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狂飆》被認為是2023年開年“爆款劇”(引題)
劇集已收官 熱度仍“狂飆”(主題)
(資料圖)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莫斯其格
京海的天,很藍。熱度持續了半個多月的《狂飆》,在觀眾的不舍中寫下句號,劇迷們感慨萬千,“正是因為正義的狂飆永不落幕,我們的幸福生活才這樣穩穩當當”。
《狂飆》的熱度,可以用“一路狂飆”來形容。從收視、熱度、口碑上看,《狂飆》當得起“出圈”二字,它也被認為是2023年開年“爆款劇”。對電視劇市場來說,“爆款”并不常見,究竟一部電視劇需要具備怎樣的特質才有可能成為“爆款”?
出圈!
數據“飆”升的現象級作品
創CCTV-8黃金檔電視劇收視歷史新高、愛奇藝站內熱度值創下歷史新紀錄、全網熱搜4500多個、彈幕量超3000萬、豆瓣評分一度高達9.1……《狂飆》在各大榜單上占據高位,被認為是一部現象級作品。
2月1日晚,《狂飆》大結局播出,社交網站上跟該劇相關的詞條持續刷屏,以至于有觀眾笑稱,自己本來追劇的進度沒有那么快,“感覺自己是在各平臺的推送里看完了這部劇”。
高啟強與滿頭白發的安欣隔著鐵窗,面對高啟強的假設“如果我還是舊廠街賣魚的那個高啟強,安欣,你會不會把我當朋友”,安欣一句“哪有那么多如果”,讓許多觀眾唏噓。有觀眾表示:“看完大結局,睡覺踏實了”“京海的天藍了,這個鏡頭真好”。還有觀眾表示不舍,“不舍得這么快看完……下一部這么好的劇啥時候出?”
“當時大家都覺得這個片子做得不錯,但沒想到會這么火爆。”留白影視創始人、該劇總制片人徐康告訴記者,從老家回來的路上,發現在車站甚至車上、地鐵上,很多人都在看這個劇,“這樣的場景開始我們想都不敢想”。
事實上,隨著劇情的進展,《狂飆》的熱度除了“全民追劇”“全網熱議”外,還體現在該劇“周邊”的火爆。“《狂飆》帶火豬腳面銷量漲3倍”“廣東觀眾熱議演員們吃腸粉不加醬汁”“《狂飆》原來是在廣東取景”等話題沖破圈層……
共情!
傾注匠心 刻畫細節
電視劇總有結局,但作為一部堪稱現象級的電視作品,《狂飆》留下的回味還有很多。
《狂飆》到底為什么這么火?這個講述警察安欣(張譯 飾)與黑惡勢力頭目高啟強(張頌文 飾)正邪對抗20年的作品,用大量的筆墨描繪了同樣時代背景下不同人的選擇與命運,并由此觀眾得以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電視劇是很長的,吸引觀眾連續往下看的核心一定是能讓大家代入情感的人物。”徐康認為,好的電視劇內核,是要能切中當下觀眾心理、引發廣泛共鳴。《狂飆》拍的是掃黑除惡,但也是人性真實。劇中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警察安欣等人在人生階段某些時候的選擇,更凸顯保持初心的可貴。因此,在導演徐紀周看來,《狂飆》更像是個民生故事,“安欣和高啟強,他們在大時代變化面前做了不同的選擇,導致他們有了不同的人生命運,不同的軌跡,又通過他們帶出了周邊人的故事”。
在創作中,《狂飆》傾注了主創的匠心。徐紀周認為,既然他想展現的是民生故事,那就必須強調“真實度”,“每個人都可以對標自己的生活,真實度要求非常精準,一旦戲劇感太強,大家立馬會覺得游離。但故事需要戲劇性,所以在真實和戲劇之間一定要把握好,不被形式感所左右”。場景搭建、細節陳設、人物裝扮等方面,劇組也堅持“還原”,徐紀周認為,“美術風格會決定表演風格”,場景搭得很樸實,讓演員覺得是跟生活對標,演員的表演可能不那么“端著”,觀眾也更容易“看進去”。
劇中飾演李響的演員李健則告訴記者,“拿到劇本的時候就感覺劇本真的很吸引人。家人看劇跟我反饋說,這部劇好看在‘真實’,老百姓愛看真實的東西。”
出彩!
演員深入生活,與角色適配度高
《狂飆》開播后,演員的表演很快獲得高關注。導演徐紀周也承認,《狂飆》之所以能贏得這么大關注度和討論度,說明張譯、張頌文這兩位演員和角色的配適度是很高的。
該劇剛開播,張譯劇中狀態的反差感讓觀眾贊嘆有加,“安欣剛出場的時候,明明也還年輕,但就是背佝僂了、說話的語氣卑微了,和2000年意氣風發的樣子太反差了”。張頌文同樣演出了人物20年來的變化。高啟強在從賣魚小販到涉黑團伙頭目的角色轉變中,細致完整的成長線,通過張頌文極具生活化的表演完成。這是一個立體而又復雜的人物形象。透過這個不斷黑化的人物,觀眾能深刻體會“有些底線不能碰”,能看到“哪有那么多如果”的唏噓,只有這樣,人們才能理解,在每一個選擇面前堅守底線、真正安心享有幸福生活的意義。
與此同時,《狂飆》的群像塑造也相當精彩。演員高葉扮演陳書婷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李健飾演的李響讓觀眾“意難平”,扮演徐江的賈冰既演出了人物的狠厲也發揮了特有的喜感,吳剛、張志堅、倪大紅、韓童生、李建義等同類題材的老面孔、老戲骨,他們在《狂飆》中也做到了突破過往……那些平實鮮活的表演,都讓觀眾感慨,“多謝《狂飆》,好演員終于被看到了”。
記者觀察?
期待更多精品劇加入“爆款俱樂部”
什么是“爆款劇”?如今,決定一部作品是否為“爆款”的,有收視率,有行業榜單,有各平臺圍繞自身生態所搭建的綜合熱度指標,最重要的,還有觀眾的認可。
當春運高鐵車廂里前后左右都在看《狂飆》,當社交平臺被《狂飆》刷屏,當故事進展打通男女老少各年齡段觀眾的興趣壁壘,當“角色同款”出現在若干商品廣告語里,大家可以判斷,又一部作品加入了“爆款俱樂部”。
此情此景,難免讓人回想起2022年的《人世間》《開端》、2021年的《覺醒年代》《山海情》……那些可以稱之為“年度大戲”的作品,之所以穿透圈層,靠的不是營銷得力,而是精品劇的魅力。
怎樣才能成為“爆款”?創作人員有他們的思考。《人世間》導演兼總制片人李路認為,原著小說本身給改編影視劇帶來非常好的基礎,“首先是具有一群立得住的人物群像,其次還包含了近五十年的歷史眾生相,有足夠的時代縱深,最后還有鮮活的故事和人間煙火味”。《狂飆》導演徐紀周則認為:“放在更長的時間維度去觀察,好作品一定是對當下的時代社會生活有所描摹。我也想給其他創作者一點啟發,把故事講得更深更廣,讓未來的人看到中國這一階段的時代特色、社會土壤和人生百態。”
好的作品,能跨越時空,能打動人心。那些能讓人“共鳴、共情”的故事和人物,那些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從來不需要擔心觀眾“看不懂”“不愛看”——觀眾一直期待更多精品劇加入“爆款俱樂部”,大家會以高度的熱情,助推作品實現熱度上的“火爆”。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狂飆》被認為是2023年開年“爆款劇”(引題)劇集已收官熱度仍“狂飆”(主題)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莫斯其格京海的天,很藍。熱度
2023-02-24 08:56
全球連線原標題:河北四臺新石器時代遺址入選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2月22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承辦的“中國社
2023-02-24 08:47
原標題:戰國對頭雙鳥首青銅劍吉林首展罕見融合中原特點中新網吉林2月23日電(記者石洪宇)吉林市博物館23日對外展出32件館藏文物。其中,在當
2023-02-24 08:56
原標題:年輕觀眾在“年代感”里體味“新鮮感”“引題”現實題材劇吹起“懷舊風”(主題)百年老廠紅磚瓦房,老式彩電木質衣柜,富有年代感的
2023-02-24 08:36
原標題:《深海》入圍柏林電影節(引題)外媒贊“超乎想象”(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第73屆柏林電影節近日開幕,動畫電影《深海》入圍新生代
2023-02-23 22:48
原標題:《聽說你喜歡我》為何能“黑馬突圍”?不只是因為“太甜了”!新民晚報記者孫佳音由耀客文化、火花傳媒出品,楊陽執導,張萌、李黎明
2023-02-23 15:34
原標題:億年前的一塊泥燒出千年民窯“黑珍珠”陜西日報記者李靜茹文 圖近年來,澄城縣致力于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堯頭窯文化旅游生態園區
2023-02-23 15:57
原標題:首輪播出已結束,話題繼續“飆”(引題)《狂飆》片頭侵權了嗎?(主題)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經歷了首輪熱播狂潮后,電視劇《狂飆》正
2023-02-23 15:43
原標題:圖片新聞近日,朝陽區首個由政府提供場地支持,由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運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北京市朝陽香文化傳習
2023-02-23 14:56
原標題:梁啟超數字圖書館上午開通(主題)普及版主要面向青少年(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牛偉坤)今天是梁啟超誕辰150周年紀念日。上午,“前
2023-02-23 14:34
原標題:90后創新傳承景泰藍北京晚報記者張驁文武亦彬攝出了磁器口地鐵站,不到200米就是曹雪芹故居紀念館。90后北京大妞趙萌每天早上不到九點
2023-02-23 14:49
原標題:香港影史首部票房破億港產片來了(主題)《毒舌律師》在法庭辯論中掀起全場最高潮(副題)北京晚報記者袁云兒一宗國際名模涉嫌虐待女
2023-02-23 14:52
原標題:侯鑫個展在京展出北京晚報訊(記者王廣燕)侯鑫個人作品展“共生——視覺轉譯與內心獨語”近日在位于朝陽門的四合院藝術空間槐軒開展
2023-02-23 14:38
原標題:話劇《俗世奇人》迎來德云社青年演員(引題)相聲元素融入津味兒話劇(主題)天津日報記者劉莉莉日前,話劇《俗世奇人》劇組迎來兩名
2023-02-23 13:45
原標題:名票相聚《早安京劇》“二月二”龍抬頭暨《早安京劇》創辦六周年樂進京劇研習社嘉年華京劇晚會,日前在中華曲苑舉行。本市京劇名票先
2023-02-23 13:39
原標題:山西金代墓地首次發現極短墓道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考古成果,2022年3月,忻州原平市南頭村村民在耕地時偶然發現古代壁畫墓
2023-02-23 13:53
原標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引題)中華文明起源發展有了新視角新資料(主題)中國文化報記者李佳霖2月22日,中國社會
2023-02-23 10:41
原標題:山西太原:(引題)激活民間收藏力量共建“博物館之城”(主題)朱萌?中國文化報駐山西記者郭志清午后的晉商博物院,靜謐、古老,是
2023-02-23 10:45
原標題:“非遺小傳人”助力文化傳承(圖)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攝影王倩)近日,市少年兒童活動中心成立“非遺小傳人學院”。據悉,“非遺
2023-02-23 10:54
原標題:“大手牽小手”弘揚京劇藝術(圖)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攝影姚文生)日前,“大手牽小手薪火永相傳”之小演員大龍套京劇展演在中華
2023-02-23 10:51
原標題:科幻熱升溫,業內欣喜看到本土文學創作“后浪”奔涌的同時忍不住追問——(引題)下一部《三體》《流浪地球》在哪?(主題)文匯報記
2023-02-23 09:53
原標題:觀眾需要怎樣的藝術家個展?(主題)申城近期幾個此類展覽以不同路徑的探索提供啟示(副題)文匯報記者范昕藝術家個展,是藝術展覽中
2023-02-23 09:47
原標題:2022年“六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光明日報記者李韻王笑妃光明日報北京2月22日電(記者李韻、王笑妃)22日,“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
2023-02-23 09:45
原標題:追根溯源,尋來時路(主題)——“2022年六大考古新發現”印象(副題)光明日報記者李韻王笑妃百萬年、一萬年、五千年、一千年……入
2023-02-23 09:42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歌劇節啟動申報中國文化報訊(記者劉淼)為推動優秀歌劇作品和人才不斷涌現,促進歌劇藝術事業繁榮發展,文化和旅游部、浙
2023-02-23 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