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安三萬里》中,有哪些江蘇文化元素
【資料圖】
新華日報記者 于 鋒
《長安三萬里》是這個夏天熱映的電影之一,影片展示的唐詩之優美、盛唐文化之璀璨,深深吸引萬千觀眾。《長安三萬里》幾乎涉及所有開元盛世期間的唐代著名詩人、藝術家,其中不少與江蘇有著密不可分的情緣。
影片主人公之一是“詩仙”李白,在他61年的人生中,無數次“仗劍遠游”。他對江蘇頗為鐘情,多次來到南京、揚州、蘇州、溧陽等江南名城,寫下了大量膾炙人口、載入文學史的詩篇。
南京是李白來過次數最多、逗留時間最長的江蘇城市,在這里他寫下了《長干行》《金陵酒肆留別》《登金陵鳳凰臺》《金陵城西樓月下吟》等名作。《登金陵鳳凰臺》可能是李白留在南京最膾炙人口的作品:“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登臨鳳凰臺時,已是天寶六年。47歲的詩人早沒有了20多年前初來南京時的豪情壯志。他遠眺白鷺洲和三山,借景色傾吐胸臆,表達了對昏暗朝政的憂慮,抒發其政治抱負受挫的憤懣和感慨。
李白也鐘情于揚州。開元十六年(728),他在武漢寫下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關于揚州最著名的唐詩之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此詩重在寫離別,友人掛帆遠行,詩人目送離去,但后人卻從中讀出了另外的信息:煙花三月的揚州城春暖花開,草長鶯飛,桃紅李白,是天下最美所在。不久之后,李白就來到揚州,在這里寫下的詩作包括《題瓜州新河餞族叔舍人賁》《留別廣陵諸公》《寄淮南友人》《廣陵贈別》《少年行》等。
邊塞詩人高適是《長安三萬里》的另一個主人公。電影中,他提到了自己早年在“廣陵”生活,也回憶了和李白在揚州的游歷。真實的歷史中,高適曾在揚州當過廣陵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度使,是地位很高、頗有權勢的封疆大吏。他前后在揚州待了一年多,寫下了若干詩作,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登廣陵棲靈寺塔》。棲靈寺塔是揚州歷史上著名的勝跡,始建于隋文帝仁壽年間。唐代,詩人們來到揚州都要登臨棲靈寺塔。李白寫有《秋日登揚州西靈塔》,劉禹錫寫有《同樂天登棲靈寺塔》,白居易寫有《與夢得同登棲靈塔》。
開元盛世,揚州是江蘇區域商業最為繁榮、物產最為豐富的城市,有著“揚一益二”的說法。關于揚州,杜甫有名句“商胡離別下揚州,憶上西陵故驛樓”(《解悶十二首》),反映了作為唐代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揚州各國客商云集的繁華,也道出了杜甫對揚州的思念,所以后兩句,杜甫說:“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流”。杜甫寫《解悶十二首》時正在夔州,但他早年曾游歷吳越,來過今天的江蘇,當時的他才二十出頭,江南秀麗的山川、風流的人才給年輕的詩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除了揚州,杜甫也到過蘇州,登臨姑蘇臺,眺望波濤洶涌的大海,游覽虎丘闔閭墓、劍池,憑吊吳越爭霸往事,這在他的《壯游》詩中有詳細描寫。杜甫也來過金陵(南京),他晚年送別友人所寫的詩篇,自敘了自己年輕時游覽過六朝勝跡瓦官寺,并向許八討要瓦官寺內維摩詰圖像的摹本。
《長安三萬里》中還出現了“七絕圣手”王昌齡。唐開元二十八年(740),王昌齡來到南京,出任江寧縣丞,這是他一生中擔任過的最高官職,后人稱他為“王江寧”。王昌齡擅長邊塞詩,也長于描寫閨情、宮怨、別離。他在南京寫有《送朱越》,在揚州寫有《客廣陵》。王昌齡在江蘇寫的最著名詩作,自然是《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是唐代潤州(鎮江)名勝,坐落于長江邊,登臨可以俯瞰大江,因此也成為送別友人的佳地。
《長安三萬里》還薈萃了多位盛唐著名的書法家、畫家、音樂家、舞蹈家,如張旭、李邕、吳道子、李龜年、公孫大娘等人。其中的書法家張旭和李邕都是唐代的“江蘇人”。張旭(約685—約759),蘇州人,唐代開元、天寶年間著名書法家、詩人。他為人灑脫不羈、曠達大度,和李白、賀知章、崔宗之等并稱為“飲中八仙”。張旭擅長真書、草書。他的草書溯源張芝、二王,將“今草”發展成為筆法放縱、變化萬千的“狂草”,被杜甫譽為“草圣”。唐文宗時甚至下詔,將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李白的詩歌并稱為“三絕”。
李邕(678—747),生于廣陵(揚州),唐代著名書法家,曾擔任北海太守,常以“北海太守”自稱。他擅長行書、草書,尤其善于用行書寫碑志,其行書用筆沉雄渾厚,樸質遒勁,對后世影響很大。
標簽:
上一篇:培國學之根 育知識之樹|國學講座亮相第31屆全國圖書博覽會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長安三萬里》中,有哪些江蘇文化元素新華日報記者于鋒《長安
2023-07-28 10:05
原標題:培國學之根育知識之樹|國學講座亮相第31屆全國圖書博覽會工人
2023-07-28 10:00
原標題:29歲指揮家孫一凡救場瓦格納歌劇創下最年輕紀錄中新網北京7月2
2023-07-28 09:56
原標題:耍牙,“耍”出非遺新魅力(新國潮)演員口含12顆尖而長的野豬
2023-07-28 09:05
原標題:刀郎又火了,“借歌復仇”的說法成立嗎?近日,刀郎發布新歌《
2023-07-28 09:05
原標題: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開啟北京之行,闊別五年再登國家大劇院工
2023-07-28 08:57
原標題:“現場與在場——張崇岫抗美援朝影像作品展”在京啟幕中新網北
2023-07-28 09:00
原標題:文旅部:加大對“黃牛”、第三方平臺違規囤票、倒票等行為的打
2023-07-28 09:03
原標題:軍博舉辦抗美援朝攝影作品展7月27日上午,一場以“現場與在場
2023-07-28 08:03
原標題:新華社權威快報|第31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開幕第31屆全國圖書
2023-07-28 05:59
原標題:王筠創作《長津湖》等多部小說,全景式展現抗美援朝戰爭(引題
2023-07-28 05:57
原標題:抗美援朝戰地攝影作品亮相軍博為大力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2023-07-28 05:53
原標題:“非遺”晚會送清涼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昂通訊員房德華7月25
2023-07-28 05:57
原標題:心中有“長安”,文脈永相傳“即使過去千年,這份中國式浪漫依
2023-07-27 16:53
原標題:經典劇目復排?探班北京曲劇《少年天子》中新網北京7月26日電(
2023-07-27 16:56
原標題:劉燁領銜中文版話劇《悲慘世界》將于2024年1月在京首演中新網
2023-07-27 17:03
原標題:白俄羅斯芭蕾劇目《睡美人》在烏魯木齊上演7月25日,由白俄羅
2023-07-27 17:00
原標題:中國國家話劇院首任院長趙有亮因病去世享年78歲中新網北京7月2
2023-07-27 16:56
原標題:暑期遨游音樂世界7月11日,“MISA學生節日樂團”弦樂聲部的學
2023-07-12 11:57
原標題:香港文化博物館推出系列活動紀念李小龍逝世50周年7月11日,媒
2023-07-12 10:59
原標題:《茶啊二中》東北方言講述中學生活北京日報訊(記者王金躍)喜
2023-07-12 11:01
原標題:群星璀璨心影傳神(主題)——烏菲齊美術館藏大師自畫像展印象
2023-07-12 10:56
原標題:流行室內樂音樂會亮相2023上海夏季音樂節這是7月11日拍攝的音
2023-07-12 10:53
原標題:山西晉陽古城首次發現較集中手工業作坊遺址中新社太原7月11日
2023-07-12 11:04
原標題:狀寫鄉村細水微瀾的日子(主題)——讀陳彥長篇小說《星空與半
2023-07-12 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