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森林面積2.31億公頃,木本油料、林下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打造森林“糧庫” 讓中國飯碗更“豐盛”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奇
5月初,雨氣朦朧的晨光里,在貴州貴陽開陽縣毛云鄉魯底村的油茶種植基地,村民們已經揮動著鋤頭,種下了一株株油茶樹。隨著種植規模不斷擴大以及油茶樹進入盛產期,優質茶果和茶油產品將從這里產出,走上全國各地家庭的購物車。
“看到店里有野生榛子、椴樹蜜、白樺樹汁等森林綠色食品,就想買一些寄回家,讓家人也感受一下當地特產。”坐落在小興安嶺的“林都”伊春在今年“五一”假期迎接來自各地的游客,不少游客被街邊的山區特產小店吸引,選購了森林食品。
從糧油、水果,到香料、野菜、肉類,森林為人們提供著源源不斷的食物資源。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樹立大食物觀,加快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分領域制定實施方案。
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碳庫。從我國目前的產業發展狀況來看,開發森林食品有多大潛力?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對此記者進行了采訪調研。
江西省靖安縣璪都鎮港背村地處九嶺山下,村民靠山吃山,正在采摘春茶。新華社發
開發森林食品潛力巨大
曾經的荒地上,成片密集的沙棘林正頑強生長;在沙棘加工廠,生產線上工人正忙碌地為產品打包,沙棘汁、藥茶、保健食品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在山西多地,依托野生沙棘資源,以及規模化的人工種植,當地村民逐步將沙棘產業做大做強。
近年來,山西持續推進林草產業轉型發展,建設干果經濟林、林下經濟示范園區,打造核桃、干鮮棗、沙棘、連翹等干果經濟林五大優勢產區。截至2022年10月,山西省干果經濟林面積1964萬畝,總產量突破22億公斤,“林果經濟”為增綠富民提供了助力。
不只是山西,陜西寶雞在眉縣、扶風、渭濱、高新等縣區積極發展甜柿子特色產業,全市栽植面積達1.2萬畝,年產值超過1億元;重慶奉節大力發展白茶產業,全縣茶葉種植面積3萬余畝,產量560噸,產值突破6000萬元……
各地根據優勢資源開發了豐富多樣的森林食品,拓寬了食物生產和供給渠道,更好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也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
我國是森林食品生產大國。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陳蕾告訴記者:“森林食品是指以森林生態環境下生長的植物、微生物及動物為原料生產加工的各類食品。其中主要包括森林蔬菜類,如香椿、蘑菇、木耳等;森林水果類,如藍莓、荔枝、柚子等;森林堅果類,如核桃、榛子、松子等;森林肉食類,如畜禽類、魚、蛋、奶等;還包括森林糧食、油料、飲料、藥材、蜂品、香料、茶葉等種類。”
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日前發布的《2022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目前,我國森林面積2.31億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4.02%。國家林草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實現8.04萬億元,木本油料、林下經濟、花卉、生態旅游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綠色生態產品供給能力持續增強,經濟林成為年產值超過萬億元的支柱產業之一。
據中國林業和草原統計年鑒數據,2014年我國森林食品產量為1.54億噸,需求量1.51億噸。到2020年,我國森林食品產量增至1.94億噸,需求量1.91億噸。從需求結構上看,我國森林食品消費較大的領域主要是水果及干果,需求占比約為66.5%,此外為茶及其他飲料、林產品采集、森林藥材等。
“在開發森林食品方面,我國有巨大潛力。”陳蕾表示,森林植物一般為多年生,一次種植,可多年受益。如油茶從栽種到開始結果一般只要3至5年,而受益期長達50至60年,甚至更長。實行科學管理、合理經營,將會長期有收獲。同時,森林植物栽培成本低,效益高,市場競爭力強。
陳蕾分析,要重視森林食物在糧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推動糧食安全數量和質量的轉型升級,讓糧食生產走上多元化、可持續、高效率、有韌性的發展道路。此外,還要鼓勵、重視并引導森林食物資源的基礎性研究,為森林食物深度開發利用提供理論源泉,使森林食物真正成為保障糧食安全數量和提升糧食安全質量的重要支柱。
貴州省赤水市村民在采摘柑橘。新華社發
實現經濟與生態效益雙豐收
距離黃桃上市還有兩個月,湖南炎陵縣仙坪村的果農們已經開始忙碌。枝葉茂盛的桃林中,他們正搶抓農時為黃桃樹疏果。這幾年,炎陵縣充分利用自身海拔較高、氣候適宜等生態環境優勢,大力發展黃桃產業,黃桃種植面積達9.6萬畝,帶動種植戶近4萬人。目前,黃桃全產業鏈產值已達30億元,成為拉動山區群眾致富的特色產業。
在廣東河源紫金縣龍窩鎮,梅園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也利用起山區原生態優勢,積極探索林業產業發展的新路子。該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大力發展包括水果種植、茶葉、花卉、苗木、水稻種植及養殖等,帶動了當地農民就業增收。
發展林業產業、林下經濟,開發森林食品,多元化的綠色產業已經在全國多地蓬勃發展。相關機構的調查數據顯示,全球森林食品市場規模從2014年的11249億美元穩步增長到2020年的14506億美元,其間年均復合增速為4.33%。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森林食品市場規模逐年穩步增長,2020年達2.92萬億元,同比上升4.66%。
“森林食品產業是山區經濟的重要支柱,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陳蕾介紹,“比如我國以沙棘為原料,開發出了食品飲料、醫藥保健、日化、飼料、餌料等8大類約200多種產品,年產值3億至5億元,為人們增收致富闖出了一條新路。我國多地的森林蔬菜已遠銷到加拿大、美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僅根類森林蔬菜年創匯就達7000多萬美元。”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年底,我國2000多個縣(市、區、旗)有經濟林種植和生產,涉及8400多萬農村人口,核桃、油茶、蘋果、柑橘、棗、梨、板栗等主要經濟林種植面積均超過1000萬畝,有力促進了山區、林區、沙區、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態環境改善和產業結構調整。
除了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發展森林食品還具有顯著的生態和社會效益。陳蕾指出,森林植物大多生長快且繁殖力強,具有耐干旱、耐貧瘠、耐鹽堿并有較強的抗逆性等特點。科學種植經濟林,不僅可以生產“綠色食品”,而且可以綠化荒山,提高森林覆蓋率,有利于保持水土,調節氣候。
然而,開發森林食物仍要以加強山區林業生態建設,利用現有的適宜山地資源培育食物森林等為前提。平衡“向森林要食物”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關系,也是開發森林食品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陳蕾表示,向森林要食物,要處理好開發和保護的辯證關系。一方面,要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統籌多途徑、多方式造林,提升森林質量和蓄積總量,促進森林各類物種繁衍生息;另一方面,要圍繞林業提質增效,培育林產品優勢品種,因地制宜發展種苗花卉、林下經濟、林草中藥材等生態產業,開發類別多樣、營養健康、方便快捷的林業產品,將森林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推動技術開發及應用創新
核桃是四川廣元朝天區的特色果品之一。五月初的核桃基地里,成片的核桃樹枝葉繁茂。“為了實現核桃產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我們大力支持核桃專合社、核桃種植大戶延伸核桃產業鏈,目前已經建成3個初加工點。”朝天區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市場推出的核桃油、核桃小吃、核桃月餅等新產品,吸引了不少消費者購買,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
走進浙江常山縣,28萬畝油茶布滿連綿的山坡,帶來滿目綠意。通過打破油茶“種、賣”的傳統產業局限,從基地、工廠向市場延伸,如今,常山已擁有油茶加工企業(合作社)40余家,精制油加工能力企業8家,研發了化妝品、保健品、差皂素等5大類、20余個系列產品。日前,常山發布的《油茶產業2023—2025三年行動方案》指出,將加大全產業鏈扶持力度,完善全縣油茶產業生態,激發市場主體規模化種植油茶的積極性。
從蔬菜、水果、堅果,到經過初步加工的果汁、食用油,再到深加工的保健品,近年來,各地通過延長產業鏈、深加工,開發出豐富、多樣的森林食品。然而,目前在森林食品開發上,我國不少地區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浙江農林大學副校長、教授吳家勝指出,我國初步形成了特色鮮明、功能齊全、效益良好的經濟林產業格局,但森林“糧庫”開發利用仍存在發展規劃缺乏、資源挖掘利用不足、品種選育滯后、低產低效林面積大、特色功能成分不清、欠缺高值化產品、全產業鏈技術裝備落后、基礎研究薄弱、跨界融合不夠等諸多問題。
“在森林食品開發中,有的地區開發利用的種類較少,忽視了自身的名優特產品開發;有些森林食品資源加工手段還較為粗糙,忽視了多功能綜合利用和新產品的開發。”陳蕾告訴記者,“如胡桃楸,核桃仁營養豐富,又可榨油;油粕可制蛋白飲料;葉、樹皮、青果皮均可入藥。然而,目前在開發利用胡桃楸時,通常只取其成熟果仁,綜合利用率較低。”
吳家勝建議,要加快推進產業布局,按照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原則,科學確定產業種類、發展定位。同時,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攻克特色森林食物精準育種、生態栽培、精深加工等基礎科學問題和“卡脖子”技術。
在研究、利用、開發森林食品資源等產業發展上,陳蕾表示,首先要摸清家底,建立森林食品普查制度;其次可以根據上下游產業的聯動效應,培育森林食品生態化生產的綠色供應鏈,加強森林食品領域類的人才培養與技術推廣,推動森林食品技術開發及其全過程應用創新。
2022年,我國完成油茶種植13.33萬公頃、改造26.67萬公頃,茶油年產量有望突破100萬噸。
標簽:
上一篇:天舟六號發射! 中國航天的“快遞小哥”是怎樣煉成的? 世界獨家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標——秦兵馬俑游客在秦兵馬俑二號坑遺址參觀跪射俑(4月26日攝)。雄踞關中
2023-05-11 13:54
原標題:尼德蘭畫派:北方文藝復興的桂冠假若你是一位15世紀的意大利商人,長期浸淫于佛羅倫薩由嚴謹的造型
2023-05-11 13:45
原標題:中國“魅影”阿云嘎縱情燃燒“愛樂之心”(主題)從臺前到幕后,身兼數職的他見證著中國這條產業鏈
2023-05-11 13:46
原標題:美國向中國返還兩件非法流失的重要石刻文物中新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應妮)記者10日從中國國家文
2023-05-11 11:53
原標題: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標——華清宮游客在西安華清宮景區內游覽參觀(5月5日攝,無人機照片)。雄踞
2023-05-11 11:48
原標題:音樂如何影響了中唐詩歌嬗變中國古典詩歌自誕生之日起就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先秦時詩樂舞合
2023-05-11 11:55
原標題:安徽合肥:巧用老工業廠房打造文創藝術街區5月9日拍攝的由老倉庫改造的瑤海區徽商2號門文創街區(
2023-05-11 11:45
原標題:浙江湖州:鄉村柳編工坊助力非遺傳承5月9日,柳編藝人、黨員沈柏根(左一)在給東林鎮第二小學的學
2023-05-11 10:55
原標題:舞劇《東方大港》將登國家大劇院用小人物奮斗史“舞”出舟山港發展史中新網北京5月10日電(記者應
2023-05-11 10:35
原標題:陳佩斯西安談話劇:《驚夢》是用喜劇包裹的悲劇中新網西安5月11日電(記者張一辰)“我們喜劇一般
2023-05-11 10:39
原標題:“大地情深”全國優秀群眾文藝作品亮相武漢5月10日,演員在舞臺上表演節目《舞起來》。當日,“大
2023-05-11 10:39
原標題:關注現實觀照生活(主題)——感受當代油畫的創作活力(副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尹曉宇近日,由中
2023-05-11 10:48
原標題:以戲曲為火種,點亮“北方戲窩子”河北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著光輝燦爛的戲曲文化。河北梆子
2023-05-11 09:33
原標題:人藝西裝造型演繹新版《趙氏孤兒》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100名士兵、白色真馬、3萬塊方磚、傾盆大雨,
2023-05-11 09:34
原標題:天津藝術職業學院牽手德云社(引題)郭德綱聊傳統藝術出路(主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昨日下午
2023-05-11 09:35
原標題:回望千年絲路的使命行走(主題)——舞劇《張騫》再現蕩氣回腸“鑿空之旅”(副題)中國文化報記者
2023-05-11 09:43
原標題:“世界的黑河”創意藝術展暨特色產品展銷會開幕中新網黑河5月10日電(王靜鉬記者王琳)10日,“世
2023-05-11 09:51
原標題:電視劇《漫長的季節》高分熱播——(引題)當時間穿過每一個人,會留下怎樣的痕跡(主題)呼嘯而來
2023-05-11 08:39
原標題:“青春敘事”注重年輕化表達(引題)現實題材劇刮起“青春風暴”(主題)天津日報記者張帆新人律師
2023-05-11 07:43
原標題:地鐵站里賞文創5月9日,在太原地鐵2號線大南門站,市民參觀第三屆“印記太原”文化創意設計展。近
2023-05-11 07:43
原標題:徐克版《射雕》公布選角金庸作品影視化改編再引關注中新社北京5月10日電(記者高凱)電影《射雕英
2023-05-11 07:55
原標題:2023年廣西田林縣壯劇藝術節開幕5月8日,演員在開幕式上表演。5月8日,2023年田林縣壯劇藝術節在廣
2023-05-10 20:42
原標題:開心超人衍生真人劇《不是吧!我變成超人了》殺青時光如梭,經過為期一個多月緊鑼密鼓的拍攝,由上
2023-05-10 18:40
原標題:《漫長的季節》帶來的信號是什么澎湃首席評論員李勤余關于《漫長的季節》有多“好”,這幾天人們已
2023-05-10 17:52
原標題:(神州寫真)中國傳統戲曲展現對年輕人吸引力中新社武漢5月10日電?作者:武一力一個多月以來,在“
2023-05-10 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