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怡輝 注冊營養師 醫學碩士
審核:王軍波 北京大學醫學部 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資料圖)
補鈣有多重要,相信各位都已經或多或少有所耳聞。補鈣是貫穿一生的“功課”,每個年齡段都需要補鈣。營養江湖上的“鈣幫”成員包括蝦皮、骨頭湯、牛奶、鈣片。“吃鈣”并不等于“補鈣”。如果把“補鈣”當作是一個技術活,它的核心就是如何能夠讓吃進來的“鈣”有效沉積到骨骼里,豐滿你的“鈣存折”,而不是僅把它放在“口袋”里,很快就“花光(代謝)”了!
想讓“存折”里經常有鈣的“存入”,一定離不開下面的這個脂溶性維生素,它的地位如同“鈣幫”里的“軍師”,缺了它,不僅不能補鈣成功,還會給健康帶來其他風險。
圖1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維生素D的營養作用
“鈣幫”里的“軍師”叫維生素D,筆者也稱它為“陽光維生素”。人類是在與佝僂病戰斗的過程中逐步發現和認識維生素D的。它與鈣、鎂、磷等元素一樣,與人體骨骼及牙齒的健康相關。這位“鈣幫軍師”的具體營養作用包括以下4個。
?促進腸道對食物鈣的吸收。
?促進腎對鈣、磷的重吸收。
?與內分泌系統(激素)協同作用,調節血液中鈣、磷平衡。
?參與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的分化,維持骨形成與骨吸收的平衡。
圖2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如果身體缺少維生素D,即使每餐都能攝入鈣,仍然會影響骨骼和牙齒的健康。
?幼兒或兒童缺少維生素D會出現佝僂病,X形腿或O形腿,雞胸,肋外翻,出牙晚,囟門閉合延遲等癥狀。
圖3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成年人,特別是孕婦,哺乳期婦女缺乏維生素D,易出現骨質軟化,引起骨骼變形。如果孕婦的骨盆變形,則可能引起難產。
?老年人缺少維生素D,則可能引起骨質疏松癥,從而易發生骨折。
?手足搐搦表現為肌肉痙攣、小腿抽筋、驚厥等。
近年來,隨著科學界對維生素D研究的深入,還發現這位“軍師”不僅服務于“鈣幫”,同時還有助于降低一些慢性病的發病風險,如乳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抑郁癥、類風濕關節炎及多發性硬化癥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來說,維生素D主要來源于海魚、動物肝臟、蛋黃等食物,以及魚肝油制劑中(與維生素A一起補充),在奶制品(包括母乳)、植物性食物中的含量不高。曬太陽就能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所以叫它“陽光維生素”),因此,皮膚能經常接觸到陽光的成年人,一般情況下都不會缺乏維生素D。
●需要關注維生素D的特殊人群
?生長發育期的嬰幼兒、兒童、青少年。
?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女性。
?老年人。
?已經出現退行性關節炎的人群(>40歲的喜歡激烈運動或從事體力勞動的人群)。
?經常夜間工作見不到陽光,或者根本不出門的人群。
?飲食不規律的人群及純素食者。
?居住在霧霾頻發、濃煙污染地區的人。因霾、煙霧能阻擋一部分紫外線,人體接觸的紫外線減少,導致人體合成維生素D變少。
●每天需要多少維生素D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3版)》建議,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攝取10 μg(400 U)的維生素D,而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攝入15 μg(600 U)的維生素D。中國的推薦量是基于預防佝僂病、減少骨質疏松的營養需要。在美國和加拿大,對于上述高危缺乏人群,推薦每天攝入25 μg(1000 U)的維生素D。以上推薦量除了可以預防維生素D缺乏導致的營養不良性疾病,還有助于降低其他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
圖4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綜上所述,無論是否曬夠太陽,建議需要額外補鈣的人群,在補鈣的同時補充一些維生素D。從預防慢性病的角度來看,可以適量補充一些維生素D,成年人每天攝入量不超過50 μg(2000 U)是安全的。當然,考慮到它屬于脂溶性維生素,也要避免超大劑量濫用維生素D,特別是7歲以下的兒童和嬰幼兒,如果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請遵醫囑,不要超量補充。當然,還是鼓勵大家每天曬15分鐘太陽,這樣人體就可以產生足夠的維生素D。但是要注意曬太陽的方式,隔著玻璃、涂抹防曬霜或不露出手腳曬太陽,都無法讓皮膚有效合成維生素D。
上一篇:今天你收到的花,真的是玫瑰嗎?!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聽說你喜歡我》為何能“黑馬突圍”?不只是因為“太甜了”!新民晚報記者孫佳音由耀客文化、火花傳媒出品,楊陽執導,張萌、李黎明
2023-02-23 15:34
原標題:億年前的一塊泥燒出千年民窯“黑珍珠”陜西日報記者李靜茹文 圖近年來,澄城縣致力于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堯頭窯文化旅游生態園區
2023-02-23 15:57
原標題:首輪播出已結束,話題繼續“飆”(引題)《狂飆》片頭侵權了嗎?(主題)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經歷了首輪熱播狂潮后,電視劇《狂飆》正
2023-02-23 15:43
原標題:圖片新聞近日,朝陽區首個由政府提供場地支持,由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運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北京市朝陽香文化傳習
2023-02-23 14:56
原標題:梁啟超數字圖書館上午開通(主題)普及版主要面向青少年(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牛偉坤)今天是梁啟超誕辰150周年紀念日。上午,“前
2023-02-23 14:34
原標題:90后創新傳承景泰藍北京晚報記者張驁文武亦彬攝出了磁器口地鐵站,不到200米就是曹雪芹故居紀念館。90后北京大妞趙萌每天早上不到九點
2023-02-23 14:49
原標題:香港影史首部票房破億港產片來了(主題)《毒舌律師》在法庭辯論中掀起全場最高潮(副題)北京晚報記者袁云兒一宗國際名模涉嫌虐待女
2023-02-23 14:52
原標題:侯鑫個展在京展出北京晚報訊(記者王廣燕)侯鑫個人作品展“共生——視覺轉譯與內心獨語”近日在位于朝陽門的四合院藝術空間槐軒開展
2023-02-23 14:38
原標題:話劇《俗世奇人》迎來德云社青年演員(引題)相聲元素融入津味兒話劇(主題)天津日報記者劉莉莉日前,話劇《俗世奇人》劇組迎來兩名
2023-02-23 13:45
原標題:名票相聚《早安京劇》“二月二”龍抬頭暨《早安京劇》創辦六周年樂進京劇研習社嘉年華京劇晚會,日前在中華曲苑舉行。本市京劇名票先
2023-02-23 13:39
原標題:山西金代墓地首次發現極短墓道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考古成果,2022年3月,忻州原平市南頭村村民在耕地時偶然發現古代壁畫墓
2023-02-23 13:53
原標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引題)中華文明起源發展有了新視角新資料(主題)中國文化報記者李佳霖2月22日,中國社會
2023-02-23 10:41
原標題:山西太原:(引題)激活民間收藏力量共建“博物館之城”(主題)朱萌?中國文化報駐山西記者郭志清午后的晉商博物院,靜謐、古老,是
2023-02-23 10:45
原標題:“非遺小傳人”助力文化傳承(圖)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攝影王倩)近日,市少年兒童活動中心成立“非遺小傳人學院”。據悉,“非遺
2023-02-23 10:54
原標題:“大手牽小手”弘揚京劇藝術(圖)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攝影姚文生)日前,“大手牽小手薪火永相傳”之小演員大龍套京劇展演在中華
2023-02-23 10:51
原標題:科幻熱升溫,業內欣喜看到本土文學創作“后浪”奔涌的同時忍不住追問——(引題)下一部《三體》《流浪地球》在哪?(主題)文匯報記
2023-02-23 09:53
原標題:觀眾需要怎樣的藝術家個展?(主題)申城近期幾個此類展覽以不同路徑的探索提供啟示(副題)文匯報記者范昕藝術家個展,是藝術展覽中
2023-02-23 09:47
原標題:2022年“六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光明日報記者李韻王笑妃光明日報北京2月22日電(記者李韻、王笑妃)22日,“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揭曉
2023-02-23 09:45
原標題:追根溯源,尋來時路(主題)——“2022年六大考古新發現”印象(副題)光明日報記者李韻王笑妃百萬年、一萬年、五千年、一千年……入
2023-02-23 09:42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歌劇節啟動申報中國文化報訊(記者劉淼)為推動優秀歌劇作品和人才不斷涌現,促進歌劇藝術事業繁榮發展,文化和旅游部、浙
2023-02-23 09:49
原標題:學堂梁子舊石器時代遺址等6個項目入選“2022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引題)實證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主題)人民
2023-02-23 08:44
原標題:建成五千余支行政村文藝演出隊(引題)西藏著力加強基層文化建設(主題)人民日報記者鮮敢藏歷新年前夕,一場熱鬧的“村晚”,在西藏
2023-02-23 08:41
原標題:方志主題展講述北京故事人民日報北京2月22日電?(記者施芳)“方志北京”“年鑒北京”“志說‘一城三帶’”主題展21日在北京市方志館
2023-02-23 08:44
原標題:榮寶齋350周年系列活動收官人民日報北京2月22日電(記者徐紅梅)21日上午,作為榮寶齋350周年系列活動的收官之作,《壯歲采風——范曾
2023-02-23 08:41
原標題:濟南“高蹺酸妮”火出圈,千嬌百媚的“她”竟是小伙中新網北京2月23日電(記者邢蕊)2月21日是農歷二月初二,也是“龍抬頭”的日子,象
2023-02-23 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