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國戲曲文化周:新空間新形式呈現更多精彩
【資料圖】
中國文化報記者 劉淼
11月10日,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簡稱“戲曲文化周”)主場活動在北京落幕。“曲終人不散”,結束了在北京園博園、中國園林博物館以及市內專業劇場等地的活動后,戲曲文化周還將有更多常態化活動走進基層、社區(村)、校園等,繼續推廣普及戲曲藝術。
這邊廂“海島冰輪初轉騰”,那一處又有“戲韻芳華歌華夏”……作為知名戲曲文化品牌,日前舉辦的中國戲曲文化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和合共美”為年度主題,以戲曲藝術的傳統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助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傳統與現代和合,讓藝術與生活共美。
據了解,本屆戲曲文化周舉辦了演出、論壇、展覽、游戲、市集、裝置藝術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在形式、空間以及傳播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拓展,推動戲曲藝術普及,不斷擦亮“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
一直銳意創新的戲曲文化周,今年更在時空拓展方面下功夫,通過“園林中的戲曲”“劇場里的戲曲”“網絡上的戲曲”三個板塊活動,為戲曲藝術傳播、推廣搭建起“三維”舞臺,突破時間、空間阻隔,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吸引更多受眾。
“園林中的戲曲,戲曲中的園林”一直是戲曲文化周的活動特色。本屆戲曲文化周上,京劇、評劇、昆曲、北京曲劇、河北梆子的經典劇目在園博園內輪番上演。其中,升級后的園博園陽光劇場更加氣派,每天名角兒薈萃、好戲連臺,掌聲、叫好聲不斷,成了眾多戲迷進入園中的首選打卡地;在園博園閩園演出的《古厝西游記》,精簡了傳統的唱腔和對白,融入舞劇、啞劇、雜技、魔術以及京劇特有的表演技巧,讓經典作品在山水之間煥發更蓬勃的生命力。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蘇州暢園上演的微縮版昆曲《玉簪記》,讓觀眾沉浸其中,深切體會昆曲之美。同時,本屆戲曲文化周還在吉祥戲院、正乙祠古戲樓、長安大戲院、中山公園音樂堂等劇場分別為觀眾帶來京劇全本《紅鬃烈馬》、昆曲《牡丹亭》《玉簪記》以及中國戲曲學院優秀教學成果展演、《群英薈萃 星曜爭輝》專場晚會等精彩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戲曲文化周系列活動引來眾多社交媒體平臺、視頻類新媒體平臺以及專業戲劇類平臺等線上新媒體的關注。據統計,微博、抖音、快手、B站等10余家平臺在戲曲文化周期間進行了21場演出直播,瀏覽量超過900萬。隨著戲曲文化周熱度的上升,眾多網絡達人前來游園打卡,并通過自媒體分享他們在戲曲文化周“賞、游、玩、購”的經歷,相關話題的瀏覽量、閱讀量累計超過5000萬。海外媒體也格外關注此次戲曲文化周,120余家海外主流網絡媒體對活動進行了多語種報道或轉載。據統計,本屆戲曲文化周全網全媒總瀏覽量超過3億。
除了精彩的演出,展覽、游戲、市集、裝置藝術等活動也在戲曲文化周期間引游客駐足,讓他們樂在其中。
圖文并茂的北京戲曲文化發展成就展、珍貴的黑膠唱片、唯美的京劇旦角藝術展示,讓不少游客直呼“挖到寶了”。互動挑戰、任務打卡游戲則吸引更多家庭參與。活動期間,許多父母帶著孩子穿梭于園內,尋找“關公”“岳飛”“梁紅玉”,在游戲中學習戲曲知識。一位家長感慨地說:“本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刷新了我對戲曲的認知。除了看演出,還能自己動手參與活動,孩子玩得開心,收獲也很大,在他們心中種下了戲曲的種子。”
此外,戲曲文化周在中央民族大學豐臺校區特別設置了專場專區,組織開展主題演出、戲曲游園會等特色活動,促進戲曲文化在年輕人等各類群體中的傳播。“小戲臺”和“戲炫生活 共享小康”主題活動、“嬉戲”親子劇場等戲曲文化周常態活動,還將深入基層社區(村)開展,持續推動戲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中國戲曲文化周:新空間新形式呈現更多精彩中國文化報記者劉淼11月10日,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簡稱“戲曲文化周”)主場活動在北京
2022-11-15 09:45
原標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陶寺遺址博物館主體工程封頂中新網太原11月14日電(任麗娜)14日,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完成,陶寺遺址博物館主體工
2022-11-15 08:37
原標題:2022年北京中軸線文創大賽終評全部結束中新網北京11月14日電(記者李雙南)日前,“2022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大賽”中的“北京
2022-11-15 08:43
原標題:薩拉烏蘇遺址公布考古新收獲專家建言:重視河流侵蝕,持續研究中新網呼和浩特11月14日電(記者李愛平)內蒙古文物學會14日對外消息指,
2022-11-15 08:49
原標題:塑造生動鮮活治河群像,歷史傳奇劇《天下長河》首播引熱議廣州日報記者莫斯其格大河奔涌,九曲連環,萬里黃河,氣象萬千。近日,以黃
2022-11-15 08:27
原標題:《大博弈》小說、劇本、電視劇同時推出接受本報專訪(引題)周梅森:生活對我來說,是一場寫作的馬拉松(主題)著名作家周梅森感慨于
2022-11-15 08:29
近日,《紅樓心解》出版后兩個月,劉廣迎著《說三國論決策》(新華出版社2022年9月)出版。這兩本書可以說是姊妹書,這既是對文學名著的解讀,
2022-11-15 07:42
原標題:《掃黑行動》真實案件彰顯正義力量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由林德祿執導的電影《掃黑行動》于上周五上映,該片根據多起掃黑除惡真實
2022-11-15 07:44
原標題:《流浪地球2》演員陣容亮相天津日報訊(記者張鋼)日前,《流浪地球2》舉辦發布會官宣演員陣容,除此前曝光的李雪健、吳京外,劉德華
2022-11-15 07:30
原標題:長篇小說《入魂槍》瞄準電競世界北京日報訊(記者路艷霞)魯迅文學獎得主石一楓全新長篇力作《入魂槍》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
2022-11-15 07:48
原標題:走出座席變獨奏公平競爭贏機會(引題)國交為“國之驕子”搭建舞臺(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高倩當一支編制幾十人的交響樂團走上舞臺時,
2022-11-15 07:25
原標題:進博會文物藝術品成交4 9億元(主題)三大國際頂級拍賣行青睞上海市場(副題)新民晚報訊(記者徐翌晟)記者從近日落下帷幕的第五屆中
2022-11-14 16:44
原標題:探索科幻電影的更多可能性(引題)吳京劉德華李雪健齊聚《流浪地球2》(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2020年,電影《流浪地球2》在金雞百花
2022-11-14 15:32
原標題:杭州文旅觀察:大運河廟會為何圈粉“Z世代”?記者王題題中新網杭州11月13日電?一提到廟會,大家更多聯想到的是:那是大伯大媽的最愛
2022-11-14 15:26
原標題:《太空的奇俠基曼》9分鐘動畫短片攬百萬點擊導演劉宇辰:共鳴者越多,做長片信心越足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近期,嗶哩嗶哩國創動畫人扶持
2022-11-14 15:33
原標題:演員滿昱彤:跟著《在希望的田野上》重新認識家鄉齊魯晚報記者李睿黨巍康鄉村振興青春勵志節目《在希望的田野上》每周四晚正在山東衛
2022-11-14 15:36
原標題:“給個5”組合挑戰“壯志凌云”(引題)《我們的歌4》上演交叉團戰(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爽)13日晚,代際類音樂綜藝《我們的歌4》
2022-11-14 15:25
原標題: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發掘獲重要成果(主題)——“田字房”基址用無以辯駁的事實提醒人們勿忘歷史(副題)光明日報記者李韻王笑妃天氣
2022-11-14 09:42
原標題:《趙氏孤兒》古老而現代,講述中國人的境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沈杰群 用音樂劇去講好中國故事,這件事是導演徐俊多年來一直執著堅
2022-11-14 09:33
原標題:芮城與大河共舞(城市味道·行走縣城看中國)人民日報記者劉鑫焱付明麗?在中國的版圖上,滾滾黃河一路向東,沖壺口、躍龍門、過潼關
2022-11-14 09:48
原標題:國潮成熱潮如今,傳統文化在不斷釋放更強活力,國潮形成展現中國文化自信的浪潮,并逐漸融入大眾日常生活。數據顯示,今年9月,國潮品
2022-11-14 09:36
新青年原標題:打開水下“時光寶盒”,他們讓歷史浮出水面《新青年紀錄》“中國@新青年”第3期《海底尋珍》上海·長江口二號沉船水下考古現場
2022-11-14 08:30
原標題: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落幕人民日報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賀勇、潘俊強)近日,由文旅部和北京市政府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主場活
2022-11-14 08:38
原標題:甘肅“繡郎”穿針引線繡“敦煌”:千年刺繡技藝探傳承新徑中新社蘭州11月13日電?夜幕降臨,42歲的甘肅天水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武山刺
2022-11-14 05:46
原標題:短視頻侵權難題如何解?法學專家從三方面支招中新網北京11月13日電(記者張素)未經許可剪輯影視劇的“剪刀手”“搬運工”頻頻出現,
2022-11-13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