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天津武清:“三九”天里香芹綠 津沽田中春耕忙 獨家

時間:2023-02-09 21:13:18    來源:中國農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畦香芹綠,十里飄菜香。立春之后,天津市武清區白古屯鎮的蔬菜大棚,一排排香芹水靈鮮嫩、長勢正旺。村民們也早在田里忙碌著鏟菜、裝菜,伴隨著一股股清香,這些香芹將快速進入京津冀市場。

天津市武清區有著良好的設施農業發展基礎,被稱為“京津菜籃子”。近年來,武清區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提速,建成津溪桃園、金鍋生態園等規模化農業園區101個,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00余家。

天津市武清區白古屯鎮天津翰霖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里,農戶正在收獲香芹。

“我種了40多個暖棚的香芹,眼下正值收獲季,畝產能達到8000斤,每個棚純利潤可達3萬元左右。”天津翰霖達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張海霞看著一捆捆碼放整齊的芹菜,開始樂呵呵地細數種植芹菜的種種優勢,“香芹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藥食兩用的食材。香芹對土質和氣候的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且病害單一,方便管理。”這里的銷路不愁,公司將線上、線下銷售并行,與海底撈、多多買菜、美團等平臺建立了合作,每天穩定銷量約1萬斤。看到效益,張海霞今年共承包了52個暖棚、148個冷棚,基本都用來種植各種蔬菜。

“可別小看蔬菜種植,里面少不了技術活兒。當然,不懂技術不要緊,白古屯鎮農業服務中心邀請有關專家、能人,實地手把手地傳授種植技術,我就定期去培訓、學習新技術。”張海霞說道。她的公司發展越來越好,也讓周邊村村民在這謀得了一份穩定工作,現在公司長期雇工達40多人,每月工資在5000元左右。蔬菜種植已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財富密碼”,鼓起了村民錢袋子,有力助推鄉村振興。

天津市武清區白古屯鎮張錦旺家庭農場里,張錦旺帶領著村民翻耕、覆二膜。

在不遠的張錦旺家庭農場的蔬菜大棚里,張錦旺也忙著帶領著幾位村民翻耕、覆二膜。“這么早就開始準備了?”“早晚都得干,還拖個什么?早翻耕、早覆膜,預計后天就能把黃瓜苗育上了。”張錦旺停下小型拖拉機,熱情地打著招呼。

30多年的種植經驗讓張錦旺明白有好的產品就有好的市場前景。去年種黃瓜、西紅柿,一個棚一年產量5萬多斤,嘗到甜頭的張錦旺更加堅定了種植信心。“三九”天里,他利用農機和新技術已開始了備春耕。今年他打算用兩個棚嘗試種植水果西紅柿,預計每畝增收5000元。都說農民過年是“耍正月、鬧二月、哩哩啦啦到三月”,可張錦旺一過完年就開始忙活,苗定好了、肥也備上了,翻了地、覆了膜,接著就是播種、育苗。張錦旺已經盼起了今年的大豐收。這樣忙碌的身影在春季的津沽大地比比皆是。勤勞的津沽農戶正用智慧和汗水,播撒著“春天的種子”。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林單丹

標簽: 蔬菜大棚 家庭農場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