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神十三航天員即將回家!這次著陸場,為何借“東風”?

時間:2022-04-14 15:48:36    來源:科普中國網    

“在返回艙著陸過程中,著陸場系統將發揮重要作用。該系統負責飛船返回艙的返回測量、搜索尋找和航天員的營救。”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說道。

神舟十三號回家進入倒計時

王亞平跳著繩逐漸“起飛”,實力演繹“回家前高興到飛起”……這幾天,一段關于“‘太空出差三人組’回家前在忙啥?”的視頻引發關注,大家紛紛留言:“歡迎三位英雄回家!”

(視頻截圖來源:中國載人航天微信公眾號)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搭乘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進入天和核心艙,成為入住中國空間站的第二批航天員。

約180天的太空飛行中,他們在地面科技人員支持下,圓滿完成了2次出艙活動、2次“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活動,開展了多項科學技術試驗與應用項目。如今,他們正在緊張有序地為飛船返回做準備工作,并將按計劃于4月中旬啟程回家。

據了解,此次神舟十二號航天員不再是在過去常用的四子王旗主著陸場著陸,而是在副著陸場,即東風著陸場著陸。

與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返回相比,這次最大的亮點——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方案,所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將上演“速度與激情”。從計劃來看,返回速度可能要快一點,也就是在太空飛行的時間可能短一點。

Q1

為什么選擇東風著陸場?

位于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的東風著陸場區地形多樣,有沙漠、戈壁、山地,基本涵蓋了需要進行試驗的各種著陸地形,其實踐意義非常大。

“轉正”前,東風著陸場一直作為四子王旗著陸場的備用著陸場。2016年6月26日,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返回。這是東風著陸場首次在載人航天工程中啟用。此后,東風著陸場“露臉”的次數就變多了。

2021年9月17日13時30分許,神舟十二號返回艙就在東風著陸場安全降落,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安全返回地面。

(動圖來源:央視網 )

Q2

為何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

都選擇在東風著陸場著陸?

與四子王旗著陸場相比,東風著陸場有哪些優勢呢?

● 僅需一支搜救力量即可滿足各任務段的搜救任務需求。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副總設計師卞韓城曾經介紹說,依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建設東風著陸場,部署一支搜救力量,就可在發射、運行、返回各個任務段執行多樣化搜救任務,不僅可以搜救飛船回收艙,還可以搜索火箭殘骸和完成航天員應急搜救任務常態化值守。

東風著陸場總面積約13000平方公里,西區主要以戈壁地形為主,有利于搜救車輛通行;東區地形較為復雜,主要地形特征有軟戈壁、梭梭林、鹽堿地、草湖等,具有地域遼闊、人煙稀少的特點,平坦的地勢利于直升機快速搜索與降落,能夠實現“艙落人到”。

(圖片來源:央視網截圖)

● 建設維持費用低,搜救能力強。

東風著陸場到處都是沙漠、戈壁、山地,具有維護費用低、方便展開搜救、有利治療、氣候穩定、后勤保障能力強、不影響當地經濟等特點。

依托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人力資源和測控、通信、氣象、醫療、運輸與后勤保障等設施設備,更好地統籌利用資源,既可降低著陸場建設和維持費用,又可保持強大搜救能力。

● 可帶動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東風著陸場位于戈壁荒漠,這里人煙稀少、草場和耕地很少,暫無大規模經濟建設規劃,著陸場不僅不會影響地方原有的經濟建設,還可通過發展航天旅游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從直升機視角看東風著陸場。 圖片來源:新華網)

為了順利迎回3名航天員,近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搜救分隊聯合其他搜救力量,在東風著陸場展開了針對性演練。目前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安全返回。

回家,東風著陸場準備好了!

航天科技探索充滿挑戰

期待神舟十三號圓滿完成任務

全員就位

靜待歸航!

綜合來源:新華網、中國科技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阿拉善廣播電視臺、甘肅發布等

標簽: 載人飛船 載人航天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