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歷娘承諾,本文不涉及劇透
請放心觀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時隔13年,終于等到了《阿凡達2:水之道》。這一部中,主角們來到了潘多拉星球上的海洋世界,鏡頭也隨之向我們呈現了讓人眼花繚亂的海洋神奇生物。而對于水生生物愛好者來說,最快樂的便是能夠找出這些虛構生物的現實原型,宛如找到了卡梅隆的隱藏彩蛋。
阿凡達之海底世界偽紀錄片(誤)
我們直接快進到潘多拉星球上的海洋世界,一起看看《阿凡達2》中的那些水生生物原型都是啥吧。
島礁族:和森林族長得不一樣
主角一行人為求生離開森林故鄉,向生活在海邊的島礁族尋求庇護。雖然都是潘多拉星球上的居民,但世世代代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島礁族人與森林族人的身體形態存在著一些不同,這些區別從演化的角度上來說都很合理。
島礁族首領|20th Century Studios
島礁族人瞳孔藍色,眼睛較大,這可能利于他們在水下有更好的視野;島礁族人的小臂和小腿都都向外側擴張,這類似魚鰭,能幫助他們增加游動能力;島礁族人的尾巴也更為粗壯,可以像魚尾一樣發揮輔助推進的作用——在電影中,島礁族人見到前來投靠的主角一家時,也質疑他們瘦弱的尾巴沒辦法游泳。
電影中,島礁族人居住的房屋,建造在巨大的樹根上,這一靈感想必是來源于地球上紅樹植物的支柱根。
島礁族居住的住所|20th Century Studios
紅樹植物,簡單來說是一類能泡在海里生長的樹,它們出現在熱帶、亞熱帶的海中潮間帶。為了適應海中海浪拍打、高鹽以及潮間帶低氧的環境,紅樹植物有很多“見招拆招”的絕技。
為了抵御海浪侵蝕,它們長出了錯綜復雜的支柱根;為了輔助呼吸和傳輸氧氣,它們出現了形態各異的呼吸根;為了排出體內的多余鹽分,它們的葉片上分布有鹽腺;為了適應潮間帶生活,它們還演化出了用海漂方式傳播果實的本領。
印尼Berahan Kulon河岸的紅樹林|Aulia Erlangga/CIFOR-ICRAF
將房屋搭在紅樹植物上,對島礁族人來說應該是十分理想的選擇。一方面,紅樹林根系穩固,可以牢固地扎根在灘涂上,這意味著風暴和大浪來襲時,紅樹上的居民也更安全——這在地球上同樣意義重大,紅樹林可以保護堤岸,減少風暴潮對陸地的影響。另一方面,紅樹林和珊瑚礁、海草床并稱為三大典型海洋自然生態系統,紅樹林下生活著豐富的魚蝦蟹生物,可以方便島礁族人捕捉食物。
另外,將房屋搭在巨型紅樹植物的支柱根上,還能方便出行。電影里,島礁族人的坐騎就在房子下的海水中停著待機,出門直接招呼一聲就能上“車”!
伊魯:來自遠古的坐騎
說到出行,就要介紹《阿凡達2》中出現的新“載具”了。主角一家來到島礁族之后,不得不從頭開始學習水下交通工具的使用,最先進入試駕范圍的就是伊魯。
伊魯(Ilu)|20th Century Studios
伊魯富有智慧,也較為容易被馴化,是島礁族人最常馴養的水生伴侶動物,也是最常使用的坐騎之一。
伊魯(Ilu)|20th Century Studios
伊魯身形修長,長有鰭肢和舵狀的尾巴,背部深色而腹部白色,背面和腹部還具有不同的花紋或斑紋,這樣的體型很可能參考了已經滅絕的蛇頸龍。
蛇頸龍復原圖|Dmitry Bogdanov/ Wikimedia
不過,蛇頸龍只有兩對鰭肢,而伊魯則有三對,而且后面兩對鰭肢很大,像張開的翅膀——這兩對鰭肢可能參考了蝠鲼的設定。
蝠鲼|sarah faulwetter/ Flickr
掠波翼龍:會飛的魚,真的存在
如果說伊魯適合日常出行,那么另一種交通工具——掠波翼龍則更適用于戰時,因為它們不僅能潛水,還具備水面滑翔功能。
掠波翼龍Skimwing(tsurak),主角13年前要馴服會飛的鳥,這一次是會飛的魚|20th Century Studios
掠波翼龍身形修長,體長可達到14.6米,身體上半部深色,下半部銀色,橙色的胸鰭和腹鰭帶有黑色的斑紋,掠波翼龍將鰭完全張開時即可在海上滑翔。
掠波翼龍應該同時融合了鱷雀鱔以及飛魚的特征。鱷雀鱔因吻部像鱷魚一樣的長而產滿牙齒而得名,是原產北美的大型肉食魚類。
鱷雀鱔。之前汝州為捕撈入侵的鱷雀鱔抽干湖水的新聞,讓很多人認識了這種大魚|FWC Fish and Wildlife Research Institute/ Flickr
飛魚則是魚類中的滑翔能手,它們依靠寬大的胸鰭(有的種類腹鰭也十分寬大),能夠在海面滑翔一段時間,以此逃脫水中天敵的捕食。
滑翔的飛魚,與掠波翼龍幾乎如出一轍|Tom Benson/ Flickr
而且,大多數魚的尾鰭是上下對稱的,但掠波翼龍的尾鰭卻是上短下長,這種獨特的尾鰭也與飛魚相似。在電影中,掠波翼龍也像飛魚一樣,不斷用尾鰭拍打水面,來獲得滑翔前進的動力。
尾鰭上短下長,你是不是看電影的時候也沒留意到這個|Avatar The Way of Water The Visual Dictionary
阿庫拉鯊:血盆大口的“反派”鯊魚
阿庫拉鯊外形兇猛,在電影里還對主角的兒子發起攻擊,一看就不是溫和的角色。典型的體型和歪型尾的尾巴都說明,阿庫拉鯊魚與鯊魚的關系密切。
阿庫拉鯊(akula)襲擊主角二兒子洛克(Lo"ak)|20th Century Studios
阿拉庫鯊似乎也是多種海洋生物的混搭,其中,身體兩側的黑色條紋配色應該來源于生性兇猛的鼬鯊。鼬鯊是最具攻擊性的鯊魚種類之一,它們體側具有許多褐色斑點和條紋,形似虎紋,所以也被稱為“虎鯊”。
海中巡弋的鼬鯊(Galeocerdo cuvier)|Kevin Bryant/ Flickr
電影中,阿庫拉鯊張開血盆大口追捕獵物的形象也讓人印象深刻,不過,張口捕食的動作和鯊魚不太符合,個人感覺更像是結合了一些蛇類的動作。
許氏棕櫚蝮進行威脅展示|Bernard DUPONT/ Flickr
圖鯤:高度智慧的深海精靈
《阿凡達2》中還出現了一種巨大的海洋生物——圖鯤。根據設定,圖鯤具備高度智慧,能長到70~80米,擁有3對鰭肢,頭部還長有兩個堅硬的像汽車尾翼一樣的頭冠。
圖鯤(Tulkun)|20th Century Studios
圖鯤有細膩的感情,有自己的家族史,也有自己的詩歌和復雜的音樂。它們能和島礁族人交流,也能和一位島礁族人結成終身摯友,并在洄游結束后一起分享各自的經歷。電影中,研究圖鯤的海洋生物專家伊恩·加文(Ian Garvin)認為,圖鯤甚至要比人類還要富有智慧。
圖鯤的設定,應該也參考了多種生物。圖鯤的主體和許多生態特性應該參考了座頭鯨(大翅鯨)——圖鯤那對最大的鰭狀肢與座頭鯨寬大的鰭狀肢十分相似,尤其是那個躍身擊浪(Breaching)的招牌動作。
座頭鯨|Whit Welles / Wikimedia Commons
座頭鯨和圖鯤一樣具有洄游的習性,夏季通常會停留在極地附近的攝食場補充能量,冬季則來到熱帶進行繁殖和育幼。此外,和圖鯤相似,座頭鯨的群體內也存在著許多復雜的歌曲。這些歌曲多由繁殖期的雄鯨吟唱,用來吸引雌性,情歌在同一個種群里通常是單一且共享的,種群內的成員都可以在公共版本上進行輕微的添加、替代、刪除等改編,讓情歌不斷而緩慢地進化。
電影中,圖鯤的腦部還能分泌Amrita——一種能讓人類延年益壽、一瓶能賣到8000萬美金的液體,這一設定則可能是來源于抹香鯨。
抹香鯨|Gabriel Barathieu / Flickr
抹香鯨的頭部儲存著鯨腦油(spermaceti),其主要成分是十六酸鯨臘醇酯,常溫下為清澈的淡黃色液體,和電影中的Amrita十分相似。一頭抹香鯨內鯨腦油的比例會隨著個體長大而增加,一頭抹香鯨所含的鯨腦油最多可達1900升。
現實中,抹香鯨的鯨腦油沒有防止衰老的功效,但在幾個世紀前,它們同樣是一種重要的商品,被用于制作化妝品、紡織品和蠟燭甚至是潤滑油。
抹香鯨鯨腦油。目前還不確定抹香鯨為什么會產生鯨腦油,一般認為抹香鯨可以通過增加局部血液流量鯨腦油融化,或通過吸入冰冷海水讓其凝固,從而改變比重,調節浮力;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鯨腦油可以充當聲波透鏡,起到聚焦及校準抹香鯨發出的聲波的功能|Raphael D. Mazor/ Flickr
和電影里相似,對鯨腦油的需求也催生了18、19世紀瘋狂的抹香鯨捕鯨業。隨著石油勘探技術的進步,石油生產成本降低,在照明和潤滑的用途上逐漸取代了鯨油,捕鯨活動一度減少;然而,直到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暫停商業捕鯨后,抹香鯨的捕鯨活動才真正降低。
今年11月的一項研究,對抹香鯨的種群規模進行了估計:在1710年大規模捕鯨前,抹香鯨的種群數量大約為195萬頭;而到2022年,這個數字僅為84萬頭。
眼花繚亂的海底世界
除了這些炫酷的主角,《阿凡達2》的海底世界里還出現了非常多的具有潘多拉特色、但卻明顯存在著地球影子的生物。
例如,水下成群的像飛魚一般的魚群:
飛魚一般的水下魚群|20th Century Studios
結合了鼻魚及飛魚特征的怪魚a:
主角身后是結合了鼻魚及飛魚特征的怪魚a|20th Century Studios
島礁族的家園樹,靈感可能來自海百合:
島礁族的靈魂樹|20th Century Studios
現實里的海百合|Alexander Vasenin / Wikimedia Commons
逃避反派螃蟹潛水器追捕時,闖入的巨藻森林:
鉆進巨藻森林逃避追捕 | 20th Century Studios
蒙特瑞灣水族館展示的海藻林|Leonard G. / Wikimedia Commons
《阿凡達2》中,潘多拉星球的海洋生物設定得怪誕又合理,給人一種虛擬和現實交錯的感覺——沉浸在潘多拉星球夢幻海底世界的同時,又恍惚置身于地球所擁有的海洋中。
騎著伊魯,穿梭于夢幻的潘多拉水下世界|20th Century Studios
這樣的視角之下,潘多拉星球的那片海,仿佛就是我們在地球上擁有的那片海。此時,地球上的“掠波翼龍”正沖出水面逃避追捕,“伊魯”正在某片海域中愜意巡游,“圖鯤”則回到了熱帶海域哼唱起了情歌。而人與自然的故事,仍在繼續……
作者:Sundayhao
本文來自物種日歷,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系sns@guokr.com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34期)開往春天的列車 上?!⊥踝婧统鍪轮蟆〖帧O德民暖心互助 北京 趙思蕊合奏 山西 李二保豈止有水分?
2022-12-31 07:47
原標題:中國—東盟電影文化周推動雙方影視文化交流合作29日,2022中國—東盟電影文化周在廣西南寧開幕,旨在搭建中國與東盟電影文化交流合作
2022-12-31 05:41
今日臘八原標題:過年序幕拉開!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濃香的臘八粥可口的臘八蒜……當臘八節來臨過年的序幕就此拉開資料圖:中國傳統
2022-12-31 05:50
原標題: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開工12月30日,嘉賓為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培土奠基。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王鵬、施雨
2022-12-31 05:54
原標題:臺灣19所高校注冊率不及六成高教界吁當局推動陸生來臺新華社臺北12月30日電(記者黃揚、趙博)臺灣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日前公布2022學年
2022-12-31 05:53
原標題:原創音樂劇《夜半歌聲》在演藝大世界開啟首輪駐演12月28日晚,緊鄰中華商業第一街——南京路步行街的中國大戲院從內到外換上新“行頭
2022-12-30 16:50
原標題:房山琉璃河遺址入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北京晚報訊(記者陳強牛偉坤)昨天,國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定結果:泥
2022-12-30 15:56
原標題:舞劇《海上夫人》老舍劇場首演(引題)舞蹈家王亞彬肢體語言解讀易卜生(主題)北京晚報訊(記者王潤)昨晚,由王亞彬編導、主演的舞
2022-12-30 15:51
原標題:旅日藝術家吳汝?。鹤尵﹦≡诤M庖挼酶嘀糁行律绫本?2月30日電?中新社記者冉文娟“京劇藝術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可以借助其他藝術
2022-12-30 15:47
原標題:在不確定的世界找尋教育的確定性李百艷教育何為?“承認我們人類所有的復雜性,充分理解他者和我們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學會面對未
2022-12-30 15:46
原標題:過了臘八就是年新民晚報記者王蔚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格一天。勒民間,臘八節又被看作是一年里最后一個
2022-12-30 15:50
原標題:2022最時髦知識點來了!測測你是不是個文化人兒中新網北京12月30日電(劉越)從二十四節氣登上冬奧開幕式,到《蘭亭集序》在太空出圈;
2022-12-30 14:50
原標題:萬達影城熱映《阿凡達2》背后用飛書每兩小時追蹤票房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車輝近日,隨著全國復工復產按下“加速鍵”,作為線下場景消
2022-12-30 14:56
原標題:文旅部:春節期間將廣泛非遺傳承實踐等相關活動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春節、元宵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國家級非遺代表
2022-12-30 14:40
原標題:天影新片《青春幾回合》殺青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由天津電影制片廠出品的青春勵志電影《青春幾回合》近日殺青。影片官方微博發布殺
2022-12-30 14:48
原標題:文旅部推出文創主題聯展活動(引題)梁啟超紀念館多款產品入選(主題)今晚報訊(記者王洋)文化和旅游部政府門戶網站近日特別推出“
2022-12-30 14:37
原標題:《穿靴子的貓2》映后收獲好口碑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由夢工場動畫傾力打造的今冬動畫巨制《穿靴子的貓2》上映后口碑不俗,豆瓣開分8
2022-12-30 13:54
原標題:一幅有滋有味天津衛畫卷徐徐展開(引題)馮驥才《俗世奇人》再續新篇(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俗世奇人(肆)》日前由作家出版
2022-12-30 13:52
原標題:《護衛者》導演接受采訪介紹拍攝幕后故事(引題)白描細碎日常貼近最真現實(主題)今晚報記者劉桂芳幫老人定期買藥,抓偷電瓶的小偷
2022-12-30 13:51
原標題:老字號商品、特色農產品等千件精品上線(引題)“年味天津”年貨節將推出百場直播(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張帆)為進一步塑造“天地
2022-12-30 13:53
原標題:我市2023新年音樂會周六上演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記者從天津交響樂團獲悉,由該團演出的天津市2023新年音樂會將于12月31日19:30在
2022-12-30 13:48
原標題:打著“精進藝能”消費大眾期待,這檔真人秀“贏”了嗎?黃啟哲這幾日,一檔名為《無限超越班》的演藝真人秀“霸占”社交平臺文娛話題
2022-12-30 12:40
原標題:老字號熬出各色臘八粥北京日報訊(記者楊天悅)今天是臘八節,多家餐館早早就開始熬制臘八粥。同和居提前一周開始采買熬制臘八粥所需
2022-12-30 12:47
原標題:大型技能挑戰融媒體節目《天府工匠》重磅登場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29日電記者李娜今晚9點起,由四川省成都市總工會聯合成都市廣播電視臺
2022-12-30 10:55
原標題:《再見老張》的背后小劇場走出“某某某”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近日收官,從繁星戲劇村走出的三位演員——張
2022-12-30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