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推進移風易俗 浸潤文明鄉風

時間:2023-08-28 15:27:49    來源:中國農網    

2020年4月,吉林省通榆縣成功脫貧摘帽,意氣風發向鄉村振興邁進。面對趕考路上的時代之問與嶄新課題——“如何推進移風易俗、為鄉村振興塑形鑄魂”,通榆縣委、縣政府反復調研、不斷探索,從解封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因子入手,在全國首創“小積分”激活“大德治”體系建設。該體系建設以落實《村規民約》為核心,以“德治”積分為抓手,以“積分兌換點”為服務平臺,將農村全部管理工作以村規民約的形式進行約束與管理,打造了基層治理新模式,創建了鄉風文明新載體。

新氣象讓鄉村不再暮氣沉沉

行走在八面鄉八面村纖塵不染的主干道上,只見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房前花團錦簇,屋后井然有序,街巷干凈整潔,院里瓜果飄香,尤其是目之所及的“干凈人家”牌子,讓整個村子更顯欣欣向榮。


(相關資料圖)

村民張士雙熱情地邀記者進屋坐坐。說起村容村貌的變化,盤腿坐在炕沿上的她馬上站起來,拉著記者看向窗外:“以前這條路都是羊糞牛糞,還坑坑洼洼的,再說這院子,誰家還沒幾個柴草垛、小倉庫啥的,看起來亂糟糟的。不過現在好了,打掃衛生能積分,大家都爭著搶著干活呢,我們村現在已經是‘衛生村’‘文明村’了!”張士雙滿滿的自豪感從心底油然而生。

據八面村黨支部書記代建軍介紹,自從成為“小積分”激活“大德治”體系建設的先行試點村,八面村的村屯環境整治工作便上了一個新臺階。“我們將屯內公共區域劃分給每家每戶作為分擔區,村民完成清掃任務即可獲取相應積分,僅此一項,就節約了我們三分之一的村屯整治費用。”

村集體節約開支、村民獲得實惠、村容得到改善,真是一舉多得。而今,這種日漸深刻的文明氣質正在八面村大地悄然生長,美美與共已成為大家共識。

零彩禮讓村民不再談婚色變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彩禮聘金”。作為通榆縣烏蘭花鎮烏蘭花村首位踐行“零彩禮”倡議的陳歡對此深有感觸:“前段時間我們村上的微信群轉發了鎮里的《倡議書》,倡導我們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喜事儉辦,所以我就萌生了不辦酒席、線上祝福、旅行結婚的想法,又省事又新潮。”

陳歡本以為自己的“另類”想法會遭到父母反對,沒想到老兩口異常支持:“婚姻不是為了講排場、比闊氣,而是你們攜手相伴共同面對生活中的風雨彩虹,你以為我們要彩禮是為了啥,還不是想讓你們小兩口過得更舒心,要是彩禮聘金變成了負擔,還不如不要。”

于是,在父母的支持下,一場簡單卻不失溫馨的婚禮在旅途中完成了它的儀式。依據《村規民約》,陳歡此舉應獲得40積分,但因她是婚事新辦第一人,所以經村委會研究決定,從“小積分“激活“大德治”體系建設資金中支出200積分作為獎勵。

“200積分的價值雖說和禮金沒法比,但它卻是約定積分的5倍!千萬別小看這多出來的160分,它可以把文明的種子植根到每個村民的心田,在時間催化下轉化為村民的基本價值取向與自覺行為準則。現在我們鎮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的陋習就得到了有力遏制,村民在婚喪嫁娶中的支出負擔明顯減輕。”烏蘭花鎮宣傳委員李國凡如是說道。

巧賦分讓政策不再束之高閣

“真沒想到玉米上棧子都能賺積分!”在蘇公坨鄉農牧村的積分兌換點,村民高良興奮地告訴記者:“村里說完成一棧子給50分,我本來不信,沒想到今天一刷卡足足多了500分!”邊說邊晃晃手里拎著的2桶葵花油,示意記者這是他剛剛用勞動積分兌換回來的。

雖說玉米上棧子,就是守住錢袋子,但在實操中,村民總會用各種各樣的理由推諉拖延,以至于上面許多行之有效的好政策難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為此,蘇公坨鄉政府創新積分兌換管理機制,將禁牧舍飼、秸稈禁燒、地趴糧治理等工作進行量化賦分,通過正向獎勵激勵方式,引導村民轉變思想觀念,參與到共建共治共享中來。

提起現在開展工作的變化,農牧村黨支部書記張殿立不無感慨:“‘小積分’真是暢通基層治理‘毛細血管’的好點子,現在村民的關注點都聚焦在如何獲取積分、怎樣增加積分上,配合組織工作的意識增強了,參與公益事業的熱情提高了,我們落實上級任務也更加順暢了,徹底激活了聯系群眾的‘神經末梢’!”

作者:劉暢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閻紅玉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