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家”與“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周南·桃夭》的美好詩句,激發起人們對仲春夭桃、男婚女嫁、家庭美滿、瓜瓞綿綿的美好想象。
從這首詩來看,家庭的第一要義是婚姻。人類的婚姻大事當然茲事體大:本能、習俗、倫理、制度、科學都把婚姻看作終身大事,因為如果沒有婚姻就沒有人類自身的繁殖和生產,人類這個物種就無法優生優育,就無法在文明的道路上行穩致遠。從蒙昧時代的原始群婚、血緣婚姻,到野蠻時代的搶婚、走婚、族外婚姻、對偶婚姻,到文明時代的一夫一妻制度,人類對婚姻形式的不斷探索,表明現代智人經過感性體悟、知性積累、理性選擇、德性引導、靈性活力的融會貫通,走出了靈長動物本能繁衍、優勝劣汰、自然進化的階段,進入了這個階段:“只有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夫妻倫常是家庭秩序與規則的第一推動力,從夫為妻綱到夫妻平等,從父為子綱到“多年父子成兄弟”,從兄友弟恭到“四海之內皆兄弟”,人類文明的光亮照耀到生活的每個角落。家庭與婚姻相伴相隨,平等與人性水乳交融,確實應該成為家庭生活的常態化。
從“家”的字源義來看,“家”的第一要義是安全和財產。家,會意兼形聲字,從宀(房屋的象形),豭(牡豕)既表音又表意。這就是說,“家”能提供安全保障,同時還有喂養的豬作為物質生活保障。有巢氏開創了巢居文明,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由此可見,“家”的最初形式可能是巢,“家”是人們避開蛇蟲襲擊、尋求安全保障的不二之選。印度尼西亞東部巴布亞省的科羅威人,把房子建在十幾米高的樹上,似乎是今天的“有巢氏”。在此之前,人們通過采集、狩獵獲取食物,無暇考慮安全保障和物質保障,也就完全沒有“家”的概念。生活在南部非洲卡拉哈里沙漠的半干旱地區的布須曼人以采集、狩獵為生,沒有私有財產,往往就在沙漠之上側臥,現在的居所多為就地取材建成的茅草屋。而南部非洲的霍屯督人、東非的馬賽人進入畜牧階段,有家有室有財產,已經具備初步的安全、財產意識。進入文明時代,“風能進,雨能進,國王不能進”的諺語逐步成為人們的共識,意味著個人和家庭有著不容權力侵犯的神圣權利,意味著生命安全、財產安全是人類社會建立秩序、激發創造力、創造財富、造福人類、保障尊嚴的必要前提。
從“家”的社會意義來看,“家”是最小的社會組織形式,是個人隱私的保護者,是物質財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習俗、規則、秩序、倫理、道德、信仰的孵化器和傳播者,是家國同構意識的觸發者。家風、家教會向社會傳播,“家和萬事興”成為流傳千古的格言,保守家庭私密與家庭成員的尊嚴息息相關,耕讀傳家成為農耕文明時代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經典模式,“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表明家庭秩序向社會輻射,從以血親—宗法關系來統領的諸侯有國、大夫有家的家國同構,到國土、人民和政府三個要素組成現代國家,就這樣由小到大,由近及遠,由有形到無形,家成為人類社會由蒙昧、野蠻向文明不斷演進的第一推手。
從“庭”的字源義來看,“庭”的本義指房屋的正室(“嘗獨立,鯉趨而過庭”),后多指堂階前的院子(“黎明即起,灑掃庭除”)。院子是一個家庭的獨有領地,用籬笆、磚墻等與鄰居隔開。“有好籬笆才有好鄰居”的詩句表明,明確雙方邊界、明晰界限意識是處理好相互關系的必要前提,尊重私有產權、尊重對方領地才有可能鄰里和睦。
如果說“家”側重指家庭成員的棲居之所,那么“庭”則側重指家庭成員活動、交往、游戲、讀書的場所,而“家庭”則是一種以血緣為基礎、具有情感紐帶的社會單元,以共同的住處、經濟合作和繁衍后代為特征。當然,家庭更是親情的所在、情感的慰藉,是游子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詩人吟詠的文學母題——“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是歌手深情吟唱的不老話題——“我想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蘇祖祥)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家”與“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周南·桃夭》的美好詩句,激發起人們對仲春夭桃、男婚女嫁、家
2022-10-19 15:37
原標題:兩年發展自成風格(引題)B站自制劇,有點新東西(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劉雨涵網劇《三悅有了新工作》即將收官,這部剛剛在9月底上新的作
2022-10-19 15:25
原標題:評說詩圣前不妨研讀幾首杜詩杜甫又上熱搜了。細想來,古代大詩人里,可能還真沒有比杜甫更具“熱搜體質”的。歷數最近兩年他上過的熱
2022-10-19 15:39
原標題:新劇角色有些“離經叛道”(引題)姚晨的大女主味道變了(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宋說這一次,演員姚晨在熒屏上“叛逆”了一把。在電視劇《
2022-10-19 15:46
原標題:元人雜劇的雙璧馬致遠《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為《元曲選》一書壓卷之作,故置于卷首。此劇借昭君出塞故事,影射漢人在元代所遭受的屈辱
2022-10-19 15:40
原標題:西藏傳統文化藝術展在北京開幕三百余件(套)展品展示藏地文化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電(陳建新)“雪域星光——西藏傳統文化藝術展”18
2022-10-19 09:40
原標題:日本“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啟動(引題)中日作家共話科幻文學(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電(張鵬禹、黃雨寒)近日,由中國作家協會支持
2022-10-19 09:47
原標題:蘇東坡: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調整姿勢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顏愈少,微
2022-10-19 09:32
原標題:首都城市建設十年映像展舉辦人民日報海外版電(記者黃敬惟)《喜迎二十大?檔案頌輝煌——首都城市建設十年映像》展日前在北京市檔案
2022-10-19 08:45
原標題:“中國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東京開幕中新網廣州10月18日電(記者程景偉)據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18日消息,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
2022-10-19 08:45
原標題:世遺之城福建泉州發現一明代古鐘距今418年中新網泉州10月18日電(記者孫虹)在世界遺產城市福建泉州,香火鼎盛的通淮關岳廟是閩南最負
2022-10-19 08:34
原標題:《珠峰尋芯記》:從尋“芯”之途到尋“心”之旅喝1000年前冰化的雪水,睡在零下20攝氏度的冰面上,2022年5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采
2022-10-19 08:37
《鬼滅之刃》官方10月15日公開了新情報,動畫第三季鍛刀村篇的新情報將于12月公開。根據官方公開的新情報,《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將于12
2022-10-19 08:06
鷹角網絡旗下手游《明日方舟》改編動畫《明日方舟:黎明前奏》今日公開了第一彈角色視覺圖,以及中日配音演員陣容,該動畫將于2022年10月29
2022-10-19 08:06
原標題:日本“中國文學讀者俱樂部”啟動(主題)中日作家共話科幻文學(副題)人民日報海外版電(張鵬禹、黃雨寒)近日,由中國作家協會支持
2022-10-19 07:46
深觀察原標題:國產動畫形成熱潮李小健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動畫創作與生產持續呈現穩步發展的良好態勢,在產量和質量方面都有明顯提升,類型
2022-10-19 07:24
原標題:百件清代江南女性文物亮相大博遼寧日報訊記者郭平報道10月9日,由大連博物館與湖州博物館聯合推出的“三月花一世念——清代江南女性的
2022-10-18 16:41
原標題:TVB臺慶劇《上車家族》開播(主題)幽默講述買房甜酸苦辣(副題)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繼首部臺慶劇《美麗戰場》于10月3日開播后,2022
2022-10-18 16:25
原標題:霓裳同詠話人生岳強說起湖廣會館,也許你感到陌生,因為它的繁盛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如果說起在那里上演的戲曲節目,也許你會莞爾
2022-10-18 16:29
原標題:入詩入畫的東方美學大展臺(引題)?文化綜藝永遠在創新(主題)近日,隨著《詩畫中國》《閃耀吧!中華文明》等嶄新的文化節目陸續播
2022-10-18 15:39
原標題:先農壇為何要建齋宮?李忠義賈建中聊起天壇的齋宮,許多人都能津津有味地侃上半天,尤其是兩道御河的傳說。但談起先農壇的齋宮(即慶
2022-10-18 15:31
原標題:彈幕,為何能讓屏幕“飄”起來?大眾日報記者于國鵬現在只要在網上、手機上看視頻,不管你喜歡不喜歡,一般來說總免不了和彈幕打交道
2022-10-18 15:29
原標題:脫口秀的未來在哪里?大眾日報記者朱子鈺大眾日報實習生陳晶晶從不溫不火到人盡皆知,山東籍脫口秀演員孟川只用了六分半的時間——在
2022-10-18 15:26
原標題:真人秀做引子,長短視頻+直播探索“拓圈”(引題)?綜藝《聲聲如夏花》嘗試定義音樂主播職業標準(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快手綜藝
2022-10-18 15:32
原標題:天長地久的傳統遺存《留住手藝》鹽野米松著英珂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楊秀云春晨,微雨后,寶釵的丫頭黃鶯兒和蕊官結伴去找黛玉取薔薇
2022-10-18 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