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兩創” 書寫史詩·新征程 新輝煌”
(資料圖)
原標題:讓音樂成為城市名片
核心閱讀
在發掘城市地域資源、賡續歷史文脈的過程中,人們以音樂為媒了解歷史、感知變遷,通過音樂歷史傳統的發揚光大,煥發城市文化的新光彩。
一些城市充分利用音樂這一活躍因子,通過獨具特色的品牌演藝活動,吸引各類創意人群匯聚一堂,形成各式新型消費業態,激發城市產業活力。
音樂融入城市,充實了城市的文化內涵,豐富了市民的精神享受,也塑造著人們對城市的獨特感知,增進人們的文化自信。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順應城市發展新理念新趨勢,開展城市現代化試點示范,建設宜居、創新、智慧、綠色、人文、韌性城市。”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城市不僅是滿足人們集聚生活的功能空間,更是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文化空間。在這樣的空間里,音樂以其特有的藝術魅力和人文內涵,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來,城市中的音樂文化與音樂產業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既不斷滿足著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持續增添城市魅力、凝聚城市精神,為城市發展注入活力。
發揚音樂傳統,賡續城市文脈
不同的地域土壤生長出不同特色的音樂,音樂中蘊含著豐富而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今天,在一座座城市發掘地域資源、賡續歷史文脈的過程中,音樂成了一條重要途徑。人們以音樂為媒了解歷史、感知變遷,通過音樂歷史傳統的發揚光大,煥發城市文化的新光彩。
西安歷史底蘊深厚,具有豐富的傳統音樂資源。起源于盛唐的西安鼓樂,是在我國發現、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樂種之一,被譽為“中國古代交響樂”,并且通過廟會、節慶等活動傳承至今。西安地區還活躍著秦腔、碗碗腔等特色鮮明的民間音樂和戲曲劇種。如何用這些傳統音樂資源豐富當代城市生活?在聞名遐邇的大雁塔下,西安交響樂團和眾多蜚聲國際的藝術家合作,連續多年進行戶外演出。樂團還先后走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上演“云上國寶”系列音樂會,通過線上直播讓更多人領略悠長古韻。許多本土音樂創作自覺吸收西安鼓樂、秦腔等傳統音樂精華,并與現代交響樂嫁接融合。東方與西方、音樂與古跡、歷史底蘊與當代審美交匯在一起,產生跨越時空的視聽效果,賦予古城西安現代而不失歷史底蘊的藝術氣息。
蘇州同樣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春秋時期刻有“攻敔”即“勾吳”的青銅編鐘和木漆古琴(七弦琴)等,就佐證了蘇州音樂歷史之悠久。蘇州也是有“百戲之師”美譽的昆曲劇種的誕生地,擁有吳歌、江南絲竹、蘇劇和評彈等多項音樂相關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蘇州不僅將昆曲的傳承傳播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海內外大力宣介傳播,而且對諸多音樂非遺進行發掘、轉化和重新包裝,以塑造城市文化品牌。2017年組建的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就一方面堅持“絲竹江南”的地域文化藝術特色,一方面注重“絲竹交響”的國際表達,通過民族音樂表演的國際化和交響化,為人們帶來高質量的藝術享受。
聚合文化創意,激發產業活力
音樂在文化產業中的重要地位得到日漸廣泛的認同。一些城市充分利用音樂這一活躍因子,通過獨具特色的品牌演藝活動,吸引各類創意人群匯聚一堂,形成各式新型消費業態,激發城市產業活力。“音樂+文化創意”深度融合,成為助推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上世紀20年代,上海就憑借都市歌舞音樂、流行金曲以及廣泛傳播的電影歌曲,引領音樂潮流。今天,上海對音樂潮流的引領尤其體現在“打造亞洲演藝之都”的系列舉措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欣賞水平的提高,高水平演藝成為城市居民的熱門文化選擇。僅2021年,上海就舉辦營業性演出38366場,其中音樂相關演出占比突出。歌劇、音樂劇、交響樂等富有都市風情、融合多元文化、策劃運營專業成熟的音樂演藝深受歡迎。由于音樂與舞蹈、戲劇等其他門類藝術以及體育休閑、時尚傳媒緊密相連,城市音樂產業發展也體現出創意聚合的特點,打通不同門類,延伸產業鏈條。除了專業劇場里的音樂演藝,活躍在社區里弄的群眾文藝和商圈公園里的持證街頭藝人,同樣為上海的音樂文化增添亮色。
成都也是以音樂藝術為城市發展特色、以音樂產業推動城市經濟和文化發展的典型代表。早在2006年,為全國近7億移動用戶提供無線音樂產品和服務的中國移動無線音樂基地就落戶成都。2012年,成都東郊記憶園區掛牌成為國家音樂產業基地之一。2016年成都提出重點發展音樂演藝、視聽產業、樂器和音樂設施設備專業市場、音樂創作生產和數字音樂制作傳播等,打造現代音樂產業鏈。自此成都音樂產業的發展駛入快車道,不僅劇場、音樂廳、音樂公園、樂器城拔地而起,音樂演出遍地開花;還吸引各大音樂節相繼落地,舉辦中國音樂金鐘獎,“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金芙蓉”音樂比賽等大型音樂活動。同時,在音樂產業形態從傳統型向數字型的轉型過程中,成都積極探索數字音樂的產業化之路。2021年,成都音樂相關產業年產值已達574.91億元。音樂創作、音樂人才培養帶動起音樂休閑、音樂旅游、音樂文創、音樂設備生產等相關產業的集聚化發展。
涵養城市精神,豐富人民生活
音樂融入城市,充實了城市的文化內涵,豐富了市民的精神享受,也塑造著人們對城市的獨特感知,增進人們的文化自信。近年來,越來越多城市深挖音樂資源,以音樂文化提升城市風貌,涵養城市精神,增強城市魅力。
在冰城哈爾濱,有一冬一夏兩大文化盛事。冬季是冰雪文化藝術活動,夏季則是歷史悠久的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始辦于1961年,迄今已成功舉辦30余屆,不僅成為哈爾濱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還云集國內外藝術家,吸引眾多游客。兼容并蓄是哈爾濱城市音樂文化建設的特色。早在20世紀初,歌劇、交響樂、芭蕾舞等藝術在哈爾濱廣泛傳播。成立于1908年的哈爾濱交響樂團是中國交響樂事業的先行者之一。過去幾十年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街頭音樂節、老街音樂匯、太陽島音樂節等活動,更體現出當代城市音樂文化的奔涌活力。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哈爾濱“音樂之都”稱號。音樂成為哈爾濱的一張城市名片,也讓兼容并蓄的文化精神深入市民心間。
北京、廣州、深圳、廈門等地,立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都將音樂作為發展城市文化的重要著力點。精彩演出不斷的音樂廳,被打造為城市文化“客廳”;城市樂團自覺發掘地域資源,將城市文化特色融入創作演出;音樂演藝相關的合作交流,帶來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深層文化互動。此外,音樂文旅成為城市生活新亮點。音樂文化與城市文化景區、主題公園、酒店、劇場等線下空間融合創新,激發內容消費新潛能。創意音樂實驗室、音樂文創市集等一系列與音樂演藝場景共生的文化體驗活動,構成“音樂+新消費”的特色業態。這些城市音樂新現象新業態,讓城市散發出巨大魅力,也持續增強市民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讓城市成為更加宜業宜居的家園。
音樂文化的發展得益于城市的扶持滋養,同時又服務反哺城市。多姿多彩的音樂文化不僅體現城市的精神面貌,也潛移默化地塑造著城市的精神內涵。以音樂文化激發城市活力、促進和諧穩定、提升文明修養,更多新的探索值得期待。(趙志安)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標簽: 城市發展
上一篇:【天天速看料】第八屆中國(深圳)國際電視劇節目交易會開幕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堅持“兩創”書寫史詩·新征程新輝煌”原標題:讓音樂成為城市名片核心閱讀在發掘城市地域資源、賡續歷史文脈的過程中,人們以音樂為媒了解
2023-02-24 14:49
原標題:第八屆中國(深圳)國際電視劇節目交易會開幕中新網深圳2月24日電(記者朱族英)第八屆中國(深圳)國際電視劇節目交易會(簡稱“深交
2023-02-24 14:32
原標題:《尋聲而來》探尋泉州戲曲之聲感受堅守與傳承的力量由新華網、中國移動咪咕出品,中國移動獨家冠名,新華社聲在中國、海西傳媒集團聯
2023-02-24 13:37
原標題:對話王子文丨走出曲筱綃,走進葉文潔中新網北京2月24日電(記者任思雨)立春那天,《三體》提前開通點映,很久不熬夜的王子文一口氣看
2023-02-24 13:48
原標題:周奇:生活沒有大起大落只有點點滴滴由李小冉、李乃文、周依然、周奇等主演的溫情年代大戲《我們的日子》正在央視一套、愛奇藝同步熱
2023-02-24 13:42
原標題:晉作木雕:木里有千秋2月23日,手藝人在展覽現場展示晉作木雕技藝。當日,“木里千秋·雕繪春景——晉作木雕作品展”在山西省太原市文
2023-02-24 13:44
“藝海觀瀾”原標題:展現中國動畫旺盛的生命力從傳播效果來看,觀眾的肯定證明了將動畫天然具有的寫意特色與中華美學注重意境營造的傳統相結
2023-02-24 13:53
原標題:《顯微鏡下的大明》:歷史有細節觀看有門檻根據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的古裝傳奇劇《顯微鏡下的大明》最近開播,該劇聚焦于明代民間的人
2023-02-24 11:55
原標題:藝考多一點文化課要求沒壞處近日,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考生高考須達一本線”的話題沖上熱搜。雖然該校澄清此說法系誤讀,但透過這則
2023-02-24 10:37
“深觀察”原標題:精品迭出走向海外(引題)網絡電影精耕細作結碩果(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苗春?業內通常這樣定義網絡電影:時長超過60
2023-02-24 10:55
原標題:兩部漫威大片口碑票房遇冷(引題)老套劇情難令觀眾滿意(主題)春節檔過后,幾部國產片的觀眾滿意度創下歷史最高分,全國院線電影總
2023-02-24 09:47
原標題:助力電影制作,拓展想象空間——(引題)科幻電影背后的“中國制造”(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趙昊?春節期間,電影《流浪地球2》帶
2023-02-24 09:46
原標題:體育電影依舊非燃不可?如果說近期上映的《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屬于血脈正統的體育電影,那么一舉囊括日本電影旬報獎最佳影片、最佳
2023-02-24 09:48
原標題:《前任4:英年早婚》殺青?韓庚鄭愷于文文回歸羊城晚報記者李麗2月22日,愛情喜劇電影《前任4:英年早婚》正式殺青。影片由“前任”系
2023-02-24 08:53
原標題:《狂飆》被認為是2023年開年“爆款劇”(引題)劇集已收官熱度仍“狂飆”(主題)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斯其格京海的天,很藍。熱度
2023-02-24 08:56
全球連線原標題:河北四臺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2月2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承辦的“中國社
2023-02-24 08:47
原標題:戰國對頭雙鳥首青銅劍吉林首展罕見融合中原特點中新網吉林2月23日電(記者石洪宇)吉林市博物館23日對外展出32件館藏文物。其中,在當
2023-02-24 08:56
原標題:年輕觀眾在“年代感”里體味“新鮮感”“引題”現實題材劇吹起“懷舊風”(主題)百年老廠紅磚瓦房,老式彩電木質衣柜,富有年代感的
2023-02-24 08:36
原標題:《深海》入圍柏林電影節(引題)外媒贊“超乎想象”(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第73屆柏林電影節近日開幕,動畫電影《深海》入圍新生代
2023-02-23 22:48
原標題:《聽說你喜歡我》為何能“黑馬突圍”?不只是因為“太甜了”!新民晚報記者孫佳音由耀客文化、火花傳媒出品,楊陽執導,張萌、李黎明
2023-02-23 15:34
原標題:億年前的一塊泥燒出千年民窯“黑珍珠”陜西日報記者李靜茹文 圖近年來,澄城縣致力于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堯頭窯文化旅游生態園區
2023-02-23 15:57
原標題:首輪播出已結束,話題繼續“飆”(引題)《狂飆》片頭侵權了嗎?(主題)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經歷了首輪熱播狂潮后,電視劇《狂飆》正
2023-02-23 15:43
原標題:圖片新聞近日,朝陽區首個由政府提供場地支持,由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運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北京市朝陽香文化傳習
2023-02-23 14:56
原標題:梁啟超數字圖書館上午開通(主題)普及版主要面向青少年(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牛偉坤)今天是梁啟超誕辰150周年紀念日。上午,“前
2023-02-23 14:34
原標題:90后創新傳承景泰藍北京晚報記者張驁文武亦彬攝出了磁器口地鐵站,不到200米就是曹雪芹故居紀念館。90后北京大妞趙萌每天早上不到九點
2023-02-23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