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掀開“懸疑”的外殼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慶玲?
大大小小的屏幕中,懸疑作品輪番上演。眼下,正在上映的懸疑犯罪電影《消失的她》票房已突破34億元;提起今年“出圈”的生活懸疑劇《漫長的季節》,不少人會在這炎炎夏日回味起東北那明朗遼闊的秋季,以及嘹亮悠長的火車鳴笛聲;同樣構建在東北,改編自同名小說的電視劇《平原上的摩西》透過一起“命案”演繹出命運的偶然性與謬誤。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掀開懸疑作品的這些“外殼”,里面還有什么?日前,中文在線·謎想計劃主辦的“當我們寫懸疑小說時在寫什么”暨2023年度謎想故事獎分享會在北京的“溫暖的BaoBao·青年書店”舉辦。
“懸疑類型的作品近幾年算是全面崛起,不僅有很多出圈的作品,甚至很多游戲形式也被大眾接受,比如我們熟知的劇本殺等。”在演員、編劇、制片人陳維涵看來,懸疑作品戲劇性較強、情節張力較大,對人們高強度的社會生活來說,比較解壓;同時,它比較容易讓觀眾有參與感,猜測故事的走向,拼湊信息尋找兇手或者真相,會給大眾帶來一種類似游戲的體驗。
驚險或離奇的情節、耐人尋味的詭計、嚴謹的邏輯推理,是懸疑作品中的常見元素。“謎想故事獎”銀獎得主、漫畫《地獄男爵》譯者王宇光(筆名“不高興”)認為,懸疑小說首先是通過“謎題”的水落石出帶來閱讀快感,對讀者的吸引力簡單直接。它和科幻、魔幻、恐怖等類型作品的吸引力不同,后者通過制造奇觀讓讀者獲得與生活不同的觀感,前者是通過剖析離奇的情節來讓讀者回歸一切皆可解釋的規則中,這是人性中對規則性、可掌控性的本能訴求。
“各個年齡的讀者都會喜歡懸疑,但喜歡的緣由未必相同。”王宇光說,有些讀者追求離奇的命案、嚴密的推理等令人拍案的設計;有些讀者更樂于知曉謎團背后的原委、作案的動機,以及懸疑背后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或更宏大的哲學命題。
在95后新人作家、“謎想故事獎”金獎得主陳子芃眼中,優秀的懸疑小說除了緊張刺激的情節,還能表達出深刻的主題,讓讀者感受到深層的思考。他此次獲獎的長篇小說《生與死和殺戮山脈》講述了在華北地區陰雨連綿、黑暗潮濕的宕山,一起連環兇手案再添受害者,一名少年搭檔警察揭開遲到了14年的真相。但在“懸疑”的外殼下,該作品還有一個深邃的主題——關于人生的宿命感以及無法逃脫的悲劇內核。
“有一種說法,我們的人生是一場注定的悲劇,所有人都面對著‘死亡’這樣一個共同的結局,我們終將失卻所有。這種宿命感、悲劇感、徒勞感在這部小說里很顯著,里面的人物努力了一番最終好像什么也沒有獲得,悲劇也像冥冥注定。”陳子芃說,但其中的人物執著、頑強、不放棄,對應著他喜歡的尼采的一句話,“就算人生是出悲劇,我們要有聲有色地演這出悲劇,不要失掉了悲劇的壯麗和快慰;就算人生是個夢,我們也要有滋有味地做這個夢,不要失掉了夢的情致和樂趣”。
在陳維涵看來,懸疑作品的一個巨大魅力在于它提供給觀眾一種窺探性的視角,窺探著人性中最隱秘的角落。“我們除了在探討兇手是誰、如何作案外,也在探索這樣的悲劇是怎樣發生的。我們在其中看到了人性黑暗的一面,同時它也提供了思考的空間,讓我們在這個狹小的窗口中釋放著人性中最真實一面,并得到救贖”。她期待,未來懸疑作品的創作方向更貼近生活,“不懸浮,讓觀眾更容易帶入自身生活的同時,還應有更為宏觀的思考以及價值觀的輸出,可以在懸疑劇這個類型當中給予觀眾更多的思考與引導”。
對于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副教授、作家雷米來說,懸疑作品可以擁有治愈力量,它會撕開美好,讓人直視更加真實的傷痛,“人歸根結底還是軟弱的,你要去改變或者擺脫它,就會發現有時候是無法做到的”。但你可以選擇與之共存,我們要學會直面這個世界的另一面,敢于不回避傷痛,懸疑小說是一個讓人學會與傷痛共存并自我治愈的路徑。
“謎想故事獎”銀獎得主陳秋艷(筆名“伏見鹿”)覺得懸疑小說除了故事性的外衣,最重要的是它的取材往往透露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比如,她曾看到一則講述一名小女孩被侵犯了的報道,但發現在下面的評論中鮮有人關心這名受害者之后的成長歷程、這次傷害對她的影響等。于是,她把這一問題的關注和思考凝結于筆下,有了她此次的獲獎作品《淹沒》。
《當代》雜志副主編、作家石一楓認為,懸疑小說最強勁的賣點、最吸引人的地方往往是它的“邏輯”,但他更在意的是小說的“毛邊”和外延,比如作品中地域性、社會性的描寫等,希望從中看出更多的東西。
提起懸疑作品的地域性,近些年,東北尤勝。東北那冷峻肅殺的冬季、在時代浪潮中跌宕的工業城市、隨著城市命運起伏的人生等,成為不少懸疑作品中的“重頭戲”。有人擔憂,關于同一地域性描寫難免會出現同質化現象。在石一楓看來,“一個城市會不斷長出新的東西來,作家如果能敏銳感知、把握這種新的東西,能更好避免這一問題”。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掀開“懸疑”的外殼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孫慶玲?大大小小的屏幕
2023-07-28 12:06
原標題:《中國兒童軍事百科全書》發行50萬冊打造足不出戶的“軍事博物
2023-07-28 12:03
原標題:探尋文化的“妙不可言”探究傳統習俗之妙、領悟非遺項目之妙、
2023-07-28 11:04
原標題:詩畫浙江兩岸文創設計共創營開啟浙臺設計師共促文創發展中新網
2023-07-28 11:02
原標題:樂在大運在成都看《成都》(主題)大街小巷音樂戲劇在接力奏響
2023-07-28 10:56
原標題:中國科幻“大咖”齊聚柴達木共話科幻文學影視發展新愿景中新網
2023-07-28 09:53
原標題:激活傳統文化,河南文旅的“破圈”之道新華日報記者周嫻千人“
2023-07-28 09:56
原標題:《長安三萬里》中,有哪些江蘇文化元素新華日報記者于鋒《長安
2023-07-28 10:05
原標題:培國學之根育知識之樹|國學講座亮相第31屆全國圖書博覽會工人
2023-07-28 10:00
原標題:29歲指揮家孫一凡救場瓦格納歌劇創下最年輕紀錄中新網北京7月2
2023-07-28 09:56
原標題:耍牙,“耍”出非遺新魅力(新國潮)演員口含12顆尖而長的野豬
2023-07-28 09:05
原標題:刀郎又火了,“借歌復仇”的說法成立嗎?近日,刀郎發布新歌《
2023-07-28 09:05
原標題: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開啟北京之行,闊別五年再登國家大劇院工
2023-07-28 08:57
原標題:“現場與在場——張崇岫抗美援朝影像作品展”在京啟幕中新網北
2023-07-28 09:00
原標題:文旅部:加大對“黃牛”、第三方平臺違規囤票、倒票等行為的打
2023-07-28 09:03
原標題:軍博舉辦抗美援朝攝影作品展7月27日上午,一場以“現場與在場
2023-07-28 08:03
原標題:新華社權威快報|第31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開幕第31屆全國圖書
2023-07-28 05:59
原標題:王筠創作《長津湖》等多部小說,全景式展現抗美援朝戰爭(引題
2023-07-28 05:57
原標題:抗美援朝戰地攝影作品亮相軍博為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2023-07-28 05:53
原標題:“非遺”晚會送清涼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昂通訊員房德華7月25
2023-07-28 05:57
原標題:心中有“長安”,文脈永相傳“即使過去千年,這份中國式浪漫依
2023-07-27 16:53
原標題:經典劇目復排?探班北京曲劇《少年天子》中新網北京7月26日電(
2023-07-27 16:56
原標題:劉燁領銜中文版話劇《悲慘世界》將于2024年1月在京首演中新網
2023-07-27 17:03
原標題:白俄羅斯芭蕾劇目《睡美人》在烏魯木齊上演7月25日,由白俄羅
2023-07-27 17:00
原標題:中國國家話劇院首任院長趙有亮因病去世享年78歲中新網北京7月2
2023-07-27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