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為什么觀眾不喜歡“資源咖”?_當前熱議

時間:2023-06-30 10:53:22    來源:央視網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為什么觀眾不喜歡“資源咖”?


【資料圖】

《天下無賊》中有一句臺詞,21世紀什么最貴?人才!?

21世紀進入20年代,情況發生微妙變化,許多人眼中,“資源”最貴。什么是資源?原意指的是在一定區域內擁有的人力、物力、財力的總和。國與國之間有資源爭奪,組織與組織之間有資源置換,一個人擁有很多資源,總體來說是被人羨慕的事情。

但在影視娛樂圈,“資源咖”卻有明褒暗諷的曖昧含義。

影視圈的資源爭奪堪稱殘酷,除了個別外形、氣質、天賦極度出挑,一出道就演主角的幸運兒,大部分人都要經過一個漫長的蟄伏期,從“路人甲”開始熬,積攢作品、口碑、經驗,一步步走出來。

最終能走到主演位置上的,仍然只是金字塔尖的少數,他們甩在身后的,才是這個行業的絕大多數,終其職業生涯,也不曾擁有“姓名”。

因此,一個看上去并不驚艷的新人,站在別人夢寐以求的終點起跑,當然會引來議論:這人到底是什么來頭?

在不少觀眾心中,還有另一層沒說出來的意思,簡單來講,就是三個字——“TA不配”。本身的能力與事實的所得不相符,是“資源咖”的原罪,也讓他們在觀眾緣方面有天然劣勢。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其實“資源咖”這個說法,有時候打擊面也過大。

一來是因為演員的選拔方式,圈外人不了解,大部分時候只是“感覺走了后門”;二來是資源更多地向年輕演員傾斜也屬合理,畢竟影視行業需要新鮮血液、年輕人需要成長空間,不能一看到新人挑大梁就給人安上“資源咖”的名頭。

總體來說,大家對剛剛出道的“資源咖”,其實沒有那么大惡意,只是饒有興致地吃瓜圍觀。真正的反感,還是從他們反復拉胯開始。此前被冠上“資源咖”的部分演員,確實無法靠實力說服觀眾。

大制作、好班底、“戲骨”作配的作品,要么沒水花、要么沒口碑,還經常火了配角、涼了主演,本人還被刻薄地嘲笑為“人間滅火器”“演技吊車尾”……

盡管如此,好資源還是能源源不斷地“哐哐”砸來。他們身邊像是有一個神秘的“百慕大三角”,無論是市場規律還是創作規律,通通失效失蹤。不管觀眾怎么明嘲暗諷,照樣在熒幕上避不開這張臉。

?

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演技一流的中年女演員,在公開場合發聲“求戲演”,還有一些天賦值與努力值都“爆表”的年輕人,總是差那么一點“運氣”。這點運氣,大概率就是資源。涼熱對比之下,“資源咖”身上就集中了更多火力。

“資源好”并非無法寬宥。有不少一流明星的演藝之路,都是始于“資源咖”。陳凱歌、葛優、陳佩斯、田壯壯……這些名頭響當當的導演、演員,都出身于演藝世家。

不可否認,在那個資源匱乏的年代,他們接受到了最前沿、最先進的文化教育,也因此留下了許多經典之作。“資源咖”的身份,并不影響他們的作品被大眾喜愛。

1993年,《霸王別姬》奪得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

而一些頂著“星二代”名號出道的年輕人,資源不少,差評更多,甚至連累了頗具才名的老父親、老母親。

所以說,觀眾不是道德家,反感的不是“資源咖”本身,而是部分才不配位的“資源咖”,“占著茅坑不拉屎”。

反觀近年來很“香”的一些好演員,譬如越來越紅的秦昊、張譯,《狂飆》中集體被看見的“大叔團”,李響、老默、小龍小虎兄弟的扮演者們,還有此次拿到“白玉蘭”最佳女主的女演員吳越,沒有一個是資源咖,他們都走過那條無人問津、灰暗迷茫的“蓄力”之路。

這也正是他們面對盛名,還能不飄不浮不膨脹的原因所在——對演員這個身份有根植于內心的敬畏和責任感。而路走得過順,得到資源太容易的,也更容易心態失衡最終導致行為失范。

道理很簡單,種莊稼時,幼苗成長期反而要斷水斷肥,讓它們把根系扎進更深的泥土。農人們把這叫作“墩苗”,而一個勁地施肥,則會“燒苗”。

資源不是萬能的,“用好了,錦上添花;用不好,糊得更快”。命運給你的每一份資源,都暗中標好了價格。最開始的資源加持,只能提供一個比別人更長更舒適的“新手保護期”,時間一到,依然得用真實水平面對市場、面對觀眾。

“其他人爭破頭都搶不到的角色,你輕易就拿到了,還演不好,大家能不討厭你嗎?”正如編劇汪海林所說,“資源咖想要走得更遠,就是要付出雙倍的努力,證明自己配得上這個‘資源’”。

癸卯年

五月十二?

2023-06-29?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