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即時 > 正文

短訊!【電商快評】14年雙十一低調“落幕”?專家表示:意義已不大?將淪為“普通促銷節”

時間:2022-11-12 18:48:55    來源:網經社    

11月12日零點,第14屆11收官,天貓交易規模與去年持平。京東交易額創紀錄,零售購物用戶創佳績。兩家很有默契地沒有公布此次雙11成交額,意料之外似乎又在意料之中。

據路透財經早報報道,阿里巴巴集團選擇不披露其年度雙11購物節的最終銷售額,這是該公司自2009年開始舉辦該活動以來的第一次,只是表示銷售額與去年一致。外界預計,該電子商務平臺的今年雙11的商品交易總額(GMV)持平至實現較低的個位數增長。去年,阿里巴巴各平臺的GMV增長了8.5%,是有史以來最低的增長率,2020年增幅為26%。在2020年之前,這個節日是一個為期一天的活動。


【資料圖】

本次雙11以天貓、京東、拼多多、唯品會、達達集團、蘇寧易購等為代表的傳統電商,與快手電商、抖音電商、B站、微信視頻號等為代表的新勢力電商間競爭加劇。首次沒有了GMV,未來雙11將何去何從?(詳見網經社專題:拒絕“內卷”2022年雙11網經社全程直擊:http://www.100ec.cn/zt/22s11)。

觀點一:去GMV或是平臺無奈之舉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首先今年雙11,平臺較為克制不存在,平臺還是加大力量在導流買流量,然后怎樣去把它去變現。那么現在的流量,都到都抖快去了。淘寶只能去抖音上挖些主播過來比如羅永浩,這樣把流量倒過來的,所以他們已經是某種角度來講,平臺是無奈之舉的,并非克制。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表示,由于電商的規模已經很大了,那么雙十一的增長難免承壓。其次在目前產業結構調整及國際宏觀形勢下,中國的經濟發展也面臨著較大的增長壓力。兩相結合,作為一次已經接近萬億規模的零售業大促,商家和平臺的訴求更多還是追求有質量的增長,也就是盈利性更好的增長。

“目前電商平臺更看重用戶活躍度商家的粘性以及盈利性,平衡用戶的需求和商家的獲利訴求。另外就是尋求創新品類和模式創新,以及技術對未來商業競爭格局的影響。”莊帥補充道。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虎東表示,天貓、京東不再公布GMV應該會是常態,例如其實在今年的618,一些平臺也不再開始關注GMV,這也說明了以流量轉化為大促思路的營銷模式正在發生轉變。

觀點二:多平臺直播捕捉紅利 從競爭走向競合

莊帥表示,淘寶、抖音和微信視頻號在直播電商的競爭和變化是本次雙11的比較大的關注點。淘寶直播以“貨”為核心,“人”有很強的交易習慣,目的性購物為主。抖音和快手以“內容”為核心,非目的性購物居多,直播電商的“場”能夠高效促進交易,“人”的活躍度很高,但平臺運營的人力成本和獲客成本較高。微信以“人”為核心,強社交和去中心化結合視頻號內容的“場”,構建了多觸點的流量生態,實現了公私域聯通和線上線下的有效連接,推動直播帶貨轉化效率提升,運營成本和獲客成本也更低。

“因此綜合來看,品牌商家的多平臺直播帶貨將成為常態。只不過在用戶習慣、消費需求變化越來越快的當下,無論是電商平臺、內容平臺或是社交平臺,在直播帶貨業務領域仍然有需要強化和提升的部分。”莊帥解釋道。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大主播的跨平臺流動,代表著主播以及其背后的公司,開始考慮把“雞蛋放在多個籃子里”,避免過度依賴一家平臺,甚至有一些主播越來越獨立,或許將成為未來的一個新常態。在愈加互聯互通的時代,各直播平臺也在促進其平臺上各類主播結構的平衡,跨平臺流動直播,從競爭走向競合,實際上利于直播帶貨行業的發展。

觀點三:雙11不是創造消費 是提前集中消費

曹磊表示,雙11創造了一個消費時點,但是把前后幾個月的要消費的集中到這個時點來消費,就像我們按哪個商場搞個店慶,搞個大促來,它并不是創造了消費,因為消費者的購買力并沒有太多增長,欲望沒太多增長。所以我們一定要很清楚,我們是在雙11提前預支的消費,譬如把家里要用的餐巾紙囤、抹布囤了,柴米油鹽醬醋囤了,囤了半年,一直囤到618,再去囤。預支的錢集中消費,這點要深刻地認識到。

觀點四:雙11的“邊際效應”遞減 挑戰長期內存在

曹磊表示,今年雙11不管天貓還是京東,是否關注質量增長,從目前各家披露的數據和信息來看,還看不出來。其實對電商平臺的指標來講,那就是流量轉化,流量變現是誰的,GMV就更高,誰貨賣得更多,誰拿的廣告費傭金就多。比如阿里最大的收入還是來自他的廣告費,并不是來自他電商的傭金,它里面有上百種廣告產品,讓商家去買。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鮑姆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鮑躍忠表示,雙11本身是促銷活動,從營銷的角度來講,它會逐步的“邊際效應”遞減,它已經沒有像原來那樣的重大影響力了,品牌的參與度也會弱化,消費者的興趣在淡化,逐步的雙11,它會慢慢變成一個平常促銷活動,特別已經延續到十多年了,基本差不多了,這個如果再繼續搞的話,意義和價值都不是很大。

莊帥指出,雙十一未來增長的挑戰在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存在。其次是新的技術應用,例如元宇宙在電商領域的應用和變革、無人駕駛技術對物流配送的影響、5G的普及帶來的更多智能設備聯網等都將帶來新的電商平臺模式。

觀點五:雙十一的競爭最終走到供應鏈競爭的本質上

陳虎東表示,雙十一是否會淡化再談,有沒有這個稱謂其實也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整個市場關系正在發生變化,說到底,電商在雙十一這樣的所謂電商節中進行的競爭,最后都會走到供應鏈競爭的本質上去,考驗的其實都是后端的實力,也就是整體的實力。

“電商本身就是一個場景較為完善的履約平臺,但是目前隨著電商模式的轉變,更多的是在后端供應鏈、產品品質、服務方面投入關注的重點,所以各個品牌或者平臺都在夯實后端的基礎,體現出來一定的務實精神。這也充分說明目前各大電商平臺在營銷定位方面,發生了變化。平臺和眾多商家在目前的階段,其實正在重構交易關系,消費疲軟、后疫情、消費新狀況等等元素,其實在這種重構的過程中占據了主因,各方因此都走向理性。”陳虎東補充道。

標簽: 電子商務 研究中心 阿里巴巴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