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開辟綠色通道 助力鄉村振興<br>——國網吉林供電公司超前服務為鄉村振興提供電力保障

時間:2023-02-09 21:09:23    來源:中國農網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國網吉林供電公司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提升服務質效,服務鄉村振興,增進民生福祉。大力實施農網鞏固提升工程,強化鄉村電力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助力農業農村及特色產業發展,全力服務人民美好生活。

“黨建+” 為脫貧戶致富加足馬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月6日,年味兒還未褪盡。在吉林省舒蘭市天德鄉三梁村物流點的鋼板房倉庫里,村民們緊張地忙碌著,他們對庫里的農產品進行包裝、貼簽發貨……這一畫面,是三梁村直播帶貨發貨的常態景象。

三梁村雖坐落于中國知名稻米之鄉吉林省舒蘭市,卻無一畝水田可種。又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一度成為省級貧困村。該村黨支部書記李林森自上任起,就把全村脫貧致富的希望扛到了肩上。他大步邁出脫貧的步子,成立首個村集體企業——六合源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重點發展生豬養殖產業。幾年間,電助養豬場實現了供水電暖自動化,三梁村發展成了養豬專業村。目前,全村年出欄生豬1000頭以上的養豬戶有20戶,總存欄生豬1萬多頭。

李林森心里清楚,要帶動全村致富,還得依靠土地。他琢磨要在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利用率上下功夫,便決定打造有機綠色農產品種植及深加工一體的產業,于是成立“三稻粱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想法在李林森腦海里誕生了。就在這時,一個讓他更有動力大干一番的好消息傳來了——農網改造升級工程走進了三梁村。

李林森深知電對三梁村脫貧致富的重要性。在三梁村養豬脫貧中,國網吉林供電公司早已是三梁村致富的主力軍。為助力三梁村發展,該公司抽調周邊4個供電所黨員組建天德供電所聯合黨支部與三梁村黨支部聯創聯建,實施用電包保跟蹤服務。

農網改造將供電線路架到了田間地頭,三梁村的土地上種滿了高粱、小米等各種雜糧村里通了動力電,村民紛紛從事米面加工、榨油、釀酒深加工后的米、油、酒源源不斷地銷售到各地……合作社順利落地。既建有高標準的自動化豬舍,又生產暢銷全國、品質精良的小米,還有在恒溫酒窖中靜靜發酵的高粱酒……在充足電力的供應下,三梁村這個曾經的省級貧困村如今有了自己的特色產業,煥發出新活力。

目前,三稻粱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固定資產達到1500萬元,耕種土地1500畝。以養殖帶種植的三梁村,形成“地-肥-糧-豬-肥”循環產業鏈,實現了種植業產銷一體化。除了釀酒的高粱,各種雜糧雜豆都是三梁村的“寶”,“三稻粱”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有機綠色無污染食品品牌,有機小米能賣到30多元一斤,黑豆油能賣到50多元一斤,為全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電力足 “冷資源”變“熱產業”

1月25日,大年初五,吉林江城格外寒冷。伴著濃濃的年味兒,國網吉林供電公司北大湖供電所所長張海波帶領保電服務隊一行4人走進南溝村雪鄉人家,對室內外線路和用電設備進行隱患排查。

近年來,隨著北大湖滑雪、旅游人員越來越多,帶動了北大湖鎮周邊村屯的發展。南溝村緊鄰北大湖,這兩年隨著冰雪旅游特色產業的火熱,村里民宿和餐飲為主的農家樂迅速發展壯大,目前已有156家民宿餐廳。南溝村用電量日益增長,原有供電負荷已不能滿足用電需求。國網吉林供電公司先后對南溝村三社臺區和南溝村四社臺區變壓器分別由50千伏安和200千伏安增容改造至400千伏安。同時,還通過積極協調新建了南溝7社2、3號,南溝6社3個臺區,以堅強充足的電力供應,促進南溝村冰雪旅游特色產業發展。針對民宿建設,該公司從電采暖選取安裝等角度,為村民設計最經濟的供電方案,幫助村民節省總金額近20萬元。

今年雪季,冰雪運動更是格外火爆。2022年,國網吉林供電公司為北大湖滑雪度假區新增兩臺共計3200千伏安變壓器,滑雪度假區新建的37條雪道和2條纜車已投入使用,新增6800張床位的酒店也進入運營,度假區還舉辦了熱鬧非凡的新春游園會,更是吸引了許許多多的外地來滑雪過年、度假的“雪友”。據了解,春節期間北大湖滑雪度假區日接待游客達5000人。

“冰雪”熱起來的盛景背后,南溝村的民宿也天天爆滿,村民們的收入大大增加,冰雪旅游特色產業有力促進了鄉村振興高效發展。

像南溝村這樣發展冰雪旅游產業的村子在吉林有很多,舒蘭二合村從2016年謀劃發展旅游產業打造建設了雪鄉后,變化格外明顯。林海農家院是二合村規模最大的民宿,老板娘吳慶榮高興地跟記者說:“村子越變越美,游客越來越多,元宵節這幾天都是滿房,我們忙得不可開交,不過收入也讓人開心,比往年多掙了近15萬呢!”

服務勤 護好百姓“菜籃子”

立春后的吉林江城,依然是冰天雪地、寒意逼人,位于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鎮的沙之洲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園區大棚里卻溫暖如春,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大棚內滿眼翠綠,鮮紅的果實點綴其間。眼下,草莓已經進入了采摘季,結出的草莓紅彤彤的,把百姓的日子映襯得紅紅火火。

像往常一樣,2月8日上午,大棚技術員沙曉豐又迎來了老朋友。負責供電保障的趙洋、李祥軍特地來查看大棚的供電情況。沙曉豐告訴記者,沙之洲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是國網吉林供電公司的黨員責任區之一。國網吉林供電公司組織黨員服務隊對責任區實施包保聯系機制和幫扶機制,開通綠色通道,提供上門服務,全力滿足大棚排灌、冬季采暖用電需求,趙洋和李祥軍包保的就是自己負責的這幾個大棚。這些“電保姆”隔三岔五就會到大棚里轉一圈,幫著檢查用電線路設備,排查安全隱患,宣傳安全用電知識,提醒一些注意事項。

“溫室蔬菜大棚全年都離不開電,特別感謝供電公司工作人員,他們經常主動過來幫我們排查,發現一些隱患隨手就處理了。有時遇到電路出現問題,特別是卷簾機、澆水滴灌等,他們都是一個電話隨時就到?!鄙硶载S如是說。

據介紹,沙之洲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園區共有蔬菜水果大棚24座,占地面積約5公頃,常年種植各種綠葉蔬菜和瓜果梨桃等有機水果10余種,是江城百姓的優質“菜籃子”,也是周邊農戶就業增收的“錢袋子”。

近年來,國網吉林供電公司壓減辦理時限,開辟綠色通道,以優質高效的超前服務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電力保障。

作者:閆衛杰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閻紅玉

標簽: 供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