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河北滄州市推行“一業一查”聯合監管新模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焦點速讀

時間:2023-06-20 12:07:17    來源:中國質量報    

以最小的監管成本實現最優的監管效果

河北滄州市推行“一業一查”聯合監管新模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資料圖)

□ 張肖微 白 雪 本報記者 徐東周

“以往的‘雙隨機’聯合檢查,聯合部門不全面,發現問題不徹底,信息推送不及時。如今,推行‘一業一查’模式,行業主管部門作為召集人,一管到底,信息共享更加通暢,責任分工更加精細,協同監管更加高效,以最小的監管成本實現了最優的監管效果。”近日,河北省滄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聯合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對20家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展聯合檢查。

據介紹,“十四五”以來,滄州市開展“雙隨機”抽查4490次,抽查經營主體3.07萬戶,抽查檢查公示率100%;部門聯合抽查占比從2021年的3%提高到2022年的25%,信用風險差異化抽查從去年的88%提高至今年的100%。該市在河北省“雙隨機、一公開”考核中連續4年取得優秀等次。

“在市場監管領域全面推行‘一業一查’部門聯合‘雙隨機’監管新模式,改變了過去抽查領域線條粗獷問題,強化了行業主管部門的牽頭責任。”據滄州市“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雙隨機’辦”)工作人員介紹,在綜合分析該市跨部門聯合檢查頻次高、涉及部門多的領域后,“雙隨機”辦優化整合市場監管領域29個部門、35個業態、190項抽查事項,形成“一業一查”部門聯合抽查事項清單,明確牽頭單位、協同單位、檢查主體行業類型、檢查事項等。

牽頭單位在每次抽查前制定聯合抽查實施方案,組織開展人員培訓,按照“誰檢查、誰錄入、誰公開”的原則,將抽查發現的各類問題錄入平臺,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和“誰管轄、誰負責”的原則做好后續監管銜接,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聯合抽查結束后,牽頭單位及時將抽查情況反饋“雙隨機”辦,避免重復匯總、分頭匯總,提高了效率。

“這種牽頭部門‘吹哨’、責任部門‘報到’的聯合執法檢查機制,推動事中事后監管從以事項為主向以行業為主轉變,強化了行業主管部門責任和各監管部門職責,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聯合檢查頻次,既保證了必要的監管力度,又避免部門分散檢查過多,干擾經營主體正常生產經營,使全年隨機抽查更加貼近全市各行業、各領域發展狀況。”滄州市“雙隨機”辦負責人表示。

依托河北省“雙隨機”執法監管平臺,滄州市、縣兩級整合現有檢查對象和執法檢查人員等信息,建立“一業一查”聯合檢查對象名錄庫、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制定“一業一查”年度抽查計劃,著力破解重復監管、隨意監管、監管盲區等問題。

“這就像去醫院看病,只需掛一次號,就能檢查多個項目。”“雙隨機”辦工作人員說,“一業一查”對檢查對象“一次檢查、全面體檢”,實現全面監管,發揮檢查最大效力,達到“綜合會診、規范行業”的效果。

今年以來,滄州市本級對13個行業開展“一業一查”部門聯合抽查,涉及成品油銷售行業、重點排污企業、交通運輸行業、小額貸款公司、金融擔保公司、國有企業、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互聯網上網服務業、娛樂業、食鹽定點企業等,運用企業信用風險分級分類結果抽取檢查經營主體107家。牽頭單位“一人指揮”,相關部門協同作戰,進一次門、查多項事。

據介紹,滄州市“一業一查”監管涉及食品衛生、教育醫療、文化旅游、交通運輸、養老服務、商貿物流、房產物業、互聯網、廣播電視、金融典當、城市管理、人力資源等多個與民生相關的重點監管領域。實施“一業一查”模式以來,該市對同一業態的經營主體進行統籌檢查、優化整合,從而科學、精準地掌握本地整個行業的發展狀況。對學校、養老機構、排污企業、娛樂場所、危險貨物運輸企業等涉及民生安全、公共利益等領域的重點抽查事項加大抽查力度,對相對規范的抽查事項減少抽查比例,通過檢查一批主體,整改一類問題,規范一個行業。

今年,滄州市編制年度抽查計劃993個,與去年相比減少498個。其中,單部門抽查計劃減少636個,減少57.2%;部門聯合抽查計劃增加138個,增長36.3%。這“一減一增”標志著滄州市部門聯合抽查已經大踏步邁進了“有章可循、體系完善、全面聯合、行業覆蓋”的新階段。

《中國質量報》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