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建設農業強國與農業生物多樣性有怎樣的內在聯系?糧食安全和農業可持續發展之間如何平衡?我國農業生物多樣性現狀如何?如何保護農業生物多樣性?“五谷六畜”、“一飯一蔬”都是我們關心的話題,科普中國智惠農民推出系列科普文章,歡迎關注。
【資料圖】
2021年10月,我國發表《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向世界展示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念、舉措和成效,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白皮書中指出:“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包括生態系統、物種和基因三個層次。生物多樣性關系人類福祉,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我首先關注的是生物多樣性對農業的重要性,因為人類依靠農業生存,而農業依賴于生物多樣性生存。
什么是農業生物多樣性?
農業生物多樣性包括作物、牲畜和魚類、土壤和授粉者及農業景觀等等,它們是人類糧食的基礎。農業生物多樣性是建立在多樣化的自然環境之上,是很多代人技能和知識積累的結果。人類利用廣大自然資源,生產出生活所需要的糧食、肉類等。
圖片來自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
糧食和農業生物多樣性指所有能夠提供糧食、飼料、燃料和纖維的野生與馴養動植物,還包括通過生態系統服務支持糧食生產的大量生物,即相關生物的多樣性。也就是說,包括了那些能夠保持土壤肥沃、為植物授粉、凈化水和空氣、保持魚類和樹木健康,以及能夠抗擊作物與牲畜病蟲害的所有動植物和微生物,例如昆蟲、蝙蝠、鳥類、紅樹林、珊瑚、海草、蚯蚓、土生菌類和土壤細菌。
農業生物多樣性也包括有助于糧食生產的不同生態系統、物種和遺傳變異性。農業生物多樣性的不同組成部分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如牲畜品種和作物品種,需要由農民和科學家來積極管理。農民和專業育種人員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農業生物多樣性,這樣他們可以開發出能夠抵抗病蟲害、能夠適應氣候變化、具有更高營養價值的植物品種和牲畜品種。而其他一些組成部分,如土壤微生物和許多授粉者,不需要主動管理就可以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動植物物種內部的變異使它們能夠進化并適應不同的環境條件,但是對這些部分來說,更重要的是保護。
然而,人類依靠農業生存,但眾多的農業和糧食系統正在毀滅人類所依賴的生物多樣性,有研究表明農業對全球62%的瀕危物種產生了威脅。只能支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發展,全球農業的生態才會健康發展,才能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生物多樣性對農業起到何種作用?
生物多樣性是農業生態系統的關鍵,是景觀多樣性、傳統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借用原糧農組織總干事達席爾瓦的話說:“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有助于保障全球糧食安全,支持健康和有營養的膳食,改善農村生計,并能增強居民和社區的抵御力。”
可是,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發布首份關于人類糧食系統的生物多樣性狀況報告顯示人類糧食系統的生物多樣性正在消失,嚴重威脅著人類未來的糧食生產、生計、健康和環境。報告同時警告稱,糧食和農業生物多樣性一旦失去便無法恢復,這此多樣性也包括所有能夠支持人類糧食系統和維持糧食種植者生計的物種。
當下,農民田間的植物多樣性正在減少,更多家畜品種瀕臨滅絕,過度捕撈魚類比例上升。在全世界6000個可以作為糧食作物品種中,其實僅有不到200種為全球糧食產量做出了實質性貢獻,其中僅9個品種就貢獻了66%的作物總產量。
家畜也是這樣,全球性用于生產家畜約有40個品種,其中少數幾個品種就提供了絕大多數的肉類、乳品和蛋類產品。區域性的品種比較多,土族家畜品種有7745個,但有26%瀕臨滅絕。
就漁業捕撈業來說,三分之一的魚類遭到過度捕撈,超過一半已經達到了可持續發展的極限。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報告提到,在他們所收到的91個國家所報告的信息顯示,野生糧食品種以及很多有助于提供對糧食和農業至關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的物種,包括傳粉昆蟲、土壤有機物和昆蟲的天敵正在快速消失。在近4000個野生糧食品種中,有24%數量出現銳減,并主要涉及植物、魚類和哺乳動物。野生糧食品種減少最多的國家位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其次是亞太和非洲各國。很多相關生物多樣性物種也面臨嚴重威脅。這些物種包括鳥類、蝙蝠和幫助控制病蟲害的昆蟲、維持土壤生物多樣性的生物,以及野生授粉生物,比如蜜蜂、蝴蝶、蝙蝠和鳥類。
還有一些為糧食和農業提供大量重要服務的關鍵生態系統,這些系統也為無數物種提供了棲息地,如森林、牧場、紅樹林、海草草甸、珊瑚礁和濕地等,也在快速減少。
生物多樣性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們先說重要的,導致糧食和農業生物多樣性消失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和水資源利用與管理的變化,其次是污染、過度開發和過度捕獲、氣候變化、人口增長和城市化。
具體到相關生物多樣性,基本上所有區域都把生物的棲息地改變和消失列為主要威脅,但其他主要原因在各區域有所不同。在非洲,主要原因包括過度開發、狩獵和偷獵;在歐洲和中亞,森林砍伐、土地利用的變化以及農業集約化是主要原因;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主要原因是過度開發、蟲害、疫病以及入侵物種;在近東和北非是過度開發,而亞洲則是森林砍伐。
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動植物就更容易發生病蟲害。糧食和農業生物多樣性正在加速消失,加之我們依賴越來越少的物種獲取糧食,這使得我們原本就已十分脆弱的糧食安全防線接近崩潰邊緣。 扭轉物種減少的趨勢對人類和地球都至關重要,我們該怎么做呢?
采用生物多樣性友好型實踐。隨著各國對農業生物多樣性的重視,越來越多國家對采取生物多樣性友好型實踐和方法的興趣在增加。在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所調研的91個國家中,有80%表示他們已經采取了一種或多種生物多樣性友好型實踐和方法。
哪些是生物多樣性友好型實踐呢?比如:有機農業、綜合病害蟲管理、保護型農業、可持續土壤管理、生態農業、可持續森林管理、農林業、水產養殖多樣化生產實踐、漁業生態養殖系統方法和生態系統復原。
全球范圍內對農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力度也在不斷加強,既包括農場內的保護措施,如保護區、農場內管理,也包括農場外的保護措施,如建基因庫、動物園、培養物保藏、植物園,但就目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度看來,保護的覆蓋范圍和保護力度還遠遠不夠。我們還必須做一些事來扭轉導致生物多樣性消失的趨勢。
一是加強保護法律、政策和機制的完善。大多數國家都已實施可持續利用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法律、政策和機制性框架,但是這些往往還不夠。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報告呼吁各國政府和國際社會加大工作力度,加強賦能型框架,制定激勵和利益分享措施,推動有利于生物多樣性的倡議,并應對導致生物多樣性消失的主要因素。
二是加強信息收集和宣傳。目前關于相關生物多樣性物種的很多信息仍存在空白,因此還必須做出更大努力,去開展科研、調研和知識傳播工作,以改善人們對糧食和農業生物多樣性的認知狀況。例如,很多與農業生物多樣性相關的物種從未被確定和介紹過,尤其是一些無脊椎動物和微生物。還有超過99%的細菌和原生物種以及它們對糧食和農業的影響仍不為人所知。
三是鼓勵動員公眾能夠在減少糧食和農業生物多樣性壓力方面發揮的作用。消費者可以選擇以可持續方式種植的產品,包括購買農民市集上的產品,或者抵制以不可持續方式生產的食物。在一些國家,“公民科學家”在監測糧食和農業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四是加強交流。包括加強全球研究網絡、擴大技術創新和改善交流,強調了與農民、原住民和當地社區的交流和合作。此外,這些行動還可以支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同時為所有人提供更有營養的健康食品。
種在路邊當景觀的蔬菜 圖片由作者提供
農業景觀可以為生物多樣性提供棲息地,促進保護區之間的聯系,并增強物種應對環境威脅的能力。雖然許多國家在生物多樣性友好型實踐的增加令人鼓舞,但阻止糧食和農業生物多樣性的消失還需要我們攜手付出更多的努力!
出品:科普中國智惠農民
作者:劉雅丹研究員 全國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水產學會原秘書長助理、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秘書長助理
策劃:武玥彤
上一篇:世界熱議:夜讀|今年春節,別再“逗孩子”了!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書市回暖,客流增加——實體書店迎來“春風”光明日報記者韓寒在剛剛過去的兔年春節,實體書店行業的“人氣”又回來了。據不完全統計
2023-02-13 13:39
原標題:河南一農民自家地頭撿到青銅器捐贈給當地博物館中新網周口2月13日電(王宇位燦)2月11日下午,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練集鎮農民梁秋生來到
2023-02-13 13:36
原標題:時代丹青塑文化根魂紀錄片《美術里的中國》第三季開播賞丹青妙筆,見大美中國。2月13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制作的大型紀錄片《美術里
2023-02-13 13:36
原標題:木管樂器演繹中國旋律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攝影姚文生)作為天津交響樂團“周日音樂下午茶”系列音樂會之一,昨日,“西洋樂器講述
2023-02-13 13:35
原標題:張學友辟謠:演唱會預計半年后才開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張學友在今年1月發布新歌《日出時讓街燈安睡》,2月10日歌曲的MV上線。早在2022
2023-02-13 10:37
原標題:浙江文旅觀察:春節檔能帶動電影院回暖嗎?中國新聞網記者童笑雨2023年的春節檔,很火爆,很熱鬧。據國家電影專資辦統計,整個春節假
2023-02-13 09:45
原標題:《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主題曲今上線(引題)回顧燃情歲月重走《光榮之路》(主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由天津市委宣傳部聯合攝制
2023-02-13 09:48
原標題:天交室內樂音樂會令人耳目一新(引題)聽西洋樂器講述中國故事(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昨天下午,天津交響樂團室內音樂會“西洋
2023-02-13 09:42
原標題:《中國奇譚》收官熱度口碑雙豐收羊城晚報記者王莉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嗶哩嗶哩聯合出品,速達、朱貝寧總監制,陳廖宇總導演的中式
2023-02-13 09:41
原標題:評劇《革命家庭》下月上海展演今晚報訊(記者王洋)記者自天津評劇院獲悉,作為第十七屆文華大獎獲獎作品,大型現代評劇《革命家庭》
2023-02-13 09:52
原標題:中芭團長馮英:觀眾的信心給了我們力量北京日報記者韓軒芭蕾舞劇《紅樓夢》總策劃、制作人,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坦言,用西方舞蹈語
2023-02-13 08:56
原標題:陜西陶渠遺址發現8座“甲”字形大墓系兩周時“京”國所在地中新網西安2月12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12日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
2023-02-13 08:38
原標題:北美票房:《魔力麥克3:最后之舞》首映拔頭籌中新社洛杉磯2月12日電(記者張朔)盡管口碑低開,《魔力麥克3:最后之舞》(MagicMike sL
2023-02-13 08:38
原標題:舞劇《趙氏孤兒》登臺國家大劇院連演三場(引題)人性刻畫入骨觀眾熱淚盈眶(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高倩《趙氏孤兒》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
2023-02-13 08:42
原標題:抵制劣跡藝人?必須“零容忍”作者:劉桂芳開年爆款劇《狂飆》昨日被曝出“劇中毒販鐘阿四的飾演者曾涉毒”,引發輿論嘩然。在《狂飆
2023-02-13 08:38
原標題:原創芭蕾舞劇《紅樓夢》在京首演2月10日,演員黎文韜(中)、邱蕓庭(左)、徐琰在芭蕾舞劇《紅樓夢》中分別飾演賈寶玉、林黛玉、薛寶
2023-02-12 13:33
原標題:人藝攜手小柯打造《穩穩的幸福》開票今晚報訊(記者高爽)由音樂人小柯打造、天津人藝制作并出品的音樂劇《穩穩的幸福》將于2月18日至
2023-02-12 11:56
原標題:二十四節氣,有詩亦有人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閱讀提示節氣是中國人的生活美學,不僅是古人的詩意感觸,也有點亮平凡生活中的儀
2023-02-12 08:55
【高談闊論】原標題:去圖書館聞聞書香錢永廣去圖書館聞聞書香,假日里,我經常這么做,這于我不是難事,因為離我家步行幾分鐘的距離,就有一
2023-02-12 07:55
原標題:文物里的中國故事鄭東海近日,中國社會出版社發布了新書的推薦書單,由中國歷史研究院主編的《十件文物里的中國故事》位列其中。《易
2023-02-12 07:44
大美非遺原標題:六十載匠心獨運巧工做得琵琶來“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琵琶,素有“民樂之王”的美稱,聲音美妙,制作工序但繁
2023-02-12 05:33
【藝評】原標題:“最中國”的文化基因鄧崎凡老話說,沒出正月都是年,尤其是今年春節,年味至今還未消散。沒有哪一個節日像春節這樣集中展示
2023-02-12 05:50
原標題:特色民俗鬧元宵農歷正月十六,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梧塘鎮梧梓村,一場熱鬧的穿火民俗正在進行,青壯年男性赤腳抬著社神座轎越火而過
2023-02-12 05:32
【進擊吧,國產科幻1】原標題:大國重工團建式喊話《流浪地球2》:“你們盡管想象,我們負責實現”(引題)硬核科幻與硬核制造的雙向奔赴(主
2023-02-12 05:50
【新書榜單】原標題:卡夫卡的夢想生命的光亮《另一種審判:關于卡夫卡》[英]埃利亞斯·卡內蒂著,劉文杰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在寂寂無名的
2023-02-12 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