛樣板,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南猛經驗,并逐步向全縣154個村寨復制推廣。

助力“產業富村”,百姓口袋“鼓”起來。結合南猛村村情實際,深入挖掘現有產業潛力,協調碧桂園集團專業技術團隊,幫助編制鄉村產業發展規劃,在此基礎上配建產業項目,助力產業振興。一方面鞏固提升現有產業,投入300萬元東西部財政幫扶資金,對原有500畝白茶茶園進行提升改造,新建500畝茶園及完善相關配套設施,形成1000畝集中連片白茶基地,推動白茶產業提量增效,按預期到2024年可實現戶均5畝茶,每戶解決2個勞動力就業目標;另一方面開拓鄉村民宿產業新增長點,協調碧桂園集團投入1000萬元,充分盤活利用村內閑置民房打造“故鄉里”精品民宿,著力構建“山上種茶、山間養魚、山下種菇、村中民宿”立體化的山地特色產業布局,千方百計帶動村民發展、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南猛村建有茶園1000畝,稻田養魚300畝,食用菌大棚2000平方米,擬打造精品民宿一批。

助力“人才興村”,發展后勁“強”起來。始終堅持人才是驅動發展的核心要素理念,以“育”為突破口,以“挖”為推手,切實幫助做好人才培育和挖掘,全力推進“人才振興”。一是緊緊抓住村兩委一隊班子及寨管委、鄉賢、致富帶頭人等關鍵少數,組織開展鄉村振興人才培訓,通過“理論學習+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式,幫助村集體發展找方向、學經驗,助力更多鄉村發展“領頭羊”脫穎而出,充分發揮一傳十、十帶百效果,使鄉村發展擁有強勁動力,鄉村振興建設行動事半功倍。2021年以來,共組織村兩委一隊、致富帶頭人、青年后備村干等參加調研學習培訓27人(次)。二是找準人才增長的關鍵點,把鼓勵和扶持本村年輕人才作為“人才振興”的著力點,投入部分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和村集體經濟收益設立“教育專項補助金”,向每年考上大學本科以上的學子給予5000元一次性資助,全力培育后備人才。三是深入挖掘本村鄉賢,統籌整合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組織,組建“南猛村鄉賢理事會”,借助鄉賢的智慧和力量,為南猛村全面振興建言獻策。

助力“文化潤村”,群眾精神“聚”起來。一是借鑒佛山黨建引領“三治融合”的基層治理經驗,把自治、法治、德治統籌推進作為文化振興有力抓手。引導依法制定南猛村積分制管理制度,協調溫氏集團捐贈幫扶資金20萬元建設積分勵志超市,以積分評價管理為載體,把鄉村振興工作安排通過積分管理轉換為利益機制,用利益機制撬動群眾內生動力,形成“我制定、我簽字、我承諾、我執行”的良好氛圍,逐步構建在黨組織領導下的“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層治理新格局。二是立足南猛村“蘆笙舞藝術之鄉”優勢,協調溫氏集團捐贈12萬元幫扶資金,助力組建南猛村蘆笙舞協會,幫助采購蘆笙及表演服飾,擴建蘆笙舞隊伍,建設蘆笙制作共享工坊,讓蘆笙舞再次走入村民生活日常;依托現有州級蘆笙舞藝術非遺傳承人資格,積極申報省級蘆笙舞藝術非遺傳承人資格,擦亮“蘆笙舞藝術之鄉”招牌,以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村民精神家園建設和民族傳統文脈傳承。目前,南猛村已常態化開展蘆笙舞訓練及表演,共有蘆笙舞表演隊伍3支80余人,州級蘆笙舞藝術非遺傳承人1人。在此基礎上,還積極組織村內留守婦女參加苗族刺繡等技能培訓,不斷豐富村內民族文化傳承與發展。三是充分利用原村委辦公樓,設立農家讀書角,切實解決村民“讀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進一步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質。

助力“生態美村”,鄉村旅游“旺”起來。一是積極協調廣東卓創鄉建專業技術團隊立足南猛村情實際,免費編制南猛村鄉村建設規劃,并在此基礎上,以農村“廁所革命”為突破口,結合苗族群眾的生產生活習慣和村民意見,堅持“宜水則水,宜旱則旱,方便實用”的原則,采用多種農村糞污處理工藝,投入290萬元東西部財政幫扶資金,大力推進整村戶廁改造,著力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夯實生態底色。二是接續投入220萬元東西部財政幫扶資金,完善通村公路及產業道路建設,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三是積極借鑒廣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村“三清三拆三整治”和“四小園”建設經驗,借助廣東省鄉村振興局力量幫助協調長隆集團捐贈100萬元、敏捷集團捐贈200萬元,通過整理房前屋后、庭院雜物,拆除違章建筑,利用閑置場地,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園、小果園、小禽園、小花園、小公園”等農村“五小園”,并結合南猛村蘆笙舞和蘆笙文化資源以及獨特的自然景觀資源,規劃建設蘆笙廣場、茶農驛站及旅游道路等,充分盤活特有文化資源和自然景觀資源,實現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逐步推動實現南猛村由“一處美”向“處處美”“一時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內在美”轉變。

助力“組織強村”,為民服務“實”起來。通過開展村村結對、紅色代辦服務和打造陣地建設等方式,扎實推進鄉村組織振興,全心全意為民服務。2022年,南猛村黨支部成功入選貴州省第三批“全省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示范點”。一是在東西部協作機制下,積極協調佛山市順德區鄉村振興示范村樂從鎮上華村與郎德鎮南猛村進行結對,通過常態化開展基層黨建、產業幫扶、基層治理等共建活動,將東部鄉村振興經驗、做法復制推廣到村,切實強化南猛村黨支部建設,產業發展和基層治理等。自兩村結對以來,雙方就南猛村今后發展進行常態化溝通交流,利用結對幫扶資金,圍繞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民生實事持續發力。二是通過整合村兩委一隊力量,創新開展紅色代辦服務,選拔8名“紅色代辦員”為群眾提供綜合性的無償代辦服務,扎實推進黨群服務中心化身“紅色代辦站”,讓“最多跑一次”向農村基層延伸。2022年以來,累計為群眾解決水源管道損壞等久治不絕的困難6項,代辦民生實事好事32件,切實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三是爭取溫氏集團捐贈18萬元新建南猛村黨支部活動陣地,協調碧桂園集團有關基層黨組織與南猛村黨支部結對,常態化開展黨建交流、黨組織學習及老黨員慰問等活動,進一步突出黨群服務功能,增強南猛村黨組織向心力、凝聚力。

作者:吳欣恒 劉久鋒

標簽: 在此基礎上 專業技術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