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即時 > 正文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況明顯改善 不能把上市公司信披當兒戲

時間:2021-05-25 15:18:04    來源:中國經濟網    

近日,因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0年年度報告、2021年第一季度報告,易見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及全體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被上海證券交易所作出公開譴責的紀律處分。

易見股份是上交所今年惟一一家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0年年度報告及2021年第一季度報告的上市公司。此前上交所多次發函,明確監管要求,督促其及時披露年度報告編制進展,充分提示不能按期披露的風險,但易見股份依舊無動于衷,最終被上交所公開處分并勒令停牌,面臨退市風險。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況得到明顯改善,但仍有像易見股份這樣的公司不時觸碰監管底線,試探監管部門的容忍限度,信披違規事件層出不窮。2020年證監會立案調查的信息披露類違法案件就有幾十起,且這些違規案件的違法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信息披露不及時,虛構、夸大銷售收入,刻意隱瞞關聯交易,“蹭熱點”、故意釋放誤導信息等,嚴重干擾了投資者的投資判斷,影響了資本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法定義務,關系到投資者的知情權和投資權益,一直是監管部門的監管重點。但是,仍有公司頂風作案。主要原因在于部分上市公司不能正確認識其負有的社會責任及法定義務,隨意、敷衍地對待信息披露。這一方面既暴露出部分上市公司現代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不足,守法合規意識淡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當前對違規信息披露的懲罰力度還不夠大,監管威懾力還不夠強。

讓上市公司及時、真實、準確、完整地進行信息披露,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促進資本市場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尤其當前IPO注冊制不斷深入推進,加強信息披露顯得更為緊迫。對于監管部門而言,在繼續堅持“零容忍”的同時,要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通過嚴格執法重拳治亂,讓那些造假的、耍花招的責任主體付出更加沉重的代價。同時通過持續監管、精準監管,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督促上市公司和大股東講真話、做真賬,積極營造誠實守信、規范披露的良好市場氛圍。

作為信息披露的主體,上市公司應充分認識到信息披露的嚴肅性,及時糾正僥幸、投機心理,提升信息披露的責任意識,老老實實信披、本本分分做事。通過建立自我約束、自我規范、自我促進的有效機制,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真正做到對投資者負責,為市場創造價值。

標簽: 上市公司 信息披露 信披 公司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