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
羌塘處處有生機(美麗中國 和諧共生)
藏野驢群。
本報記者 鄧建勝攝
金絲野牦牛。
本報記者 鄧建勝攝
羌塘草原遠古巖畫中的動物圖案。
本報記者 鄧建勝攝
加松巴管理站工作人員嚴格查驗進保護區的車輛。沒有西藏自治區林業部門的特別許可,任何車輛和人員都不得進入。
本報記者 鄧建勝攝
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的藏北羌塘草原,居然是高原特有珍禽異獸主宰的洞天福地,到處生機盎然。
羌塘,藏語意思為“北方的高地”,特指藏北高原,長期以來被人類視為“生命禁區”。
9月中下旬,經自治區林業部門許可,記者一行從西藏最西端的阿里地區出發,驅車10余天穿越29.8萬平方公里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隨車奔跑的藏野驢群、路邊覓食的藏羚羊、“膽小如鼠”的“白屁股”藏原羚……所見一切,顛覆了我們對“無人區”“生命禁區”的認知。
無人區邂逅金絲野牦牛
建于1993年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是“保存完整的、獨特的高寒高原草原生態系統及其境內較多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具有重要地位。
野牦牛是青藏高原滄海桑田地質演變的孑遺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數據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至今,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野牦牛從2萬頭增加到4萬頭以上。但直到十幾年前,學界對是否存在金絲野牦牛這一品種,尚無定論。在日土縣林業局的幫助下,記者有幸深入加松巴無人區,來回奔走800多公里,拍攝到了傳說中的金絲野牦牛。
“全球已知的200多頭金絲野牦牛,幾乎都生活在我們加松巴管護區,從發現至今10余年來,金絲野牦牛的種群數量變化不大,但這幾年,幼崽數量增加明顯。”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阿里地區管理局加松巴管理站,50歲的副站長次仁巴多告訴記者。
野牦牛是群居動物,但在非交配季節,成年雄性金絲野牦牛習慣于離群索居。
9月23日上午,在加松巴距管理站西北約150公里處一個叫“扎向前”的區域,記者一行發現了一頭獨處的雄性金絲野牦牛和兩匹黑狼。驅車深入,在海拔4960多米的山坡,一頭體重超過200公斤的雄性金絲野牦牛突然闖來,幾乎與我們的越野車迎頭相撞。
“這里的野生動物除了野兔和田鼠,幾乎都是保護對象。‘扎向前’區域發現金絲野牦牛后,縣里迅速行動起來,這里很快禁牧了。”隨行的日土縣副縣長崗加次仁曾長期任縣林業局局長,他告訴記者,2014年初,日土縣將這里的12.5萬畝草場全面騰出來,變為野生動物獨享的領地,嚴禁任何人類活動。不僅如此,在附近的日土縣東汝、熱幫兩個鄉開始實施更嚴格的禁止旅游、限制放牧等措施。
無處不在的藏羚羊
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珍稀瀕危動物種類十分豐富,其中野牦牛、藏羚羊、西藏野驢、黑頸鶴等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藏羚羊是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最主要的保護對象之一。這種在可可西里因盜獵嚴重而一度瀕危的高原物種,在羌塘草原卻十分常見,一些路邊覓食的藏羚羊甚至不怎么懼人。
夏季交配、產崽結束后,成年公藏羚羊與成年母藏羚羊就分開生活。9月26日上午,從尼瑪縣北行進入雙湖縣境內不久,在317國道旁的一處山坡上,我們遇到了100多只藏羚羊公羊,直到記者持照相機來到距離它們約50米時,這群一邊覓食一邊打斗嬉戲的高原精靈,才不慌不忙地散開。翌日上午,申扎縣雄梅鎮色林錯旁邊的一處山坡上,記者發現由成年雌性帶領的四五十只藏羚羊,一半以上是剛蛻去絨毛的幼崽。
“申扎縣是藏羚羊傳統的‘大產房’。在買巴鄉三個行政村方圓180多平方公里區域,去年夏季在此交配、產崽的藏羚羊有1萬多只。”30歲的小伙子塔青專業從事藏羚羊保護已經9年多,目前管理著申扎縣42名野生動物管理員。
買巴鄉魯卻唐附近正在大規模修筑公路,重型卡車和挖掘機、打樁機噪聲很大。但在遠處開闊的草地上,仍有三五成群的小羊羔緊隨母親悠閑覓食。
“這些年羌塘草原道路施工比較多,但總體看,道路施工對藏羚羊的影響不大。今年到買巴鄉產崽的母藏羚羊,估計增加了近千只。”塔青解釋說。
據西藏自治區林業廳統計,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藏羚羊已從上世紀90年代初的8萬只增加到目前的15萬只以上。
野驢繁殖迅猛
區域面積超過兩個安徽省、18個北京市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地球上除南北兩極之外受人類影響最少的自然區域之一,那些適應了高寒缺氧環境的野生動物,成為這里真正的“主人”。
近年來,隨著保護管理能力的提升,羌塘草原的野生動物棲息地、濕地等基本保持原始狀態,被當地牧民親切稱為“白屁股”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藏原羚,幾乎隨處可見。
據介紹,近10年來,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增長最快的野生動物是西藏野驢。有資料顯示,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西藏野驢由5萬頭增加到9萬頭以上,而在西藏高原的其他區域,這種體型高大、食欲旺盛的物種,種群數量估計超過了20萬頭。
“一頭西藏野驢每天的食草量,相當于5只成年綿羊。野驢不僅吃草量多,而且勁也很大,往往把草連根拔起。經它刨過的草地,甚至今后數年都寸草難長。”在改則縣嚇嘎錯畔,數十頭健碩的西藏野驢一邊覓食一邊追逐嬉戲,在旁邊放牧的才旦桑布說,“不僅要讓牧民限牧,也要考慮給野驢‘計劃生育’了。”
據記者觀察,西藏野驢繁殖迅猛具備了各種有利條件:近些年來持續的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雨水增多,導致部分地區荒漠變綠,草場更青,野驢的食物充足;自然保護區內各類保護措施得到加強和完善,保護區外也嚴格禁獵;體型健碩的西藏野驢在高寒缺氧的羌塘草原幾乎沒有天敵。
體察生態系統的細微變化(記者手記)
阿里之行歷時20天,一半以上的行程都在羌塘草原。廣袤草原之壯美、野生動物種群之多、生物多樣性之復雜,有時甚至讓記者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身處于海拔超過5000米的“生命禁區”。
由于高海拔等原因,羌塘草原生態系統極為脆弱。如今,許多地方生機盎然、野生動物增長很快,可以說,這是成立自然保護區帶來的新氣象。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當地氣候變暖出現的新情況。研究顯示,過去幾十年來,包括羌塘草原在內的青藏高原增溫強烈,草原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均發生了變化,比如植被返青期提前,枯黃期退后,生長期延長,食草動物因此“家族興旺”。在一些牧區曾經絕跡的西藏野驢、棕熊,如今在保護區內甚至“獸多為患”。
草原生態是個各種因子互相依存、相互制約的精妙系統,一些物種的“野蠻生長”對另外一些物種可能是個災難。至今,我們對氣候變暖可能帶來的影響研究還不充分,甚至對某一物種的生存數量和生活習性都莫衷一是。所幸,去年啟動的青藏高原第二次綜合科考正有條不紊地進行,一些方面開始取得了成果,這必將為科學全面地認識羌塘草原,提供更多的依據和幫助。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子夜外賣》描繪城市的夜色畫卷(主題)總制片人張燁鏑:帶觀
2023-06-17 15:43
原標題:用腳和筆丈量世界(引題)?阿來《西高地行記》出版(主題)華
2023-06-17 13:45
原標題:“這里是三星堆”:高清手繪圖“復活”國寶華西都市報-封面新
2023-06-17 13:49
原標題:90多個“關鍵詞”還原蘇軾(引題)?蔣藍新作《蘇東坡辭典》出
2023-06-17 11:34
原標題:圖博會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再創佳績(引題)?《閱讀天津·津渡》
2023-06-17 11:35
原標題:良渚遺址“琮王”“鉞王”現身上博(主題)6月20日起亮相“實
2023-06-17 11:51
原標題:《魚廬記》:鄂地小人物的傳奇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近
2023-06-17 11:52
原標題: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科幻電影創作將走向何方──(引
2023-06-17 11:56
原標題:國標舞劇《人間四月天》啟動創排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北京舞
2023-06-17 10:40
原標題:2023年青年攝影獎申報啟動天津日報訊(記者仇宇浩)近日,世界
2023-06-17 10:37
原標題:別樣《鳳求凰》百人合唱點擊量百億次作品(主題)中國古詩詞藝
2023-06-17 10:53
原標題:首屆天津音樂節中國天津·2023圣彼得堡愛樂樂團演繹經典(引題
2023-06-17 10:32
原標題:電視劇《淬火丹心》唱響武鋼人的青春之歌長江日報訊(記者萬旭
2023-06-17 10:53
【作品廣議】原標題:主動自覺,珍視生命肖承森汗流禾下土 蘇慶眼下正
2023-06-17 05:45
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原標題:長沙:千載星城吐芳華天上一顆星,地上
2023-06-17 05:56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6月16日晚開幕由文化和旅游
2023-06-17 05:54
原標題:開心果左一:節約用水左二:面具左三:——把衣服穿上!右一:
2023-06-17 06:00
原標題:“中國戲曲節2023”在香港開鑼新華社香港6月16日電(記者褚萌
2023-06-17 06:01
原標題:取材于武鋼的發展歷史(引題)《淬火丹心》凝聚鋼鐵人的青春與
2023-06-16 21:32
原標題:山東:文化館里涌動“青春力量”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剛過
2023-06-16 17:49
原標題: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6月15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場,參
2023-06-16 16:42
原標題:芭蕾舞劇,如何圈粉諸多觀眾?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記者上官云
2023-06-16 14:44
原標題:中新人物丨演員楊蓉:學演戲,得先學做人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
2023-06-16 14:49
原標題:《尋她》首映舒淇暢聊與九零后導演的“碰撞”(引題)我心里曾
2023-06-16 14:52
原標題:“京城飄書香五洲共閱讀”(引題)第21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開幕(
2023-06-16 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