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抗炎飲食”的說法正在流行,以往人們較為陌生的“抗炎飲食”、“促炎飲食”成了當下的熱門詞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那么,炎癥對健康危害有多大?真的有吃了會促進炎癥反應的食物嗎?真正的抗炎飲食又該怎么吃?
01
什么是“炎癥”?
抗炎飲食中的“炎癥”和我們平時說的“發炎”并不是一回事,我們平時說的發炎多為受傷以后的細菌感染導致的,是免疫系統為了保護身體而出現的急性炎癥反應。
而最近正在流行的“抗炎飲食”是指體內的炎癥環境,是人體內可能存在的慢性炎癥,與人體 C-反應蛋白和白介素的變化相關。
持續性的慢性炎癥會對身體造成傷害,促進癌癥的發生。比如:吸煙-氣管炎-肺癌、胃炎-胃癌、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肝炎-肝癌等。[1]
圖蟲創意
特別是對于老年人,炎性衰老過程中的促炎反應還會**增加阿爾茲海默癥、帕金森病、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肌肉衰減等風險。**如果本身就已經患有慢性疾病,慢性炎癥的影響會更加不利。[2]
雖然慢性炎癥會誘導癌癥的發生,也會危害老年人的健康,但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習慣和飲食模式都能在某種程度上控制炎癥的發展。
02
哪些因素會促進炎癥的發生?
要想健康,認識和避免促炎食物首當其沖。按照膳食炎癥指數評分方法來看,以下 5 種食物都屬于促炎食物:
圖蟲創意
①紅肉:包括我們常吃的豬牛羊肉,攝入過多的紅肉會促進身體炎癥反應的發生,還會增加患 2 型糖尿病、結直腸癌以及肥胖的風險。有 Meta 分析發現:每天增加畜肉攝入 100 克,結直腸癌發病風險會增加 36 %。
②加工肉類:肉類食品在加工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包括 N-亞硝基化合物、多環芳烴類和雜環胺類在內的大量有害物質,過量食用會提高人體的氧化應激水平,產生炎癥反應,最終誘發癌癥,比如煙熏肉、烤肉、火腿、香腸、培根等。
有研究顯示:每天吃 100 g加工肉類便可使結腸或直腸癌的危險性增加 14 %。[1]
③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攝入過多會刺激炎癥分子的表達,比如精細的主食以及含糖較高的食物。
④高鹽飲食:食鹽攝入過高不僅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還會刺激炎癥反應,對靶器官造成損害,比如烹調鹽放的過多、常吃鹽漬肉、咸菜。
圖蟲創意
⑤反式脂肪酸:與較高水平的炎癥標記物比如 C 反應蛋白有關,經常攝入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也會促進炎癥的發生,比如含有起酥油的面包、含有植脂末的奶茶、含有代可可脂的巧克力、含有人造奶油的蛋糕等。
另外,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吸煙、飲酒,也是促進炎癥發生的主要因素。
03
想“抗炎”,要攝入哪些營養?
①茶多酚:茶多酚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腫瘤等多種生理功能,推薦選綠茶。
②膳食纖維:可與致癌物結合,改善腸道健康,刺激腸道產生短鏈脂肪酸,預防結直腸癌。有數據顯示:如果每天從食物中攝取 10 g膳食纖維,可使患結直腸癌的危險性下降10%。[1]
③n-3 脂肪酸:可通過影響花生四烯酸的代謝、提高細胞膜 EPA 和 DHA 脂肪酸的比例抑制炎癥因子轉錄、代謝生成消炎的衍生物等途徑起到抗炎的作用。[3]
④維生素 C:具有抗氧化作用,降低炎癥對細胞的危害。
圖蟲創意
⑤維生素 D:可通過抑制炎性過程減緩癌癥的進化,建議老年人每天補充 15 微克維生素 D 制劑。
另外,要想更好的抗炎,還需要避免肥胖,肥胖可導致代謝紊亂,出現慢性炎癥影響內分泌,升高人體 C-反應蛋白。[1]
判斷是否肥胖可用:BMI=體重(kg)/身高(m)2
年輕人建議將 BMI 控制在 18.5 ~ 23.9 kg/m2,老年人建議 BMI 控制在 20 ~ 26.9 kg/m2。[2]
04
推薦這種飲食模式
飲食對身體免疫具有調節作用,研究顯示地中海膳食模式可降低人群體內炎癥分子的表達水平,有利于抗炎。結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這樣吃:
①主食:全谷物為主,比如糙米、燕麥、玉米、鷹嘴豆等,不過老年人胃腸功能較弱,建議粗細搭配,用全谷物替代 1/3 ~ 1/2 的白米。
②新鮮蔬果:可以補充維生素 C。建議每餐吃 1.5 ~ 2 拳頭熟的蔬菜,多選深色蔬菜,因為這部分蔬菜大多含有黃酮類化合物比如芹菜素、橙皮素、槲皮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可以選擇芹菜、薺菜、紫甘藍等。
水果吃約 4 個拳頭的量,可優先選擇低 GI 的水果,比如草莓、櫻桃、桃、橘子、柚子、蘋果、獼猴桃,放在兩餐之間做加餐。
③水產品:肉類多選擇魚蝦貝類,不僅富含 n-3 不飽和脂肪酸有利于抗炎,還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每周至少吃 2 次魚,每次 1 個手掌心大小,常見的魚可選擇:鱸魚、鰻魚、鮭魚、大蝦等。
圖蟲創意
④畜禽肉、雞蛋、奶類:每天 1 個雞蛋、50 克左右的畜禽肉(約為 3 個手指大小)、300 ~ 500 毫升牛奶或無糖酸奶或 30 ~ 50 克低鹽奶酪。
⑤豆類:推薦每天吃 25 克大豆對應的豆制品,比如 5 個麻將塊大小的北豆腐、1 拳頭豆腐絲。
⑥堅果:建議每天 10 克,比如七八個腰果、杏仁、開心果等。不過,老年人牙口不太好的建議將堅果弄碎后再吃,避免嗆咳。
⑦烹調油:以橄欖油為主,有利于降膽固醇、降血脂。每天控制在 25 ~ 30 克為宜,喝湯的瓷勺 1 勺約為 10 克,每人每天最多 3 勺。
⑧多喝水:男性至少每天喝 1700 毫升,女性 1500 毫升。
總結: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慢性炎癥影響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抗炎飲食”雖然有助于身體健康,但無法代替正規的醫療手段,因此注重飲食的同時,也要定期體檢,如果發現有疾病仍然要遵醫囑進行干預,切勿嘗試僅靠改善飲食來應對疾病。此外,也要積極改掉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抽煙、酗酒、久坐等。
參考文獻:
[1]倪翀,郭世昌,杜琰,曹廣文.飲食營養與炎癥-癌癥危險性的關系[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5,36(10):1117-1122.
[2]楊月欣,葛可佑.中國營養科學全書第2版(下冊)[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
[3] 孫桂菊,柳和春,許登峰等.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抗炎作用和2型糖尿病[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20,15(2):116-119.DOI:10.16117/j.cnki.31-1974/r.202002002.
作者 | 薛慶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注冊營養師 健康管理師 公共營養師
審核 | 高 超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研究員
本文由“科學辟謠平臺”(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來自版權圖庫的圖片,不授權轉載。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中國戲曲文化周:新空間新形式呈現更多精彩中國文化報記者劉淼11月10日,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簡稱“戲曲文化周”)主場活動在北京
2022-11-15 09:45
原標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陶寺遺址博物館主體工程封頂中新網太原11月14日電(任麗娜)14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陶寺遺址博物館主體工
2022-11-15 08:37
原標題:2022年北京中軸線文創大賽終評全部結束中新網北京11月14日電(記者李雙南)日前,“2022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大賽”中的“北京
2022-11-15 08:43
原標題:薩拉烏蘇遺址公布考古新收獲專家建言:重視河流侵蝕,持續研究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14日電(記者李愛平)內蒙古文物學會14日對外消息指,
2022-11-15 08:49
原標題:塑造生動鮮活治河群像,歷史傳奇劇《天下長河》首播引熱議廣州日報記者莫斯其格大河奔涌,九曲連環,萬里黃河,氣象萬千。近日,以黃
2022-11-15 08:27
原標題:《大博弈》小說、劇本、電視劇同時推出接受本報專訪(引題)周梅森:生活對我來說,是一場寫作的馬拉松(主題)著名作家周梅森感慨于
2022-11-15 08:29
近日,《紅樓心解》出版后兩個月,劉廣迎著《說三國論決策》(新華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這兩本書可以說是姊妹書,這既是對文學名著的解讀,
2022-11-15 07:42
原標題:《掃黑行動》真實案件彰顯正義力量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由林德祿執導的電影《掃黑行動》于上周五上映,該片根據多起掃黑除惡真實
2022-11-15 07:44
原標題:《流浪地球2》演員陣容亮相天津日報訊(記者張鋼)日前,《流浪地球2》舉辦發布會官宣演員陣容,除此前曝光的李雪健、吳京外,劉德華
2022-11-15 07:30
原標題:長篇小說《入魂槍》瞄準電競世界北京日報訊(記者路艷霞)魯迅文學獎得主石一楓全新長篇力作《入魂槍》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
2022-11-15 07:48
原標題:走出座席變獨奏公平競爭贏機會(引題)國交為“國之驕子”搭建舞臺(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高倩當一支編制幾十人的交響樂團走上舞臺時,
2022-11-15 07:25
原標題:進博會文物藝術品成交4 9億元(主題)三大國際頂級拍賣行青睞上海市場(副題)新民晚報訊(記者徐翌晟)記者從近日落下帷幕的第五屆中
2022-11-14 16:44
原標題:探索科幻電影的更多可能性(引題)吳京劉德華李雪健齊聚《流浪地球2》(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2020年,電影《流浪地球2》在金雞百花
2022-11-14 15:32
原標題:杭州文旅觀察:大運河廟會為何圈粉“Z世代”?記者王題題中新網杭州11月13日電?一提到廟會,大家更多聯想到的是:那是大伯大媽的最愛
2022-11-14 15:26
原標題:《太空的奇俠基曼》9分鐘動畫短片攬百萬點擊導演劉宇辰:共鳴者越多,做長片信心越足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近期,嗶哩嗶哩國創動畫人扶持
2022-11-14 15:33
原標題:演員滿昱彤:跟著《在希望的田野上》重新認識家鄉齊魯晚報記者李睿黨巍康鄉村振興青春勵志節目《在希望的田野上》每周四晚正在山東衛
2022-11-14 15:36
原標題:“給個5”組合挑戰“壯志凌云”(引題)《我們的歌4》上演交叉團戰(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爽)13日晚,代際類音樂綜藝《我們的歌4》
2022-11-14 15:25
原標題: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發掘獲重要成果(主題)——“田字房”基址用無以辯駁的事實提醒人們勿忘歷史(副題)光明日報記者李韻王笑妃天氣
2022-11-14 09:42
原標題:《趙氏孤兒》古老而現代,講述中國人的境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沈杰群 用音樂劇去講好中國故事,這件事是導演徐俊多年來一直執著堅
2022-11-14 09:33
原標題:芮城與大河共舞(城市味道·行走縣城看中國)人民日報記者劉鑫焱付明麗?在中國的版圖上,滾滾黃河一路向東,沖壺口、躍龍門、過潼關
2022-11-14 09:48
原標題:國潮成熱潮如今,傳統文化在不斷釋放更強活力,國潮形成展現中國文化自信的浪潮,并逐漸融入大眾日常生活。數據顯示,今年9月,國潮品
2022-11-14 09:36
新青年原標題:打開水下“時光寶盒”,他們讓歷史浮出水面《新青年紀錄》“中國@新青年”第3期《海底尋珍》上海·長江口二號沉船水下考古現場
2022-11-14 08:30
原標題: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落幕人民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賀勇、潘俊強)近日,由文旅部和北京市政府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主場活
2022-11-14 08:38
原標題:甘肅“繡郎”穿針引線繡“敦煌”:千年刺繡技藝探傳承新徑中新社蘭州11月13日電?夜幕降臨,42歲的甘肅天水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武山刺
2022-11-14 05:46
原標題:短視頻侵權難題如何解?法學專家從三方面支招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張素)未經許可剪輯影視劇的“剪刀手”“搬運工”頻頻出現,
2022-11-13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