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載荷專家桂海潮飛上空問站,成為我國首位戴眼鏡的航天員。其實,隨著載人航天技術進步,尤其是商業太空飛行逐漸普及,太空旅行、太空度假已不再是天方夜譚。未來太空生活注定豐富多彩,那會是什么樣子?到時候,太空人類可能穿戴哪些讓今天的地球人難以想象的奇裝異服?我們不妨從未來太空城開始一探究竟。
球狀太空城更奇妙
(資料圖片)
顧名思義,太空城是人類未來在太空中生活的城市。依據我們現有的技術基礎和主流科幻作品中的合理暢想,在最初階段,太空城很可能做成輪輻狀。這樣有望通過旋轉機構創造令人舒適的重力,造價也會相對較低,可以認為這是如今空間站的擴大版。在這種結構中,人們主要居住在一些“管道”和“車輪輪輻”里,但是視野很窄,身心難免不夠舒適,因此這種太空城很可能只用于過渡階段。
未來太空城很可能以環狀和球狀為主
隨著太空建筑技術進步,球狀大空城最終將登上航天“舞臺中央”。簡單地說,它是一個巨大的空心球體,正中懸浮著通過可控核聚變制造的、照耀到球內每一個角落的人造大陽。
為了產生重力,球狀太空城也在不停地旋轉。只不過,與輪輻狀太空城不同的是,球狀太空城總是繞著一根縱貫南北的軸線旋轉,轉速最快的“赤道”地區重力最大,越往南北“兩極”,重力越會隨著旋轉半徑下降而線性減小,尤其南北“兩極”幾乎是完全失重的。不要覺得失重區域沒用,預計“兩極”地區特別適合建造千層級別的超級大樓,人類日常工作居住區與商業區也將集中在那里。而重力適中、溫暖舒適的體驗區將更多地作為度假區和生態區。
那么在這樣的太空城里,人類的生活將變成什么樣子呢?
防曬墨鏡不可少
未來太空城里,最迷人的當然是度假區。那里沒有摩天大樓,有的是安靜和諧的生態系統。依靠可控核聚變供能,凈化空氣和持續供水不在話下,那么度假區有可能分布著森林、草坪和花鳥魚蟲,顯得生機盎然。
此外,為了讓人們有足夠的水資源和更舒適的體驗,球狀太空城中有望創造出“赤道環海”。站在海邊,人們可以看到環狀人工海洋沿著球面向兩側延伸,甚至橫跨太陽,升上天空,壯美震撼心靈。
不過,這里的生活環境畢竟跟地球上不一樣。比如,這里應該沒有夜晚,沒有日出和夕陽,而是一直處于光芒照射之下,因此防曬成了每個人必須直面的難題。屆時,你會發現:每個出門的人都戴著一副可愛的特制墨鏡,材料必然比地球上的同類進一步強化,防輻射性能更佳。
由于這里沒有四季之分,大衣棉襖似乎用不上。但太空中突發情況難以預料,作為應對緊急停電的戰略儲備物資,它們最好壓在衣柜最底層。
新一代材料結構和能源供給模式有望造就內部環境優美的太空城
衣著秀發防尷尬
雖說度假區溫馨舒適,但人類能夠利用的空間資源畢竟有限,而且在重力區搞建設比較困難,因此絕大多數人應該活動在“兩極”附近,體驗失重。
一直以來,地球上的絕大多數服裝是在重力環境中設計的,上方收緊,下方開敞,尤其是披風、裙子等。但這些衣服一旦遇到失重環境,恐怕就沒那么體面了。即便一些科研人員設想過通過固定裝置讓這些衣服保持在地球上的穿著形態,它們也很難避免尷尬——既然沒重力了,那么空間里也就沒有絕對的上下之分,你的頭和腳可能同時對著不同人的眼睛……
在太空城“兩極”,所有外衣都有共同需求——全方位收口,從而實現“360度無懈可擊”。除了衣服之外,美女們的秀發同樣面臨失重困擾。如果不想讓自己的發型時刻體驗“風中凌亂”,發膠和帽子將是必備神器。
防撞套裝助飛翔
一旦太空城新居民出家門逛商場,立刻就會發現新的驚喜。
在重力較大的地方,我們貼地行走,在地面摩擦力作用下隨時控制速度和方向,但是換了不同重力環境中的商場,情況就變得有趣起來。
顯然,高大的商場不可能全建在重力區,那么商品就會不同程度地懸浮在空中,人多半也是如此,所以顧客在交易和遛彎時反而很快捷——飛來飛去成為主流。不過,人在飛的過程中很難保證隨時都能找到附著物,調整飛行的方向和速度,那么碰撞就變成了“家常便飯”。為了保證人身安全,商場不僅要在結構材料上做好緩沖,還有必要提醒顧客穿戴好防撞套裝。
未來太空城居民少不了飛來飛去
同理,人們每次出門逛街,都酷似卡丁車之旅。因此,無論是在建筑內部通道,還是在相對寬闊的室外,人們身上穿戴著類似激光雷達、紅外感應器等測距防撞設備,衣著材質做好緩沖準備,都是必不可少的。
背“房”客與“長臂猿”
除了種種“不便”外,失重的居住環境也少不了值得稱道的地方。比如,睡覺不依賴床,穩定溫和的溫控環境下不用考慮遮風擋雨,于是住宅不再是必需品了。理論上,背包也許是太空居民的全部家當,完全可以拉出防輻射溫控睡袋,自由自在地“露宿街頭”。
但是請注意,飄浮狀態的人體相對于太空城中心是靜止的,而有重力的度假區地表相對于太空城中心是高速狀態,萬一居民從失重區域飄到度假區,無異于撞向高速行駛的列車,危險是不言自明的。
這樣看來,背包中起碼要增加兩款設備,一是將自己固定在某個建筑物上的繩索,二是可以在飄浮狀態調節自身速度的推力矢量裝置,類似當前艙外航天服上的背包動力設備。
與之對應的是,建筑物外墻有必要提供接口,提供“掛票”,允許人們安全睡眠。某些時段,建筑物外部將展現出這樣一幅景象——無數棟太空城建筑物好像長著觸須,連接著無數個睡袋。而人們在這些建筑物之間穿行時,不適合飛起來沖撞推擠,往往要抓住特定裝置,好像是在樹枝間游蕩的長臂猿。
以上這些只是有關太空城生活的一小部分暢想,未來太空生活到底會是什么樣?相信時間會給我們更多驚喜。(作者:焦毅)
標簽:
上一篇:健康用眼,褚仁遠教授為您支三招!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探訪正在發掘中的北京新宮遺址(引題)夏商周的北京待解的謎團
2023-06-13 16:54
原標題:從《國家寶藏》到《何以中國》(引題)文博類綜藝為何有“炸裂
2023-06-13 16:36
原標題:新作《怪物》獲得第76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引題)是枝裕和
2023-06-13 15:44
原標題:心懷老習俗——傳年畫的世家在天津市西青區的楊柳青霍氏古一張
2023-06-13 15:56
原標題:制片人張萌回應:《后浪》話題和爭議并存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
2023-06-13 15:33
原標題:致力學術傳承青年學者共論“當代儒學之思”中新網北京6月13日
2023-06-13 14:42
原標題: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次設立科幻電影周(引題)虛擬世界里電影如何
2023-06-13 14:39
原標題:以國際視角講述音樂故事《音樂史》出版助力藝術普及中新網北京
2023-06-13 14:50
原標題:23博納新片發布會在上海舉行(引題)《紅海行動2》“深入海底
2023-06-13 14:51
原標題:土家吊腳樓:榫卯技藝傳承展現山鄉風情6月10日,木匠在湖北省
2023-06-13 14:34
原標題:甘肅72處巖畫文物完成數字化已建成數字影像數據庫據敦煌研究院
2023-06-13 13:47
原標題:人藝推出“人藝之友日”活動曹禺劇場內連過道臺階都坐滿人(引
2023-06-13 13:40
原標題:家庭情感劇“返璞歸真”重新贏得觀眾(引題)導演劉新:《熟年
2023-06-13 13:45
原標題:【讓文物活起來】國寶有靈·文物日歷(2023年6月12日-6月18日
2023-06-13 13:38
原標題:金爵獎開幕論壇探討中國電影的未來之路:(引題)觀眾需要會講
2023-06-13 13:33
原標題:音樂類綜藝:為培養年輕人提供舞臺光明日報記者牛夢笛2023年,
2023-06-13 11:43
原標題:《夢中的那片海》收視熱度創新高青年奮斗群像引發共鳴討論中新
2023-06-13 09:49
原標題:劇本娛樂何以成為“Z世代”的“新寵”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夏瑾
2023-06-13 09:42
原標題:2023(癸卯)年公祭伏羲大典6月22日甘肅天水舉行觀古鑒今述伏
2023-06-13 09:51
原標題:電影《遠山花開》演繹蘇陜協作人民日報西安6月12日電(記者龔
2023-06-13 09:52
原標題:《三體》電視劇導演等受聘為成都世界科幻大會推廣大使中新網成
2023-06-13 09:36
原標題:知名女星從樓梯摔下身亡,年僅29歲……母親決定捐贈其器官據韓
2023-06-13 08:55
原標題:紀錄片《何以嶺南古粵探源》播出人民日報廣州6月12日電(記者
2023-06-13 08:32
原標題:野山書店:從附近出發看見更大的世界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王
2023-06-13 08:43
2023年6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學、抖音集團在國家圖書館舉行簽
2023-06-13 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