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太空的奇俠基曼》9分鐘動畫短片攬百萬點擊
導演劉宇辰:共鳴者越多,做長片信心越足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羊城晚報記者 艾修煜
近期,嗶哩嗶哩國創動畫人扶持計劃“尋光”下設子項目之一“膠囊計劃”上線。該計劃以“刺、欲、喜、幻、麻、淚、燃”七種極致情緒為主題,邀請14支動畫團隊,創作形式不同且風格迥異的作品。
作為受邀短片之一,《太空的奇俠基曼》(以下簡稱《基曼》)講述了熱血少年基曼根據自己主觀意念,大戰“怪頭”,想要拯救世界的故事。上線后,《基曼》收獲了超百萬點擊量。
該片背后是一支來自廣州的創作團隊——禾于文石。日前,羊城晚報記者獨家專訪了該短片總導演劉宇辰,聽他講述自己借《基曼》向青春致敬的情懷和短片制作的幕后故事,并從行內人的角度闡述了當下廣東動畫的土壤和“國漫崛起”風潮。
緣起
懷舊與圓夢之作
《基曼》以“大雜燴”的形式集合了希曼、美少女戰士、骷髏王、圣斗士等在“80后”童年記憶中留下深刻印記的動畫人物,用惡搞無厘頭的解構方式演繹了一個全新故事。
劉宇辰表示,隨著技術和審美的迭代更新,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動畫風格和特色設計已經淡出大家的視野:“希望通過《基曼》,讓已經長成大人的觀眾在這9分鐘里暫時逃離現實,回味童年看動畫時的純粹快樂。”
羊城晚報:請先介紹一下你自己。
劉宇辰:我是寧夏銀川人,1988年出生,畢業于天津美院,原來在北京做過影視行業。2012年,我和師兄朱砂來到廣州承接游戲相關業務,后來又合伙成立了動畫公司。到現在,我們扎根廣州10年了。
羊城晚報:《基曼》的創作團隊是怎樣的?
劉宇辰:這條片子的創作團隊大概有60人,分導演、編劇、制片、制作等不同工種。大家基本上都是80后,是來自全國各地熱愛三維動畫的人。
羊城晚報:這么一個腦洞大開的故事,靈感來源于哪里?
劉宇辰:跟我本人有關系,我本身是很懷舊的人,從小離開家后,一路從天津、北京,輾轉到廣州。偶爾回家時,會發現家鄉不停在變,以前的老房子、老街道基本都沒有了。這讓我有點傷感,但是人得面對現實,繼續向前。好在,像希曼、星矢等這些童年腦海中的動畫形象可以寄托我對舊日時光的懷念。
另外,我又喜歡腦洞很大的故事,想在片中加入一些成年人覺得有意思的寓意梗在里面。最終,就選擇把“懷舊”和“腦洞”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放進《基曼》里,和觀眾一起玩起來!
羊城晚報:《基曼》里的元素非常豐富,著手之前就有野心想要把這個短片多元化呈現?
劉宇辰:是的!我很早以前就想去做這種嘗試——把以前的動畫形象全部合并到一起,放到一個片子里會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把二維三維、不同風格的畫風雜燴到一起,又會有什么樣的可能性?《基曼》實現了我的這個想法。
制作
過程中“邊做邊試”
《基曼》全片采取風格化三維動畫制作,短短9分鐘里,包含20世紀30年代美國黑白動畫風格、20世紀80年代電視動畫風格以及現下流行的炫酷高清的CG效果,而且片中角色眾多。劉宇辰表示,制作中要協調影片整體風格,要凝練角色的原著特點,還要兼顧趣味性,并將片中各元素與敘事進行聯結,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羊城晚報:項目啟動順利嗎?
劉宇辰:一開始,很多團隊成員是完全懵的狀態,我一頓輸出,大家也沒啥反應,整個場子鴉雀無聲,哈哈。
羊城晚報:那你心里有底嗎?怎么帶領發懵的團隊向前沖?
劉宇辰:有,我很清楚我要做什么樣的片子。但挑戰是,怎么把我個人感受變成一個故事講述出來。另外,片子本身的形式比較復雜,怎么把這種復雜形式呈現出來?
我們在前期花費的時間很多,大概去年7月份就著手籌劃、寫劇本、琢磨分鏡、光影色彩設計,還有角色設定。角色設定是磨得最久的一個環節。單基曼就做了上百套方案,我們最終結合了以希曼、柯南為代表的太空野蠻人主題和50年代的早期科幻片的一些設計元素去呈現這個角色。
不過,厘清思路后,制作上的推進就較快,今年5月份正式進入制作,4個多月后就搞定了成片。
羊城晚報:制作環節中的挑戰,又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劉宇辰:在制片管理方面——影片里一共有9個主要角色,每一個都有不止一個變體,每個角色在不同的場次還需要呈現不同的形態,什么角色搭配什么形態,用在哪些場景和場次里……一方面要盡量保持向原著致敬的畫風,還要在不同風格上做一些融合,以免畫面元素放在一起過于跳躍和違和。這讓制片管理變得極其困難,比我們以往做過的任何項目都要繁瑣。
羊城晚報:最后通過什么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
劉宇辰: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做嘗試跟測試,這個“邊做邊試”的過程很重要。
羊城晚報:團隊的哪些技術積累和經驗,對本次創作短片動畫起到關鍵助力?
劉宇辰:《基曼》的主要工藝是三維動畫,這是我們日常技術積累和人才積累的主要方向。另外,我們給甲方做宣傳片也需要創作故事、安排角色互動。所以,講故事也是我們的長項。我們把這些積累都用在了《基曼》的制作中。
反響
與網友實現“惺惺相惜”
個性十足的《基曼》上線后,不少網友一邊大喊“好怪”,一邊選擇“再看億遍”,更有人寫下洋洋灑灑的觀后感,解讀片中“和平與戰爭”“善與惡”等諸多隱藏梗和深層寓意。這讓劉宇辰覺得感動和滿足:“不僅圓了自己的小心愿,還找到了許許多多的共鳴者,增強了我們做原創長篇動畫的信心。”
羊城晚報:20世紀八九十年代活躍在熒屏上的動畫形象很多,你遴選入片的這幾個有哪些共性?
劉宇辰:共性就是“特別典型”“一下就能把觀眾抓回到那個年代”。哪怕你不特別熟悉希曼,但是你腦海中大概率會有個“肌肉男舉劍互換力量”的卡通英雄形象。包括圣斗士星矢,也是一說大家腦海中便會浮現他穿著盔甲的形象。另外,這些形象的畫風比較古早和簡樸,現在已經很少見,特別能帶來懷舊感。
羊城晚報:B站網友看過后,給出了各種解讀和腦洞。你覺得這些解讀到位嗎?
劉宇辰:說實話,網友的反饋挺令我驚訝,不管是編劇埋藏的梗、我們重塑的內容、還有我的個人思緒,觀眾基本上全部抓到了,而且解讀得都很對,盡管可能稍稍多出一點,但沒有太跑偏。我們算是跟網友找到了深刻的共鳴。
羊城晚報:作為創作者,《基曼》有令你感到遺憾的部分嗎?
劉宇辰:因為時間關系,有些效果沒有做得特別滿意,比如說戰斗場景本來可以更豐富、視覺效果更震撼一些。另外,由于篇幅關系,我們剪了很多橋段,又用了煙霧等手法去遮蓋。但是整體效果我們覺得還不錯。
羊城晚報:《基曼》是第一次完全自由和自主的創作,它是否有激起你們更大的原創野心?
劉宇辰:有的,其實絕大多數動畫人,歸根結底都還是想做些原創的、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我們也不例外,眼下,我們也在跟詠聲動漫合作動畫電影《落凡塵》。這次借《基曼》嘗試了一把原創,也測試了一把我們想做的東西到底有沒有受眾。網友的正向反饋,讓我們更有信心去做一個屬于我們自己的長篇動畫。
觀察
“國漫崛起”真實成立
近年來,“國漫崛起”成為熱門話題。在劉宇辰看來,“國漫崛起”的說法是真實成立的,“它確實給動畫人提供了很好的機會,它鼓勵了很多動畫公司大膽地去開發有品質的內容,而市場上非常需要好作品來滿足公眾期待”。
羊城晚報:《基曼》中集合了很多經典動畫形象,但基本都是舶來品。外國動畫對于你這一代動畫創作人的影響不可謂不深。在此狀況下,我們如何慢慢生長出我們自己的東西?
劉宇辰:影響是肯定存在的,這點毋庸置疑。不過,文化土壤不一樣,思維方式就不一樣。形象和技術可以學習借鑒,但我們的思想觀念、表達方式肯定是中國式的。比如,同樣講“英雄主義”,外國人和我們的定義肯定不同。所以,只要我們動畫人沉下心來講自己的心聲,那出品的肯定會是我們自己的故事。
羊城晚報:我們似乎還在片中植入了一些廣東元素?
劉宇辰:是的,片中“星矢”跟“雅典娜”的對話,我們用了塑料粵語。一些街景和建筑風格也是參考了廣州城區。我們本來就是扎根廣州的創作團隊,希望能把一些廣州風貌呈現出來。
羊城晚報:提起廣東的動漫產業,大家往往聯想到《喜羊羊與灰太狼》。作為行內人,你覺得近年來廣東動畫行業有無新變化?
劉宇辰:現在廣東動畫產業普遍在往更大眾化、更偏向成年觀眾的動畫長篇發展。以前,廣東的動畫人,做喜羊羊也好,做豬豬俠也好,確實靠低齡動畫聚集人氣、發展壯大,也收獲了肯定。但大家也非常希望能做更大眾化的大型動畫電影,類似《白蛇:緣起》或者《哪吒之魔童降世》這種。通過廣東的動漫行業動向,也能實在地感受到“國漫在崛起”。
羊城晚報:各高校的動畫專業逐年擴招,很多后來者投身這個行業。對于從業者來說,有何是必不可少的?
劉宇辰:要有拼勁跟強烈的學習欲望,得熱愛、得真心喜歡。這樣你就會有一個動力,不管加班也好、辛苦也罷,你就想把東西做好,想做一個特別棒的作品給大家看。
羊城晚報:最后一個問題,《基曼》會有后續嗎?
劉宇辰:其實,續集內容我們已經有了大體設想。有機會的話,我們肯定是很愿意繼續往下做的。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太空的奇俠基曼》9分鐘動畫短片攬百萬點擊導演劉宇辰:共鳴者越多,做長片信心越足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近期,嗶哩嗶哩國創動畫人扶持
2022-11-14 15:33
原標題:演員滿昱彤:跟著《在希望的田野上》重新認識家鄉齊魯晚報記者李睿黨巍康鄉村振興青春勵志節目《在希望的田野上》每周四晚正在山東衛
2022-11-14 15:36
原標題:“給個5”組合挑戰“壯志凌云”(引題)《我們的歌4》上演交叉團戰(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爽)13日晚,代際類音樂綜藝《我們的歌4》
2022-11-14 15:25
原標題: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發掘獲重要成果(主題)——“田字房”基址用無以辯駁的事實提醒人們勿忘歷史(副題)光明日報記者李韻王笑妃天氣
2022-11-14 09:42
原標題:《趙氏孤兒》古老而現代,講述中國人的境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沈杰群 用音樂劇去講好中國故事,這件事是導演徐俊多年來一直執著堅
2022-11-14 09:33
原標題:芮城與大河共舞(城市味道·行走縣城看中國)人民日報記者劉鑫焱付明麗?在中國的版圖上,滾滾黃河一路向東,沖壺口、躍龍門、過潼關
2022-11-14 09:48
原標題:國潮成熱潮如今,傳統文化在不斷釋放更強活力,國潮形成展現中國文化自信的浪潮,并逐漸融入大眾日常生活。數據顯示,今年9月,國潮品
2022-11-14 09:36
新青年原標題:打開水下“時光寶盒”,他們讓歷史浮出水面《新青年紀錄》“中國@新青年”第3期《海底尋珍》上海·長江口二號沉船水下考古現場
2022-11-14 08:30
原標題: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落幕人民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賀勇、潘俊強)近日,由文旅部和北京市政府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主場活
2022-11-14 08:38
原標題:甘肅“繡郎”穿針引線繡“敦煌”:千年刺繡技藝探傳承新徑中新社蘭州11月13日電?夜幕降臨,42歲的甘肅天水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武山刺
2022-11-14 05:46
原標題:短視頻侵權難題如何解?法學專家從三方面支招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張素)未經許可剪輯影視劇的“剪刀手”“搬運工”頻頻出現,
2022-11-13 22:29
原標題:新主流電影崛起助推中國電影品質提升2022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日前在廈門揭幕。影片《長津湖》獲得最佳故事片
2022-11-13 18:29
原標題:展示書房文化的精神內涵故宮博物院“照見天地心——中國書房的意與象”展覽線上展廳中的唐代白釉兔系罐(前)與白明陶瓷作品《線釋水
2022-11-13 15:28
原標題:廈門借力“金雞百花”打造影視產業新高地金雞唱曉,影動鷺島。11月10日,廈門迎來2022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自2019年落戶廈門以來,
2022-11-13 15:27
原標題:“血濃于水:香港歷史建筑中的家國情”展覽舉辦中工網訊日前,“血濃于水:香港歷史建筑中的家國情”展覽在香港文物探知館舉辦。本次
2022-11-13 08:48
【藝評】原標題:愿星星點燈,點亮成長之路趙琛青春期不平靜。近日,一則“初中生裝滿偶像周邊離家出走”的新聞引發關注。據報道,初二的小敏
2022-11-13 06:45
原標題:美好人生在路上洪鴻長期伏案工作,腰椎、頸椎經常疼痛,一位從事保健醫師工作的朋友得知我的狀況后,建議說:“你何不做個‘走班族’,
2022-11-13 05:39
原標題:霜楓情寄遠許華凌愛在深秋,又見楓紅。遠望中,景區入口處那一襲紅裙是你嗎?漸近中,那棧道長廊依欄俯身遠眺、長發飄飛的是你嗎?環
2022-11-13 05:33
原標題:都亭山的樹覃太祥故鄉都亭山的山嶺似城墻傲立,林海茫茫,滴翠千里,十里杜鵑長廊更是美如畫卷。都亭山最神奇的是水杉樹,它穿越千萬
2022-11-13 05:39
原標題:關嶺紅巖碑王金玉紅巖碑,現名“紅崖天書”,位于關嶺城東賽甲山半山腰,距黃果樹大瀑布約6千米,與關嶺壩陵橋遙相輝應。紅巖碑是黔中
2022-11-13 05:48
原標題:畫手遭遇“原創證據”維權尷尬(主題)律師:可通過相關作品的底稿、原件等文件來證明(副題)北京青年報實習記者龍帥宏?記者宋霞一
2022-11-12 22:47
原標題:用漢字開啟中華文化寶藏——2022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在臺北開幕??新華社臺北10月15日電(記者齊湘輝黃揚)2022兩岸漢字文化藝術節15
2022-11-12 15:40
原標題:“速食”式短視頻追劇能長久嗎【網聚青春的聲音】隨著短視頻在視聽領域的強勢崛起,長期被視為視聽娛樂方式代表的傳統影視作品地位受
2022-11-12 15:36
原標題:直擊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閩派影視”崛起中新網廈門11月12日電(記者林春茵)1907年,廈門中華茶園成為福建地區最早放映電影的場所
2022-11-12 15:47
原標題:殷墟出土的商代馬車殷墟出土的商代馬車,是中國最早的馬車。精心打制的馬車,可用于日常出行、田獵、禮儀、戰爭等,代表了中國3000年
2022-11-12 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