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野山書店:從附近出發看見更大的世界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軍利?
(資料圖片)
“從這里出發,看見附近,和更大的世界聯系在一起。”5月28日,李迪斐和妻子在離家步行10分鐘的社區底商開了一家書店,使用面積只有20多平方米。他們的營業時間也很“任性”,周二至周五只有晚上營業3個小時,周六日才會全天開門迎接讀者。
書店坐落在遠離桂林市中心的小餐館、小超市和五金店之間,對面的樓盤還未完全收尾。走進書店就能聞到撲面而來的紙張香味,立在眼前的是定期更新的圖書小展,第一期以“書店的燈光”為主題,收集了50本關于書店的書,為大家介紹世界各地的書店故事。
“這就是書店的自我介紹,希望通過這些展出的圖書讓走進來的人了解我們究竟是怎樣一家書店。”李迪斐說。
進入這家書店的很多人是住在附近的居民。這與李迪斐和妻子開這家書店的期待基本吻合。他們關于附近的想法,源于人類學家項飚提出的“重建附近”的概念:每個人都去關注身邊的人,去看第一個把我和更大的世界聯系在一起的500米,不一定交成朋友,只是能夠停下來說幾句話,知道他們的生活安排和自己的生活安排怎么不一樣,對不同生活的人群有更多的同理心,就夠了。
李迪斐觀察到,上班的8小時之外,很多人都會宅在家里追劇、刷綜藝、打游戲,卻忽視了身邊和附近正在發生和變化的一切,“開這樣一家書店就是很好地觀察附近環境的機會。”對社區的居民,李迪斐希望這家書店的存在,能給大家帶來一些不一樣的空氣,茶余飯后,可以來野山書店看書、買書、聊書。
裝修時,李迪斐和妻子經常會到隔壁的五金店借梯子、螺絲刀,也會到附近的店鋪采購物資,一來二去就和周圍店面的老板熟悉起來。書店開業后,有的老板也會帶著孩子來這里逛。“這對我們來說,是很難得的體驗。”更讓他們驚喜的是,播客“各站停車”的主播“小盒子”就住在附近。
3年前,李迪斐和妻子策劃了一檔讀書播客,取名為“最近買了什么書”,收獲了一群聽友。聽說書店即將開業,一位遠在上海的聽友正處于即將入職新公司的間隙,決定來桂林看看。
李迪斐夫妻二人在播客的昵稱是“野兔”和“山豬”,書店的名字,是他們在昵稱中各取一字,名為“野山”。書店里專門設立了播客書架,將播客單集的節目名稱和聽友評論做成展示牌并附上二維碼,將節目中提到的書擺放在一起,這里的背景音是各種類型的播客節目,讀者可以邊看書邊收聽播客。
李迪斐覺得,很多人被獨立書店的氣質吸引,很大程度上跟這個書店店主的風格有關。“獨立書店有意思的是千人千面,并不會完全拘泥于某種約定俗成的規則。”
將書店開在社區底商,只是書店的物理狀態存在于附近。李迪斐坦言,但要想真的留下周圍的讀者,要花上不少心思。在進門的位置是新書展區,“一有新書出來,我們這里一周之內就能看到,這樣才能給每位進店的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也為他們提供了經常進店的理由。”李迪斐一邊說著,一邊把新到的《給邱家瓦的三十封信》放在新書展區,這本書不久前剛剛出現在北京的新書發布會和簽售會上。
《可是我開的是書店》剛剛上市一個星期,野山書店就已經賣了5本,“我們希望能夠讓大家通過我們的選擇,除了看到一些很經典的書以外,也可以盡快觸摸到當下最新出版的一些書。”李迪斐覺得,新書能為讀者觀察當下社會議題提供方向。
李迪斐還從家里的藏書中選出1000多本,供讀者借閱和購買,“在野山書店,不僅可以借到年代較早的圖書,新上市的圖書也可以借閱,如果看了確實喜歡,可以購買。”前兩天,李迪斐還賣掉了對自己意義重大的《等待戈多》,“是當年準備從北京回廣西的時候買的一本,承載了我很多的情緒。有讀者來問我賣不賣,我覺得有時候書和人的相遇也是緣分,如果這本書被更多人喜歡,也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
最近,李迪斐和妻子正忙著策劃“時間盲盒”,一個盲盒里包含一本20世紀出版的二手絕版書、一本以20世紀為題材或者背景的新書,一份印刷于20世紀的舊報紙,一份與時間有關的驚喜文創小物。他們坦言,無論是開書店還是準備盲盒,最消耗精力的就是“選書”,不僅需要在海量書籍中花費時間精挑細選,也考驗著他們對書籍和讀者的感知和理解。
在李迪斐和妻子的努力下,周圍不少讀者都在這里辦了會員卡,成為常客。雖然桂林并不大,但住在書店附近的人去一次市中心也會花一番工夫,野山書店就為他們提供了家門口的閱讀服務,讓他們在閱讀中看到更大的世界。而在這個過程中,李迪斐和妻子也探索著他們日常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
李迪斐喜歡將讀書和爬山相比,他們將書店的口號定為“爬上山頂,看世界”,書店的海報也標注著附近20公里內的爬山去處。“每一本書就是一座山,爬山和閱讀都不是一件特別輕松的事,但當真正完成的時候,就能看見更大的世界。”他希望,未來有機會組織書友一起出游爬山,從野山出發,奔赴山野。
標簽:
上一篇:“古籍智慧圖書館” 來了!三年將完成2.5萬種古籍數字化整理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野山書店:從附近出發看見更大的世界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王
2023-06-13 08:43
2023年6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大學、抖音集團在國家圖書館舉行簽
2023-06-13 08:42
原標題:陳凱歌新作《少年時代》定檔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由陳凱歌執
2023-06-13 08:52
原標題:熊貓郵局迎“大運”近日,在成都市暑襪街的熊貓郵局旗艦店內,
2023-06-13 07:33
原標題: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次設立科幻電影周(引題)虛擬世界里電影如何
2023-06-13 05:45
原標題:《流浪地球》導演郭帆:科幻電影無畏向前中新社上海6月12日電
2023-06-12 19:47
原標題:《哈姆雷特》(引題)舞美中西交融,唱段激情澎湃(主題)王潤
2023-06-12 15:37
原標題: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線下展會昨日閉幕
2023-06-12 14:35
原標題:直擊上海國際電影節(引題)吳京請國際劇組體驗“餃子就酒”(
2023-06-12 14:53
原標題:首場圓滿落幕(引題)舒淇為張學友演唱會拍攝音樂電影(主題)
2023-06-12 14:34
原標題:夜讀丨沒想到,這些都是成語!我們說了許多回“中文之美”,今
2023-06-12 14:56
原標題:動作巨制《莫斯科行動》亮相上影節(主題)張涵予跨境緝匪黃軒
2023-06-12 14:43
原標題:打通五座劇場、八大空間(引題)北京人藝院慶日邀觀眾來“趕集
2023-06-12 13:35
原標題:“北京文物地圖”數據庫發布北京日報訊(記者鹿楊)6月10日是
2023-06-12 13:53
原標題:歷史啟迪智慧——(引題)學習歷史是人生的進階(主題)韓昇歷
2023-06-12 13:53
原標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丨重慶涪陵:非遺購物節打造文旅消費新場景工
2023-06-12 13:40
原標題:新型藝術空間釋放城市自信與活力(文化只眼)許晴在小區停車棚
2023-06-12 13:42
原標題:土家稀奇哥來京開唱大山深處的歌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一筆
2023-06-12 11:34
原標題:世界遺產:青年交流互鑒的新舞臺(看·世界遺產)張朝枝世界遺
2023-06-12 11:52
原標題:銀川市工人文化宮“周末影院”照亮職工8小時以外的幸福工人日
2023-06-12 11:56
原標題:2023第三屆三亞南山非遺節于6月10日-18日舉行工人日報—中工
2023-06-12 11:32
原標題:“‘京’彩文化·青春綻放”文藝行正式啟動(引題)80多名高校
2023-06-12 11:54
原標題:關于《鴟鸮》作者問題的一條材料考辨《詩經·豳風·鴟鸮》本周
2023-06-12 10:53
原標題:北美票房:《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首映奪冠中新社洛杉磯6
2023-06-12 10:55
原標題:上海國際電影節科幻電影周亮相(引題)中國科幻電影人吹響集結
2023-06-12 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