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杭州四季青的部分市場宣布,全面禁止商家在店鋪內開啟直播帶貨,同時禁止走播。
四季青被稱為“中國服裝行業第一街”,又地處“直播電商第一城”的杭州,在服裝批發市場中,具有代表性的意義。
同時,作為服裝的一級批發市場,四季青的商家直接對接工廠,手握市場最低價。此次“禁播”,在服裝市場和直播電商中都引起了廣泛關注。
【資料圖】
在直播帶貨幾乎席卷全行業的當下,四季青為何“逆流”禁止商家直播?直播帶貨給服裝批發市場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
禁播規定并非一刀切
據透露,四季青部分市場內無論是商家自主直播,還是外來主播進到批發市場走播,都是被禁止的。有四季青批發市場的商戶發布了抖音視頻,稱若商場巡視人員發現商家直播或第三方走播,第一次會提出警告,第二次則沒收設備并罰款。
在禁播規則頒布后,四季青市場管理方也曾出面解釋,初衷是為了保護這批實體店鋪,并不是反對直播賣貨,只是因為直播賣貨,進一步擠壓了這些批發實體店的生存空間。
此外,更嚴重的是,直播帶貨會將款式流出,一些不良商家會出盜版、仿冒、劣質同款,在低價和流量的加持下,有可能對實體經濟造成銷量與名譽的“雙重打擊”,以上是四季青批發市場“禁播”的原因。
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四季青市場和商戶都拒絕直播帶貨。
據悉,四季青包括了22個專業市場,1.4萬商戶,新聞中涉及到的常青市場,是其中一個經營休閑女裝品類的市場,現有300個商戶。
四季青下面另一個精品童裝市場的管理方和商戶們,則抱著提倡鼓勵的心態。管理方的招商部每天下午都組織走播,教商戶直播。可見,四季青對于直播并非“一刀切”,而是鼓勵有規矩地直播。
目前,派代在抖音上搜索“四季青”,還是會發現許多商家都有進行直播帶貨,但也如“禁播規定”里提到的,不能在自己的商鋪直播,而是自己的工作室或倉庫,時間也是在每天的正常營業時間之外。
在四季青批發市場,一位已直播2年的商戶老板稱,每天開展一場兩小時的直播,在線觀看量大概一千多人,至少能賣出一千件衣服。直播還提升了她家的品牌知名度,在她這里,線上和線下是相融合而并非排斥的。
利益博弈難平衡
四季青批發市場的實體批發商業模式,已經走過了30多年,其還被號稱為全國最大的成衣銷售市場和渠道,上游的紡織、布料、紐扣,下游的制衣、銷售、品牌等,應有盡有,二批、三批在這里采購,然后流向消費者。
而直播會造成的惡性影響,還不僅限于上文提及的擠壓市場空間和設計侵權。
傳統服裝批發,有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甚至三級四級批發商,再到零售端和顧客,而通過線上直播,一級批發商直接面對顧客,那么中間的二批、三批等環節,就不再被需要。
并且直播帶貨多以低價換量,這樣一來,就傷害了到總批市場拿貨的批發商利益,B端就沒有生意做了,一級批發商要再想老客戶來拿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甚至在直播帶貨起來后,許多批發商形成了共識,不管衣服質量和設計有多好,一律不從做直播帶貨的總批那里進貨。
二批、三批對一批直播帶貨有怨言,也是情有可原。二批、零售端的商家往往承擔了很大一部分服務散客,以及解決售后問題的壓力。
在常青市場有160平方店面的程先生曾試驗過直播,前面幾場直播完畢后,之前的實體店客戶找了過來,責問程先生,“直播間是批發價給到零售客戶,但是實體店進貨商拿回去之后,還要加上人工費、房租等費用,要比直播間賣得更貴。消費者自然會選擇直播間,而非線下實體店。”
后來,程先生開始禁止零售客戶進入直播間,只允許批發客戶進入。程先生擔心,這會流失本來的實體店客戶,“總不能什么錢都要賺”程先生說。
此外,服裝市場相關工作人員,也曾接到過多次來自工商部門的投訴。
事件起因是有網友在一些主播的直播間買了衣服后,發現質量問題卻沒有售后服務,無法退貨。
工商部門找到總批,總批自查發現這個主播根本不是他們的客戶,只是在直播中借著四季青市場吸引眼球,這嚴重影響了四季青市場和商家的信譽。
而事實上,四季青各家市場管理方和商戶對直播的態度,也不盡相同。
在四季青精品童裝市場的店主胡女士就表示無法理解禁播,“互聯網時代,線上有這么大的市場為什么要放棄?”
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程偉雄在媒體采訪中表示,“服裝批發市場本來就是薄利多銷,直播必然會對其造成巨大沖擊。而且直播還有可能會拍攝到其它商家的服飾,由此帶來的抄襲行為,會進一步壓低利潤。”
也有的商戶認為,站在四季青市場的角度,直播、走播帶來的客戶流量,并非這個市場所期待的目標客戶群,自己的主要客戶是那些線下的批發實體店,首先應該維護他們的權益。
批發市場與直播如何共存?
服裝批發市場紛紛涌入直播帶貨,是受到此前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許多批發市場的商家堆積大量庫存,二批、三批減少采購,一批則只能寄希望于通過直播賣貨清庫存,也是在情理之中。
無獨有偶,在國內主要的服裝批發市場——廣州十三行,也曾限制商戶的直播行為。
十三行——廣州市荔灣區十三行路一段只有350米長的街道,聚集著十余個服裝批發市場,近萬個大大小小的服裝批發商戶,在廣州,這種店面被統稱為檔口。
從2021年5月起,新中國大廈(十三行大樓)禁止在營業時間內在檔口直播和第三方入內走播。
四季青和十三行都是中國服裝批發市場的核心進貨渠道,為什么雙雙禁播呢?
有十三行的檔口商家表示理解,一是為了避免潛在實體客戶被總批和走播的直播間爭奪;二是為了避免二批、三批因為總批直播而不買賬;三是線上和線下難控價。
那么批發商和直播帶貨是否天然不能共存?
在如今直播帶貨為王的大時代背景下,中間環節越來越少,觸達消費者的鏈路越來越短,觸達越來越直接,這樣留給二批、三批的利潤空間將越來越少,依靠地理優勢賺取信息差的錢,已經有點過時了。
直播帶貨是時代的趨勢,但批發商和直播帶貨如何共存,十三行的一些商家給出了答案。十三行禁播規則出來一年后,如今十三行街上,“房屋出租,可做直播間”的廣告頻出,十三行已經從禁播邁出了“入播”的一小步。
有的檔口為了應對十三行的禁播措施,會在距離十三行6公里的廣州服裝直播基地apM時代國際租用直播空間,將原創性沒那么高以及銷量沒那么高的版型展示和銷售,但不售賣新品,以此避免和二批在原創上的利益相沖突。
站在服裝批發市場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總批如果毫無規則和限制直播帶貨,壓縮二批、三批的利潤空間,這將會導致同行間的惡性低價競爭,損害廠家、采購商、專業市場的根本利益。
有位今年退出服裝行業的商家表示,“線下開實體店是風險極高,最不值得投資的項目,整個消費品市場其實都是產能過剩的,所以才會有大家都抓住直播這個賽道瘋狂拼價格,這就導致整個價格體系崩塌了,價格低到地板上了,中間流通利潤全被擠掉。”
消費者購物習慣早已從線下轉線上,或許批發市場所要做的,不是想著如何禁止直播帶貨,而是思考如何將線下批發、零售,與線上直播更好地結合。
參考資料:
1、《沖上熱搜!杭州四季青全面禁止直播帶貨!》錢江晚報
2、《杭州四季青部分市場“禁止直播”,為什么?》錢江晚報
3、《杭州開始“反直播”?只是一場誤讀》澎湃新聞評論
4、《服飾批發市場和直播正式決裂!》界面新聞
5、《廣州服裝人:慘!》五環外
標簽:
上一篇:買NBA 引MCN 支付寶能否站上短視頻的牌桌? 每日看點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去海博館看“守護奇妙海洋”公益影像展天津日報訊(記者蘇曉梅)4月21日,在第54個世界地球日來臨
2023-04-23 11:41
原標題:闊別三年飄色巡游重回沙灣文 羊城晚報記者范晗越圖 羊城晚報記者鄧勃曾育文4月22日(農歷三月初三
2023-04-23 11:50
原標題:舞龍展演非遺集市(引題)首屆中國—東盟(南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周炫彩啟幕(主題)廣西日報南寧訊
2023-04-23 09:44
原標題:世界讀書日丨南昌孺子書房:在書香中抵達“詩和遠方”明天是第28個世界讀書日。在江西南昌,當地免
2023-04-23 09:56
原標題:“春茶臨京城,共品非遺茶”活動在京舉辦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姬薇4月21日,由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
2023-04-23 09:43
原標題:閻崇年“四合書屋”落戶首圖(主題)開架閱覽文獻近4000冊(副題)本組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張恩杰4月
2023-04-23 09:37
原標題:一部劇帶火多座城《長月燼明》成文旅融合新樣式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正在熱播的奇幻仙俠劇《
2023-04-23 09:54
原標題:【大美中國】中軸線上看成都光明日報記者李曉東周洪雙【大美中國】挑一個陽光明媚、微風和煦的午后
2023-04-23 08:56
原標題:世界讀書日主題海報:你的視界,決定你的世界制作:鐘金葉、王宇峰、岳小喬
2023-04-23 08:32
原標題:新華全媒+丨讓閱讀抵達更廣闊人群——多地打造提升城市公共閱讀空間觀察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新華社
2023-04-23 08:52
原標題:2023首都電視節目春推會如約而至光明日報北京4月22日電(記者牛夢笛通訊員李易展)2023首都電視節
2023-04-23 08:45
新華全媒+原標題:音樂為線文化為軸(主題)——聆聽多彩文明譜寫新時代贊歌(副題)雄渾的樂音、揮舞的長
2023-04-23 07:46
原標題:Z世代2022年閱讀時長超20億小時(主題)上圖閱文共推“百部年輕人精品書單”(副題)勞動報訊(勞
2023-04-23 07:51
海淀:圓明園里開啟閱讀之旅北京日報訊(記者孫穎)昨天,2023年海淀區“世界讀書日”主題活動在圓明園遺址
2023-04-23 07:52
原標題:鳶都里的非遺小鎮光明日報記者閆匯芳“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秋千打四圍。”清代鄭板橋在《懷濰縣》
2023-04-23 07:51
原標題:冬奧官方電影《北京2022》在京舉行特別展映4月22日,北京冬季奧運會官方電影《北京2022》在北京進
2023-04-23 07:38
原標題:首個企業閱讀國家團體標準實施中工網訊4月23日,由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閱讀專業委員會牽頭起草,掌
2023-04-23 05:41
原標題:吉林省舉行“非遺消費節”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柳姍姍彭冰)近日,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廳
2023-04-23 05:48
原標題:第八屆全國職工書法美術作品展在唐山舉行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昱霖通訊員楊小雙)日前
2023-04-23 05:51
【藝評】原標題: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鄧崎凡4月18日是國際古跡遺址日,國家文物局發布了一組數據:2018
2023-04-23 05:51
原標題:亞洲文化遺產保護聯盟即將成立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記者從國家文物局獲悉,4月24
2023-04-23 05:45
原標題:悠揚山歌別樣熱情(引題)廣西舉辦千場活動歡慶“三月三”(主題)光明日報記者周仕興通訊員萬樂之
2023-04-22 13:36
原標題:我國重大基礎性學術文化項目《儒藏》取得重要成果(主題)《儒藏》“精華編”主體部分完成(副題)
2023-04-22 13:48
原標題:蘇翊鳴蠟像入駐北京杜莎夫人蠟像館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身穿綠色系滑雪服套裝,腳踩具有個人符
2023-04-22 10:42
原標題:《灌籃高手》電影版上映兩天票房突破2億元,掀起集體懷舊觀影熱潮(引題)觀眾感慨:“我們與青春
2023-04-22 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