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雪山下綻放民族團結之花

時間:2023-07-11 14:33:58    來源:中國農網    

延綿數千里的念青唐古拉山脈,橫亙在西藏高原。在念青唐古拉山腳下,拉薩市當雄縣曲才村坐落其間。

曲才,藏語意為溫泉,不知何年何月,由念青唐古拉流淌下一條溫泉,漸漸有了曲才村。站在曲才村,仰望念青唐古拉,是天與地之間聳立著亙古不化的雪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念青唐古拉是那風雪中綻放的雪蓮花,而雪山下的曲才村綻放著民族團結之花。

黨組織引領,各民族融洽

曲才村毗鄰京藏高速和109國道,是進出西藏的交通要道,1500多人的村子里包含了藏、漢、回、撒拉等民族?!岸嗝褡澹煌L俗,給我們的基層治理帶來一定難度,如何讓大家都融入村集體,有歸屬感,我們也一直在摸索”曲才村第一書記董義航說。 雖然藏族占大多數,但在曲才村,不管什么民族、不管有幾個人、不管是長居還是過客,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員、都是一家人,都要把他團結在黨組織周圍。這是曲才村“兩委”共同的心聲。

有心聲就化為行動。政治上,積極引導,成立外來務工人員聯合會,選出2名少數民族代表參與村級事務管理和決策;服務上,充分利用起村委會場所,為過往行人設立服務站,衛生間、衛生室、開水房、乃至食堂、吸氧、休息都免費提供。常年往返青藏公路的司機陳光福每次路過曲才村時都刻意的放慢車速,為了碰到熟悉的村民和村工作人員打聲招呼、說上幾句話,特別是去年疫情防控期間滯留曲才村更是讓他深深感動,“高原缺氧,不缺黨員、不缺黨和政府,真的感到很溫暖”。

村民和睦、村務和諧

穿著藏式盛裝的藏族、留著胡子的回族和撒拉族、穿著普通服飾的漢族,各族群眾圍坐一團,歡快熱烈的談論和暢笑著,話語中不時蹦出來幾句方言或民族語言。這是藏歷新年曲才村一戶藏族家庭的一幕。在此經商的撒拉族人馬伯克說“這種情況很多,像春節、藏歷新年等等,遇有重大節日,我們就聚到一起,講各民族傳統特色文化、風俗,唱歌跳舞,現在我也會跳鍋莊了,真的感覺在這里有家的感覺,也交了許多好朋友”。

交流交往,增進了民族間的了解、增進了民族間的友誼,王國峰退伍后在這里開了10多年的超市,作為老黨員,對困難群眾,他全部按照成本價出售生活物資。像馬伯克和馬尕祖等在此經營餐飲的撒拉族和回族,碰到村民光臨,都會先來上幾句藏語,相視一笑,坐下嘮起家長里短。

日常友善、患難見真情。在疫情困難時段,不待來此務工租戶表示,村民們都已經主動提出不收租金,還關心起這些多年好鄰居是否缺食少衣。

“人心歸聚、精神相依”,正是因為把工作做在點滴、把服務融入日常,曲才村充分調動轄區各民族、各成員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管理和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了人人有意識、爭做主人翁的共建共治氛圍,團結和諧主旋律在這里鏗鏘奏響。

民族團結、共謀發展

位于藏北與藏南分界的當雄縣,是“天選牧場”,有別于藏北與藏南,這里既有春冬的嚴寒酷雪、狂風如刀,也有夏秋的牛羊肥壯、水草豐美。曲才村黨委書記旺羅就是典型的當雄漢子,性格粗獷、豁達、而又感情豐富、細膩。“當了12年的村委,我們都是吃住喝工作在一起,團結最重要,團結了,群眾、國家都好,沒有矛盾,才能一心好好發展”旺羅得的話質樸里透著真誠。

沒有矛盾糾紛,才能放開手腳謀發展。說起村子發展的事,旺羅就打開了話匣子,溫泉度假村開發、高原湖泊觀光旅游、村合作社民族手工藝品、亞運會取火紀念點、人居環境整治、游牧文化觀光體驗,乃至聯系到念青唐古拉和納木錯的愛情神話。“現在溫泉度假村已經發展得不錯,也帶動臨近堆靈村參與經營,村史館正在建設,山上湖泊觀光旅游線路也在規劃,要干的事多著呢?!蓖_說道。

風土人情各異、謀求發展始一,可以感受到旺羅包括村“兩委”為了曲才村的發展確實作足了功課,有了堅強的基層黨組織帶領,鄉村振興未來可期。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鵬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