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熱圖 > 正文

民營自研商業火箭“重慶兩江之星”17日發射

時間:2018-05-09 10:35:55    來源:央廣網    

民營自研商業火箭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談到火箭發射,大家能想到我國的一定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但5月17日,即將發射的一枚火箭卻不是長征系列的。它叫“重慶兩江之星”,這枚火箭隸屬于重慶兩江新區的“零壹空間航天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首枚。再過8天,即5月17日,第一枚由民營企業自行研發的商業火箭即將升空。這枚火箭有何特色?有哪些用途?

零壹空間主要為全球微小衛星客戶服務,提供定制化、一體式解決方案。現在大衛星一半以上的份額被SpaceX占領了,臺灣、馬來西亞這些地區的衛星都是找SpaceX發射。自微小衛星如雨后春筍般出來以后,又開拓了新市場,即小火箭。這些500公斤以下的小衛星就是零壹空間想做的市場。

民營自研商業火箭

“重慶兩江之星”17日發射。

昨天(8日)下午,“重慶兩江之星”首飛啟動儀式在重慶兩江新區航空航天產業園舉行。這顆“明日之星”實體長度為9米,重量達500千克,箭身主體涂裝,由“重慶兩江之星”文字和包圍文字的兩部分曲線圖案組成,分別代表了長江和嘉陵江。零壹空間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舒暢表示,目前火箭完成了發射前所有的測試和總裝合練,分段的部裝已經在北京完成,5月17日即將點火發射。舒暢透露,此時此刻,他們有一支實驗隊,正在為火箭的發射做最后準備,這是我國商業投資歷史上第一發自主研制的火箭。

民營自研商業火箭

“重慶兩江之星”17日發射。

傳統來講,飛行器的設計和制造,以理論計算和地面試驗為主要數據來源,通過風洞實驗室進行測試,但風洞實驗與真實飛行狀態仍然有差距,數據并不完全準確。而零壹X系列火箭可以帶來最真實的實驗驗證,將為國內科研院校的航天高新技術研究提供飛行驗證服務。

除了即將成為科研院校的新寵兒之外,此次即將發射的“重慶兩江之星”自身的特點也十分突出。首先是便宜,零壹空間北京公司總裁馬超介紹,零壹空間M系列火箭的發射成本將控制在每公斤1萬美元左右,而目前國際上普遍報價在每公斤3-5萬美元之間,對比便宜了三分之一。除了成本低,頻頻出現的“黑科技”也讓“兩江之星”彰顯神秘,該火箭“大腦”一體化綜合控制機由零壹空間自主研制,重量僅1.8公斤,相較以往產品縮減至十分之一,極大地優化了電氣系統設計、節約了系統成本。

馬超說,一旦此項技術通過驗證證明是成熟的,加以適當改進,再大大簡化電氣系統的規模,成本就將進一步下降。這些技術甚至在國外的項目上都沒有得到工程化應用。

如果僅僅是價格便宜,還不足以讓“重慶兩江之星”受到如此關注。據了解,重慶零壹空間自主研制的OS-X系列火箭采取了自研固體火箭發動機作為動力,推力可以達到350千牛,即包括火箭箭體在內,可以把35噸重的東西送上太空。同時,能夠為客戶載荷實現20馬赫的最高飛行速度,幾乎是音速的20倍。此外,該火箭可靈活配置燃氣舵、空氣舵等多種控制機構,可根據用戶需求進行定制化設計,滿足飛行試驗所需的各類復雜飛行彈道。

航天領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歐洲、美國在多年之前就已經將其向市場開放,包括如今名揚世界的SpaceX公司。國外民營航天企業的實力非常強大,已經突破了大型重量級火箭發射的技術難題。我國民營航天正在起步階段,又將在哪些領域后來居上?

舒暢認為,零壹空間主要為全球微小衛星客戶服務,提供定制化、一體式解決方案。現在大衛星一半以上的份額被SpaceX占領了,臺灣、馬來西亞這些地區的衛星都是找SpaceX發射。自微小衛星如雨后春筍般出來以后,又開拓了新市場,即小火箭。這些500公斤以下的小衛星就是零壹空間想做的市場。

舒暢表示要把重慶零壹空間打造成商業小火箭的一個國際化名片。

商業火箭發射衛星在太空育種、生物制藥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意義。2015年,國家將“軍民融合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也指出,“促進我國產業鏈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各地政府開始就商業航天立法廣泛征求意見。民營資本進入航空航天領域有了突破口。

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湯宗偉表示,航空航天是我國重要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重慶作為長江上游重要制造業基地,兩江新區航空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填補了兩江新區航空產業的空白,使兩江新區航空產業有了雛形。零壹把兩江新區從幾千米的高度提升到2萬米的高度,填補了新區發展的空白。

火箭發射倒計時啟動儀式后,零壹空間還在發布會現場與多家海內外客戶簽訂發射協議。目前已經于歐洲、亞洲多家衛星公司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公司計劃到2020年,實現年產30發以上M系列火箭和20發以上X系列火箭的能力。(記者陳鵬))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