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熱圖 > 正文

燃油車技術進步要把油耗降下來 離不開汽車產業這塊“關鍵拼圖”

時間:2021-07-29 10:23:27    來源:中國青年報    

距離2030年實現碳達峰還有不到10年的時間。在這場大考中汽車業該如何取勝?

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特聘顧問、電動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技術專家委員會主任、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王秉剛看來,面對這場硬仗,最重要、最有效的一招就是發展混合動力汽車。

他表示:“最近幾年來我們的電動汽車發展得非常好,但我們經常會忽略掉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燃油汽車的技術進步。最近大家都在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但在相當長的時間當中,燃油車還是市場主體,所以燃油車技術進步要把油耗降下來。”

從“雙積分”政策、四階段能耗限值指標,到“國六”排放標準、碳中和、碳達峰目標等一系列政策,綠色一直是汽車產業發展的“時代底色”。而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離不開汽車產業這塊“關鍵拼圖”。

混合動力車與純電動車并非“魚和熊掌”

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程中,混合動力是無法繞過的技術路線。有分析認為,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就要一邊發展純電動為主體的新能源汽車,一邊把傳統燃油汽車轉變為消費者更容易接受的混合動力汽車。

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牽頭組織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提出,我國汽車產業碳排放將于2028年先于國家碳減排承諾提前達峰。至2035年,碳排放總量較峰值下降2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純電動車并非是汽車業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唯一選項。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約為41.4萬輛,同比增長40%。除2-3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出現下降之外,其余月份均保持在17%以上的增速。同時,近兩年,各汽車企業對混合動力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投入顯著加強,產業化步伐不斷加快。

“有人說新能源對內燃機有多大沖擊,我說沒有沖擊,只有促進,很好地融合和推進內燃機。我們還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內燃機的傳統技術不斷改進和改善,由于我們與電氣化的融合,內燃機的發展前景非常好。”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邢敏說。

他透露,“十二五”期間,內燃機取得了“節油2000萬噸,替代燃料1500萬噸,減少碳排放6720萬噸”的減排成績,新產品占到市場的60%。

“‘十三五’內燃動力發展得更好,內燃機所匹配的汽車、摩托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小型通用汽油機產品占到全球的1/3,都是全球的30%以上,也是極大的剛需。”邢敏直言。

他透露,內燃機的熱效率已經朝著50%邁進,而經過專家計算,每提高熱效率1%對節能減排貢獻巨大,對碳達峰貢獻巨大。

“混合動力是整個內燃機在節能減排、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當中推出的一個非常好的技術路線,目前混合動力逐漸被用戶所接受,被市場所接受,我們還會在技術、產品成熟度、可靠性等等更多地滿足方方面面的需求。”邢敏說。

自主品牌在混動領域應迎頭趕上

“自主品牌肩負著我們降碳的重任,這是中國品牌應該承擔的責任,其中肩負節能減排重任的汽車動力也是我們近幾年來技術更迭最快的領域之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認為,當下,技術突破成為自主品牌高端化的底氣之一。

在他看來,在今天的汽車消費市場上,自主品牌的頭部企業除了市場營銷方式的創新,也在不斷加強研發領域的投入和人才的配備,通過在產品和技術上的推陳出新擴大市場優勢,并且向中高端進軍。而在混合動力上,自主品牌也應加快對市場需求的響應速度。

不可否認的是,混動市場銷量的貢獻者主要是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廣汽本田、東風本田等日系合資品牌車型。有意見認為,在混合動力上,自主品牌應迎頭趕上。

在江汽集團動力院發動機設計部部長陳亮看來,2021年是混合動力國產車“轉正”發展的“起始點”。

他表示,之所以稱今年是混合動力國產車的“起始點”,主要因為此前市場上真正能實現量產的混合動力國產車并不多,用戶挑選的余地不大,銷量還不能完全體現出來。

“現在,我們不僅看到了企業清晰的混動技術路線,更有具體的產品投放節點。大家沒有回避成本過高、人才儲備不足、供應商難以實現協同開發等開發中的困難。”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院長許敏認為,本土車企在混合動力技術領域正實現厚積薄發,但未來企業面臨的更大挑戰來自系統控制技術的自主掌控。

“我相信,中國混合動力汽車市場的發展還是要靠所有廠商的共同努力,包括主流的中國自主品牌。等到未來一兩年,各家產品出來后肯定會形成一股市場浪潮。”許敏說。

事實上,近段時間以來,不少自主品牌正亮出他們在混動領域的新底牌。目前,長安、比亞迪、上汽、廣汽等國內多家車企紛紛開啟混動技術路線,并已推出或計劃推出量產混動產品。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插電混動可滿足家庭第一臺車需求,純電動則滿足家庭第二臺車需求,兩者是完全可以并行發展。

邢敏認為,國家應該對混合動力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并將補貼投放到科研領域。“技術路線、產品應由市場選擇,這樣才能更好地推進我國能源更清潔,內燃機動力更環保。”邢敏說。(中國青年報 程鴻鶴)

標簽: 燃油車 技術進步 油耗下降 汽車產業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