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熱圖 > 正文

平潭海峽公鐵成功實現首個航道主塔封頂

時間:2018-04-26 15:25:24    來源:中新網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完成首個航道主塔封頂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 朱戈 攝

此間中鐵大橋局26日發布消息稱,當天隨著鼓嶼門水道橋南側主塔最后一節混凝土澆筑完成,該局承建的中國首座公鐵兩用跨海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成功實現首個航道主塔封頂。

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新建福州至平潭鐵路、長樂至平潭高速公路的關鍵性控制工程,由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承建。大橋全長16.34公里,是中國第一座公鐵兩用跨海峽,其下層設計為時速200公里的雙線I級鐵路,上層設計為時速100公里的六車道高速公路。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 朱戈 攝

圖為,正在建設中的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 朱戈 攝

中鐵大橋局平潭海峽大橋項目常務副經理張紅心說,大橋全長16.34公里,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是中國目前施工難度最大的橋梁。該橋共設有元洪航道、鼓嶼門水道和大小練島水道三座雙塔斜拉主航道橋。橋址所在的平潭海峽,是世界三大暴風潮海域之一,具有風大、浪高、水深、流急等特點,曾被稱為“建橋禁區”。據統計,每年6級以上大風超過300天,7級以上大風超過200天,最大浪高約9.69米,波流力是長江等內河橋梁的10倍以上。

“在這樣的環境中修橋已經是一個難題,要修建一座能抵御14級臺風的公鐵兩用橋更是難上加難”。中鐵大橋局平潭海峽公鐵大橋二分部經理左少華介紹,此次封頂的鼓嶼門水道主航道橋主塔為“H”型鋼筋混凝土結構,高158米,相當于55層樓的高度,施工所面臨的惡劣風浪環境前所未有。在主塔施工中,建設者使出了三大“法寶”—— “環境實時預報”、“小粗腿”和“防風衣”。

左少華稱,施工期間,通過在塔柱高度方向布置多臺風速儀、在橋梁沿線布置的5臺風速儀、2臺波浪儀、1臺海流計,對橋址處風環境、波浪要素、海流等進行實時監測。通過2年的實踐與完善,已能準確預測橋址處5天內風、浪要素,指導現場施工調度。

為讓主塔在風浪中“站”得更穩,中鐵大橋局自主研制了目前世界最先進的KTY5000型液壓動力頭鉆機,使得主塔基礎的16根“腿圍”直徑達4.9米的鉆孔樁得以完成,并刷新了世界橋梁最大直徑工程樁的紀錄。

在塔身施工過程中,還特地為其穿上了“防風衣”,液壓爬模架體外側采用孔隙率為41%沖孔鋼板網全封閉防風結構,實現了高空8級風條件下人員全天候安全施工。

據悉,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建成后,將大大縮短福州至平潭的時空距離,屆時福州將與平潭形成半小時“生活圈”和“經濟圈”。同時該橋的建設,也將為中國今后同類型橋梁施工提供可靠的經驗借鑒。(張靜 饒潤東 周磊 徐金波)

標簽: 平潭 航道 海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