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即時 > 正文

太卷了 阿里也沒法躺著賺錢了|每日訊息

時間:2023-03-01 11:54:01    來源:網經社    

中國互聯網行業是一個無限游戲,永遠沒有結局。


(相關資料圖)

知危編輯部常說上面這句話,都快說煩了。

看了昨晚阿里巴巴發布的最新財報,我們對這個觀點更篤定了。

2022 年第四季度( 對應阿里 2023 財年第三季度 ),阿里巴巴收入為2478億元,同比增長2%,相對企穩,有了小幅回升。

利潤方面,由于各板塊總體經營好轉,非通用會計準則凈利潤為499億元,同比增長了12% 。

各項業務分開來看,中國商業分部收入1699.9億元,同比下降 1% 。

其中,客戶管理( 廣告+傭金 )收入 913.4億,同比下降9% 。這是去年四季度疫情從防控到放開引發的供應鏈混亂的不利影響造成的。

不過,阿里的業務中也有受益于疫情的板塊,分別是盒馬、天貓超市、大潤發等( 商品 ),阿里健康( 抗疫藥品 ),餓了么、菜鳥物流( 配送 )。

其中,盒馬、天貓超市、大潤發、阿里健康歸屬于直營業務,四季度直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10%,達到了744.2億;

菜鳥同比增長 27%,達到 165.5 億元;本地生活( 餓了么 )同比增長6%,達到131.6億元。

這么一看吧,之前大家調侃阿里的“動物園”業務太多太雜,反倒真能起到一部分對沖作用,讓盤子相對穩一些。

與此同時,這些業務通過降本增效,紛紛都改善了盈利/虧損情況:

中國商業分部經調整 EBITA 利潤率基本穩定,維持在34% 。

本地生活服務分部經調整 EBITA 從虧損50.8億元同比減少到了虧損31.4億元。

菜鳥分部經調整 EBITA 從虧損9200萬元同比減少到虧損1200萬元。

其他的業務中,國際商業分部,東南亞電商 Lazada、土耳其電商Trendyal、速賣通保持增長,收入達到194.7億,同比增長18%,經調整EBITA從虧損29億元同比減少到虧損7.63億元。

大文娛板塊,因為不再大手筆投資,本季度虧損同樣大幅減少,經調整 EBITA為虧損 2500 萬元,而 2021 年四季度為虧損 13.7 億元。當然,這樣做的代價就是收入也減少了,21 年四季度收入有 81.1 億元,本季度只有 75.9 億元。

而被市場認為是阿里增長點的云業務,增速依然拉胯,收入 201.8 億元,只增長了 3% 。

2022 年 12 月 29 日,阿里集團 CEO 張勇先后發了兩封全員信,第一封是給阿里集團的全員信,核心內容是建立企業自信與人事上的調整。

第二封內部信則是給阿里云的全員信,核心觀點是 “ 第一次以阿里云總裁的身份 ” 寫信,承接上一封信的人事任免。

之所以有這個人事變動,外界普遍認為跟 2022 年 12 月 18 日阿里云香港 Region 可用區 C 發生嚴重的服務中斷事件有關。

這次服務中斷長達近 12 個小時,外界認為這暴露出了阿里云響應速度、服務能力以及其他諸多潛在安全隱患。

所以,換人由張勇親自掛帥,意味著集團很看重這塊業務并急切的希望運營得到改善。

不過,阿里云業務的未來,仍然很難講。

早期的阿里云增速很高,一路成為了中國云服務市場上IaaS+PaaS業務的市場份額第一。

但近年來,增速越來越不行了。。。

而且,現在它還有飯碗被搶的風險。

根據 Gartner、IDC 等第三方咨詢機構統計的數據,2022年H1,阿里云在中國 IaaS+PaaS 市場上的份額相較于 2021 年同期下降了 4.4%,這已經是阿里云連續三個周期市場份額下降了。

那么誰在漲呢?

是電信的 “ 天翼云 ”、移動的 “ 移動云 ”,它們被市場稱之為 “ 國資云 ”。

根據啟信寶全國招投標信息系統統計:2021 年 8 月至 2022 年 8 月,全國 1 億元以上政企數字化大單里中國電信獲取 104 個,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分別取得 68 個與 34 個,阿里云只有 9 個。

所以對于阿里云這個現在的市占率第一的老大來講,似乎一口氣都沒法喘。

把市場做到最大,隨后躺著賺錢,是中國互聯網行業過去一貫的想法。

可惜,事與愿違,根本就沒有能躺著賺錢的日子。

就拿阿里巴巴的電商業務來說,說是國內一哥毫不為過,它依然面臨著拼多多和抖音的奮起直追。

雖然拼多多營收體量跟兩者有一定差距

但這增速看著都讓人有壓迫感

前兩天,京東坐不住了,也準備開始大搞百億補貼跟拼多多開卷。

關于卷補貼這個事兒,張勇在昨天的財報會上,是這么說的:

“關于市場競爭,特別是像價格補貼,其實價格補貼不是新鮮事物,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主動跳出來做一些價格補貼,希望能夠扭轉局面,贏得先機。但實際上如果看歷史的話,不是新鮮事物,沒有一家能通過自身持續的價格補貼,來改變局面,其實最終改變局面還是要靠技術。”

張勇講的這個道理,很有道理。

然而,用戶在價格這方面,其實是用腳投票的。

阿里似乎無法幸免被卷入價格戰的宿命,即便它不想。

即便阿里巴巴在電商業務和云服務業務上都很優秀、很穩,做到了老大。

但,這是一場無休止的亂斗。

當年馬云曾評價阿里巴巴:

“拿望遠鏡都找不到對手”。

現在呢,對手多到望遠鏡鏡頭都裝不下了。

標簽: 同比增長 阿里巴巴 價格補貼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