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程高效扶持 孵化網絡精品 樹立行業標桿(引題)
【資料圖】
網絡視聽精品“實訓營”開全國之先(主題)
北京日報記者 李夏至
開播即登熱搜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體育題材網絡電影《黑鷹少年》,網絡電影《排爆手》《特級英雄黃繼光》,還有剛剛在視頻網站播出的紀錄片《這十年·幸福中國》……今年以來,先后有20部作品通過“青春中國夢”北京市廣播電視局喜迎黨的二十大網絡視聽精品創作項目征集評選活動脫穎而出。歷經半年多的篩選、扶持和引導,一批網絡文藝精品正在形成。
20部網絡視聽作品脫穎而出
“青春中國夢”喜迎黨的二十大網絡視聽精品創作項目征集評選活動自3月28日啟動,歷經兩個月的作品征集,共收到來自全市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機構及個人投稿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微短劇、網絡紀錄片、網絡綜藝節目5個類別279部作品。
市廣電局組織業內專家對申報作品進行初評,篩選出30部優秀作品入圍,并為入圍的項目組建護航團隊,提供支持保障。9月28日,經復評,最終推選出網絡劇《青春正好》、網絡電影《黑鷹少年》、網絡微短劇《反詐風暴》、網絡紀錄片《這十年·幸福中國》、網絡綜藝節目《登場了!北京中軸線》等20部優秀網絡視聽作品。
這20部經過精心孵化的作品,或成功登上主流播出平臺并收獲了廣泛的社會反響,如《一年一度喜劇大賽2》,一經播出即成爆款;或在播出后好評如潮收獲了良好的市場反響,如網絡電影《特級英雄黃繼光》,目前已累計分賬985萬元,實現了主旋律題材網絡電影叫好又叫座的雙贏。
全方位扶持幫助參選作品
國家電影智庫秘書長、原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是本次活動的評審專家之一,他對這次“不一樣”的評選活動印象深刻。
在侯光明看來,文藝作品的推優與評選并不少見,但像北京市這樣從創作前期就開始介入,通過推優評選的方式幫助網絡文藝作品進行創作打磨,并全程給予高效扶持的做法,可謂開全國之先。“作為評審專家,我們從接觸項目就開始盲審,全程不和具體的創作者直接對面,而是通過文本給出具體的、清晰的專業意見。”侯光明表示,有些項目最初只是一個創意,但在聽取了多次專家組給出的建議后,進行了反復打磨和調整,在最后作品成型后能看到質的飛躍,“整個評選活動就像給這些項目辦了一個‘實訓營’,不成熟的項目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打磨,而優秀的內容精品也得到了保駕護航。”
為達到有效支持與孵化,樹立行業標桿,產生良好的示范引領作用,市廣電局給予了參選項目全流程、全方位的扶持與幫助。比如,在創作階段,邀請行業專家學者為項目建言獻策,幫助創作團隊打磨劇本細節,提升作品立意,切實提高作品質量;在播出階段,為項目舉辦發布會、首映會、觀影會、宣推會等,發揮首都資源優勢,支持優質內容創作。
網絡電影《特級英雄黃繼光》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和市廣電局共同指導,在項目創作初期,市廣電局就組織專家進行劇本研討提高劇本質量,在成片階段開通綠色通道加速審查,在宣推階段組織推介會,并在英皇電影城舉辦首映儀式。項目上線后贏得廣泛好評,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形成網絡文藝精品看北京態勢
2022年,市廣電局緊緊圍繞網絡文藝高質量發展方向,以批量的標桿作品提高網絡文藝整體水平,形成網絡文藝精品看北京的良好態勢。
關口前移,做好創作生產指揮員。立足“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市廣電局啟動了“1260”網絡文藝精品創作工程,每年全力抓好12部優秀網絡原創視聽節目規劃生產。在“青春中國夢”喜迎黨的二十大網絡視聽精品創作項目征集評選活動的帶動下,一大批優秀制作、播出機構和創作人才紛紛涌現。
聚焦主線,做好亮點內容宣傳員。市廣電局充分發揮宣傳管理、統籌全國重點網絡視聽平臺的強勢優勢,組織各大平臺開展項目宣推會,搭建起管理部門、業內專家、播出平臺、創作團隊的四方溝通平臺,充分發揮愛奇藝、優酷、抖音、快手、知乎等平臺資源,矩陣宣推優秀網絡視聽節目。
扶優扶強,做好文藝創作引導員。市廣電局現每年約有2000萬元用于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綜藝節目等8大類網絡視聽節目的扶持獎勵。五年來,扶持優秀網絡視聽節目共273部,扶持獎勵資金共計9426萬元。
市廣電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今年是“青春中國夢”活動舉辦的第一年,未來將持續把“青春中國夢”打造成為品牌,助推網絡視聽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全程高效扶持孵化網絡精品樹立行業標桿(引題)網絡視聽精品“實訓營”開全國之先(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夏至開播即登熱搜的《一年一
2022-10-26 09:45
原標題:上海市民藝術夜校讓申城閃耀著藝術之光黃藝芹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散落在申城的文化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美術館、圖書館,甚至是企
2022-10-26 09:40
原標題:《文物之美》帶青少年領略中華文明北京日報訊(記者路艷霞)《文物之美》新書發布會近日在人民美術出版社舉行。據了解,《文物之美》
2022-10-26 09:37
原標題:廣西柳州:(引題)鄉村文化人才振興的“火塘”越燒越旺(主題)中國文化報駐廣西記者?郭凱倩近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2022年公
2022-10-26 09:30
原標題:以典故橋梁詞曲展現博大中華文化(引題)“九說中國”系列圖書推新作(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從詩詞、漢字、節日、典故等多個維
2022-10-26 08:30
原標題:福建漳州南靖縣田螺坑村(引題)梯田土樓古韻悠悠(走進傳統村落)(主題)人民日報記者王崟欣福建土樓是由生土夯筑而成的大型圍攏型
2022-10-26 08:38
原標題:網絡劇《血戰松毛嶺》影像書寫青春黨史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亮10月27日,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司、福建省廣播電視局指導的革命
2022-10-26 08:29
原標題:傳統戲曲火遍青春校園光明日報記者王笑妃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等四部委印發《關于戲曲進校園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戲曲進
2022-10-26 08:29
原標題:銅器制作,藝人的堅守和初心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鐸思化銅、切割、打磨、拋光……“叮叮當當”的鍛刻聲中,一件件栩栩如生的銅器工藝
2022-10-26 08:32
原標題:總覽莎士比亞的一生(引題)《威廉與我》登陸廣州大劇院(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10月25日、26日,2022年廣州藝術季的優質劇目——
2022-10-26 07:33
原標題:《神秘博士》第十四季發布預告(主題)首位黑人博士露真容,2023年播出(副題)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10月24日,英劇《神秘博士》第十四
2022-10-25 15:25
原標題:第八批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申報工作開啟中新網10月25日電25日,國家文物局官方網站發布《國家文物局關于組織開展第八批國家文物局
2022-10-25 15:40
原標題:遙想當年烽煙起義和寨碑看義利(主題)壽光這塊石碑的碑文不但記載了一段歷史,更彰顯了大義(副題)壽光市紀臺鎮寨子村有座“義和寨
2022-10-25 15:29
“對話up主”原標題:尹世傳統糕點老味道的手藝要流傳下去天津日報記者胡春萌今天,方便的物流讓人們可以更便捷地享受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然
2022-10-25 15:30
原標題:倫敦交響樂團+中國作曲家,《原神》發布音樂專輯向世界傾情講述中國故事文匯報記者宣晶隨著爆款游戲頻頻出海,中國作曲家于全球游戲音
2022-10-25 15:24
原標題:偃師商城遺址取得多項考古新發現光明日報記者王勝昔通訊員梁笑宇完備的水資源利用系統,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群……近日,中國社會科學
2022-10-25 09:24
原標題:遼博最大規模特展登場(引題)珍品文物闡釋“和合中國”(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劉洪超?中國“和合”文化源遠流長,體現了中華民
2022-10-25 08:33
原標題:廈門:巷口有舞臺街角來“競藝”光明日報記者馬躍華金秋時節,徐徐晚風帶來絲絲涼意。家住廈門湖里區的陳瓊,晚上七點準時下樓,去欣
2022-10-25 08:33
原標題:《藝術的想象(中文+藝術)》系列視頻為國際中文教育提供新模式中新網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應妮)由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與中央美術學
2022-10-25 08:42
原標題:江西景德鎮展出300余件元青花修復器及瓷片中新網江西景德鎮10月24日電(李韻涵劉力鑫)24日,景德鎮陶瓷大學元青花博物館正式開館,30
2022-10-25 08:25
原標題:云南河泊所遺址發掘負責人蔣志龍:(引題)滇池水面之下還有遺跡(主題)封面新聞記者閆雯雯受訪者供圖司馬遷的《史記》中,曾經記錄
2022-10-25 07:44
原標題:《底線》中成功塑造立案庭庭長法助“王姐”(引題)王一楠:配角也出挑(主題)北京晚報記者李夏至在最近收官的法治題材劇《底線》里
2022-10-25 07:31
原標題:第七個“奧林匹克公園音樂季”明晚奏響北京晚報訊(記者李俐)“2022奧林匹克公園音樂季”將于10月25日至27日晚在北京京演·民族文化
2022-10-25 07:43
原標題:曹禺名作《北京人》十年后回歸主演:“掏心窩演戲就對了”封面新聞記者粟裕“這部戲所有的感覺都要內收,演繹都要回到內心。我們不只
2022-10-24 16:45
原標題:話劇《威廉與我》看盡莎士比亞的一生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張素芹)10月25日、26日,好評如潮的現象級口碑力作、話劇《威廉與我》將
2022-10-24 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