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觀熱點:過了臘八就是年

時間:2022-12-30 15:50:43    來源:新民晚報    

原標題:過了臘八就是年

新民晚報記者 王蔚


(資料圖片)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格一天。勒民間,臘八節又被看作是一年里最后一個節日,也由此拉開了迎接來年春節的序幕,流傳下“小囡小囡儂覅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的童謠。

中國人過臘八節的習俗由來久遠,從夏商周時期開始就有了農歷十二月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習慣。后來,佛教傳入中國,佛成道日與之融合,又賦予了臘八節雙重意義。

“臘八臘八,冷啊冷啊;看看月亮,圓啊圓啊。”臘八節正處于天寒地凍時節,也是農事空閑的時期。為了豐衣足食、抵御嚴寒,同時也為新舊年交替多增添一眼年味,農耕人家儕會進山打獵,用獵物作供品祭祀祖宗與天地神明,祈福避災。應劭《風俗通》記載,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大雪紛飛臘月到,一年節儉到今朝;積得糧食燒鍋粥,暖暖熱熱度寒宵。”講到臘八節的習俗,喫臘八粥是另外一項重要活動,從古至今很多寺廟儕會舉行臘八節施粥活動。勒普通人家,燒一鍋臘八粥也是流傳千年的風俗。“月亮遮面看人間,臘八節日紅火光;千里冰封雪茫茫,難阻親情聚粥餐。”上海鹿鳴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政偉講,伊拉公司每天勒松江區要為學堂、企事業單位、社區居民提供一萬多人次的膳食,燒臘八粥是“保留節目”。公司還會勒供膳的中小學利用勞技課開展本土飲食文化的推廣與傳承,比方,清明做青團、端午包粽子、七夕炸巧果,臘月燒臘八粥,讓小朋友從小就增強對家鄉美食的認識。伊講,臘八粥取“八”的含義,食材基本上包括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紅棗、蓮子、花生、桂圓等八樣,還可以根據各家的條件有減有增,少幾樣勿要緊,多幾樣更加好,像紅豆、綠豆、黃豆、黑豆、蕓豆等儕可以隨意添加。一般來講,像薏米、花生、紅豆等要先用清水浸泡幾個鐘頭,與大米同時下鍋后燒出來的粥才會更加軟糯。紅棗、桂圓等最好先去核,小囡和老人喫在嘴巴里就更安全、更放心了。

無論天南地北,喫臘八粥的風俗是比較一致的。但是,勒我國北方地區還流傳自制臘八蒜的習俗。勒臘月初八格一天用醋泡蒜,裝進密閉的瓶子、瓦罐里,十天半月就可以開封享用了。這是因為臘八蒜的“蒜”音同“算”,意思是到了臘月年關,有必要拿一年的賬算算清爽,該收的鈔票好早眼收回來了,該還的債也好早眼還忒了。

仲富蘭

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臘”是遠古先民對于創世神的一種祭禮,先民于冬閑時,以農獵收獲物獻祭所有與發明、管理、保護和發展農獵有關的神靈,報功祈福并舉行慶賀活動。臘祭的名稱有一個沿革過程,夏代叫“嘉平”,商代叫“清祀”,周代叫“大蠟”,秦代復稱“嘉平”,漢代又改為“臘”。通常,臘日要祭祀古老的農田之神,伊拉分別是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后稷、農神田官之神、畦神、開路劃疆界之人、坊神、水庸神、貓虎神、昆蟲神等。上起天子下到小民,儕拿臘日當作年節來過,從中可以看出創世神話對年節文化的直接影響。

臘八節不僅是農家節日,也是城里人的一個重要民俗活動節日。一般認為臘日祭祀中出現對水庸神的祭祀,表明城市信仰開始萌芽。水庸即水溝,就是城市出現后的護城河,后來水庸神又進一步演變為城隍神。這也是今朝講創世神話的意義所在,即弘揚傳承其中的優秀和精華部分,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其成為城市進一步發展的精神來源和精神力量之一。

標簽: 從中可以 千里冰封 大雪紛飛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