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甘肅“守藝人”競技 非遺類文創“上新”
(相關資料圖)
李 楠 中國旅游報記者 張隴堂
慶陽香包刺繡五色飄彩、臨夏陶器制作傳統工藝凝聚匠心、武威《多彩非遺共筑夢想》剪紙作品精巧別致……近日,在甘肅敦煌舉辦的甘肅省非遺展示展銷暨全省非遺文創大賽系列活動上,來自各市州的非遺類文創產品銷售火爆。八方游客借此尋根文化脈絡、品讀生活韻味,感受隴原大地上非遺煥發出的勃勃生機。
展示精品
甘肅蘊藏著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甘肅有花兒、環縣道情皮影戲、格薩(斯)爾3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有8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作為系列活動的重要內容,甘肅省非遺系統性保護成果展匯集了2000余件優質的非遺展品,慶陽香包、河州泥塑、蘭州刻葫蘆等多個非遺項目的傳承人現場進行了制作表演。在工坊展示展銷展區,眾多非遺產品還通過線上線下“組團”展銷,取得了亮眼的銷售成績。
“我和家人是來敦煌旅游的,沒想到有機會看到甘肅這么多非遺類文創產品。”來自上海的游客趙女士展示了自己的逛展收獲,“這是我剛買到的隴南白馬絲巾,上面的花紋是選用白馬文化元素進行創作的,既有收藏價值又很美觀實用。我想把它送給我的女兒,她平時就很喜歡非遺產品。”
“讓大家看到、摸到、品嘗到,在生活中用得到,才是好的非遺產品,相關的非遺項目才能推廣出去。很多非遺技藝其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么神秘,當年輕人在生活中用到非遺產品時,就會發現非遺并不遙遠。”前來參展的武威市文化館工作人員安曉東說。
非遺展品齊聚敦煌“線上+線下”展示,文創產品吸睛熱賣——這次系列活動搭建了互學互進、展示傳承的舞臺,讓甘肅優秀傳統文化綻放出新的魅力與光彩。
甘肅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呂興來說:“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甘肅各市州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學習借鑒各地有益經驗,加強非遺資源的挖掘整理、內涵闡釋、價值利用,努力使非遺保護項目健康發展。
以賽促創
非遺文創大賽展廳里展示了紅色文創類、剪紙文創類、刺繡文創類、美食文創類等10個品類551件產品,備受游客好評。
據了解,此次非遺文創大賽提倡在用好非遺傳統技藝、材質、題材、表現形式的基礎上,鼓勵以“國潮、品質、治愈”為特色的原創作品,希望借此提升全省非遺文創設計研發水平,以進一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
“設計是技術、藝術、文化的融合,我們應充分發揮設計的創新性、整合性和產業性,與時俱進,堅守正確的非遺傳承與發展內核,不斷挖掘、提升、呈現、轉化非遺所承載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和時代意義。”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長劉寧說。
此次大賽面向公眾公開舉辦,由知名行業專家進行現場評審,并組織專家現場點評答疑。按照最佳創意、優秀設計2個組別,大賽共評選出創新產品獎、優秀文創獎、非遺青年獎、非遺薪傳獎、最佳組織獎和創意機構獎6類獎項。
國家級非遺項目洮硯制作技藝傳承人盧廣成的作品《硯拓》獲得本次大賽非遺青年獎。“我把硯臺以拓片形式進行再設計、裝裱,將硯文化進行延伸,設計出兼具文化內涵和非遺技藝的文創產品,在市場上反響很好。”盧廣成說。
不少參賽選手表示,參加本次大賽不僅是切磋技藝,更多的是學習啟發和交流進步,希望大賽能夠建立常態化舉辦機制,持續為非遺類文創行業交流互鑒提供平臺。
不斷發展
近年來,甘肅非遺保護工作不斷提高傳承水平,深度挖掘甘肅非遺背后的歷史、故事和工匠精神,探索非遺文創品牌建設,讓非遺煥發出新時代光彩,有力推動了甘肅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呂興來介紹,目前,甘肅已設立8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認定121家省級及以上非遺工坊,其中3家企業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臨夏磚雕、保安族腰刀鍛制技藝等15個國家級非遺項目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跟隨老一輩剪紙藝術家學習至今的劉偉,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會寧剪紙項目傳承人。他認為,非遺的傳承要與時俱進,“玻璃窗戶代替了農村傳統的棋盤窗戶,現在很少有人用剪紙貼窗花,窗花的功能發生了變化,可以把它像字畫一樣裱起來掛在墻上作為文化藝術品,還可以把傳統的剪紙做成精裝本、卡冊來展示收藏”。
盧廣成對于非遺類文創產品如何降本增效、實現量產、增加市場競爭力進行了思考。近幾年,他將硯文化與現代時尚元素相結合,推出了一批設計理念新穎、售價親民、量產化的非遺類文創產品,讓非遺類文創產品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通過產品創新和銷售渠道的拓展,今年上半年他研制產品的銷售額就達到500萬元。
作為保安腰刀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的馬尕主麻,創作出了許多新的刀種。此次他的參賽作品《保安腰刀紅木十樣》獲非遺薪傳獎。與往日出去交流參賽不同的是,今年馬尕主麻將兒子馬自強帶到了賽事現場。馬尕主麻說:“希望有更多熱愛非遺的青年人才加入我們,讓非遺技藝能夠得以繼承和弘揚。”馬自強說:“來自全省各地的諸多非遺項目和文創產品讓我很震撼,保安腰刀取得好名次也讓我很興奮。我將努力學習文化知識、開闊眼界,將保安腰刀制作技藝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標簽:
上一篇:“敦煌女兒”樊錦詩獲小行星命名 向敦煌研究院捐贈1000萬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甘肅“守藝人”競技非遺類文創“上新”李楠中國旅游報記者張隴
2023-07-10 16:53
原標題:“敦煌女兒”樊錦詩獲小行星命名向敦煌研究院捐贈1000萬今日(
2023-07-10 16:06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及重要節日創意海報開始征集中國旅游報訊(記者李志
2023-07-10 15:57
原標題:盈盈一水間脈脈書香濃(主題)國內首家期刊主題書店落戶和平公
2023-07-10 15:57
原標題:國博:未經許可禁止在館內講解記者趙騰澤7月9日,中國國家博物
2023-07-10 15:59
原標題:《奪寶奇兵5》:老牌娛樂大片的一片鄉愁記者柳青《奪寶奇兵5:
2023-07-10 14:58
原標題:2023上海夏季音樂節在“元宇宙”中啟幕羊城晚報記者何晶近日,
2023-07-10 14:55
原標題:《超能一家人》北京舉行見面會(引題)?艾倫感謝導演讓他回歸
2023-07-10 15:04
原標題:以高考為背景的電視劇《追光的日子》在央視一套熱播(引題)?
2023-07-10 15:01
原標題:講解員用激光筆照射古畫,四川博物院致歉暑期來到,博物館、美
2023-07-10 14:54
原標題:神秘反派浮出水面命運宿敵強勢襲來(引題)?《碟中諜7》14日
2023-07-10 13:54
原標題:原創音樂劇《南墻計劃》上演,傳統曲藝和現代音樂撞出新曲風(
2023-07-10 13:52
原標題:首家中軸線主題郵局亮相宏恩觀北京日報記者代麗麗李洋首家北京
2023-07-10 14:01
原標題:天津美院美術館:啟動“典藏精品”展覽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
2023-07-10 13:59
原標題:首家大運河考古與研學基地落戶滄州北京日報訊(記者韓梅)日前
2023-07-10 14:00
原標題:肯尼亞高等法院律師喬伊·卡通格:(引題)?我喜歡文化在事物
2023-07-10 11:55
原標題:兒童劇《大運河漂流記》登臺世紀壇(引題)?歷險故事融入傳統
2023-07-10 12:01
原標題:新時代國劇路在何方(主題)堅持精品引領提倡多樣發展(副題)
2023-07-10 12:06
原標題:今年首部海外音樂劇登臺北京,2001年首演版男女主演重聚(引題
2023-07-10 11:59
原標題:華夏未來夏令營開營天津日報訊(記者張帆攝影姚文生)日前,“
2023-07-10 12:04
原標題:舞臺版國內首演4小時酣暢淋漓(引題)?完整三聯劇里飽賞普契
2023-07-10 10:07
原標題:“兩岸學者面對面”共議閩南文化據新華社廈門7月9日電(記者付
2023-07-10 09:57
原標題:中國美術學院走進貴州從江縣岜扒小學開展美育幫扶(引題)?讓
2023-07-10 09:57
原標題:舞臺劇《賊想得到你》上演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攝影姚文生)
2023-07-10 10:02
原標題:解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基因密碼(引題)?文博類綜藝暑期集中亮
2023-07-10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