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世界視訊!水中的魚能不能聽到岸上人說話聲?

時間:2022-10-20 15:35:25    來源:科普中國網    

在尋找釣點的時候,我們都會建議找安靜、偏僻的位置,在垂釣時很多釣友也是輕手輕腳,說話小聲,怕把魚嚇跑了。大的噪音確實會嚇到魚,那么人站在岸邊正常說話的聲音,魚能聽到嗎,魚聽到聲音也會逃跑嗎?


【資料圖】

魚會不會受到聲音的驚嚇,首先要知道水中的魚能不能聽到岸上人說話的聲音。魚兒也有耳朵,不過它們的耳朵和人的構造大不相同。確切的說魚有內耳,沒有中耳、外耳,魚的內耳在頭骨里,只有打開頭骨才能看到。構造不同,不過功能和人類一樣:一是接收聲音,二是維持身體平衡。

所以,理論上來說魚是可以聽到聲音的。不過聲音在水中傳播和在空氣中不同。水這種介質,密度比空氣大,不同水層溫度不同,聲音在其中的傳播也不同,會發生折射。另外,聲波從空氣傳入水中后,會有很大的損失,也就是說在岸上聽到聲音很大,等傳到水里聲音就會小很多。會游泳、潛水的朋友應該會有這種體會,當我們的頭部沒入水中,岸上有人向你喊叫,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看到對方嘴巴開合,但是聽不到聲音。

因此,除非岸邊的聲音很大,水中的魚才能聽見,我們正常說話走路的聲音,魚在水中基本聽不到。那么這是不是說明我們找釣點時,尋找安靜的地方是錯誤的呢?

并不是這樣,因為魚還有一個陸上動物沒有的器官,叫做側線。這條側線在魚的兩側各有一條,從頭后方一直延伸到尾部。側線呈溝狀或管狀,里面充滿了粘液,粘液中浸潤著豐富的感覺神經。側線能對低頻聲起反應,聲波進入水中,會使水發生震動,這些震動會被魚的側線感知到,也就是說對很低的聲音,甚至人聽不到的微小聲音,它們都能感知到。

也就是說我們在岸邊說話,走動的聲音,水中的魚都能感知到。不過魚兒感知到之后,能不能把這些和危險聯系起來,進而逃跑,這是最重要的。就像我們聽到聲音后,熟悉的聲音或者比比較緩和的聲音,我們感覺不到危險,不會躲避,如果是很刺耳的聲音或者車輛鳴笛的聲音,我們知道有危險,就會加以躲避。

如果魚生活在經常有嘈雜聲音的水域,例如水邊有公路、火車道等,這些噪音魚兒經常感知到,并且沒有危險,當它們適應之后,我們在岸邊釣魚,說話、走動的聲音比之車鳴小多了,魚兒感知到之后也不以為意,當然不會逃跑了。反之,如果魚兒生活的水域很偏僻,常年比較安靜,這時候我們到岸邊垂釣,說話的聲音可能就會引起魚兒的警惕,魚就會逃跑或者停止進食。

所以說,我們是否選擇僻靜的地方作為釣點,我們在岸邊的活動會不會嚇到魚,要看魚兒生活的水域環境如何,要區分對待,不能一刀切。就像兩口子,老公總是打呼嚕,老婆已經習慣了,突然老公不打呼嚕了,老婆反而睡不著覺了。

另外,不同的魚兒對于震動的感知也是不同的。例如,我們在打窩時把窩料團成球扔進水中,聲音比較大,需要過一段時間才會有魚吃餌。這種情況在釣鯉魚、鯽魚等底層魚時非常明顯,這就是因為這些底層魚長時間生活在水底,水底比之水面要安靜很多,因此它們對于聲音的震動就更加的敏感,打窩的聲音就足以驚嚇到它們。而當我們在釣翹嘴、紅尾這類兇猛的魚類時,反而要加大打窩頻率,用聲音把魚吸引過來。這就是因為這些魚主要捕食小魚、小蝦,這些小魚小蝦在水中活動引起的聲音會吸引它們,當我們打窩時引起的震動,會讓這些魚以為是小魚、小蝦在活動,自然就會把它們吸引過來。

總結來說,我們釣魚是不是要保持安靜,如何去打窩等都需要根據垂釣環境和目標魚種來確定。不用害怕把魚嚇跑了,而不敢說話,甚至和身邊的釣友交流都不敢出聲,只能通過短信聯系,那就有點過了。

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來評論區留言。關注CHN九象科技,通過科普,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有太多奇妙無比的事情。

標簽: 聽到聲音 也就是說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