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今亮點!什么是非致危性判定?|科普小課堂

時間:2022-07-02 09:35:06    來源:科普中國網    


(資料圖)

引言:非致危性判定旨在通過科學研究,評估貿易是否會對物種的生存產生負面(或有害)影響。它在瀕危物種的貿易和保護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受威脅和瀕危物種的國際貿易,在頒發任何貿易許可證之前,必須進行非致危性判定

非致危性判定(Non-Detriment Finding,NDF)是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重要工具之一,其目的是通過科學研究,評估貿易是否會對物種的生存產生負面(或有害)影響。它在瀕危物種的貿易和保護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CITES規定:受威脅和瀕危物種的國際貿易,在頒發任何貿易許可證之前,必須進行非致危性判定(NDF)。這是一項以科學為基礎的研究,評估任何貿易是否會對該物種的生存產生負面(或有害)影響。不僅如此,該研究還著眼于貿易是否會讓特定物種的數量在其范圍內保持不變,并保持在“與其在生態系統中所扮演的角色相一致”的水平上。

CITES的184個締約國同意,只有“按照公約規定”,才能允許對其附錄中所列物種進行貿易。每一個締約方都有一個管理當局和一個科學當局。在管理當局批準出口任何野生標本之前,科學當局必須確認出口不會損害該物種的生存。

2022年5月30日,CITES秘書處發布將對NDF進行審查。本次審查將密切關注在實踐中如何開展NDF的各個方面。在過去的五十年里,CITES的制定過程不斷完善。2019年,在CITES締約方大會的最后一次會議上,決定需要審查并在必要時進行更新的現行執行NDF指南。

歐洲聯盟、德國和瑞士(CITES所有締約方)已為這次審查提供資金。它將由CITES秘書處管理,并聽取動植物委員會的建議,匯集CITES締約方、各國和專門機構的專業知識。

該項目將加強CITES締約方的能力,特別是CITES所列物種分布國的能力,使NDF能夠利用現有的最佳科學,同時開放所有知識來源,包括當地、傳統和利益攸關方的知識。NDF指南將經過嚴格的實地測試,以確保其適用于能力有限的締約方。它將討論制作NDF的一般過程,以及與共享海洋種群、遷徙物種、鳥類、無脊椎動物、生產木材的樹木和非木材植物物種有關的物種特定方面。

為聯合國十年生態系統恢復做貢獻,CITES締約方和感興趣的利益相關者,將從2024年開始,獲得一套全面和更新的工具和材料,確保野生物種的國際貿易不損害其生存,并符合其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整理:徐艷君

審核:Linda

標簽: 瀕危物種 國際貿易 生態系統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