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典籍博物館:沉浸式互動解謎游戲傳播古籍文化
中國旅游報記者 張玫
(相關資料圖)
“太燒腦了”“通過解謎游戲認識了好幾本古籍,非常棒”“約不上啊,秒沒”“我玩過了,還想再玩一遍,但不和大家搶名額了”……近期,國家典籍博物館沉浸式互動解謎游戲“故紙修復師·碎丹青”受到文博愛好者的熱捧。國家典籍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該活動將持續至六月底,觀眾可關注“國家典籍博物館微信公眾號”了解相關信息。
沉浸式互動解謎游戲“故紙修復師·碎丹青”是國家典籍博物館依托“同心護珍寶 聚力續華章——‘字節跳動古籍保護專項基金’成果展”推出的體驗活動。活動中,玩家以“古籍修復工作者”的身份,通過使用沉浸式互動道具進入互動體驗,根據互動終端給予的邏輯劇情,通過推理、“修復古籍”,在遍布展品的展陳空間獲得進一步的線索。整個解謎過程環環相扣、充滿趣味,每個游戲道具都物盡其用,使玩家在沉浸式觀展中,了解古籍背后的歷史,學習古籍修復知識,并有機會通過手機端互動平臺體驗古籍修復。
這款解謎游戲可由兩至三人組成小組共同完成。在國家典籍博物館近日舉辦的媒體專場活動中,記者和同伴齊心協力,經過兩個多小時的“燒腦”解謎,最終揭開了游戲中一個隱藏百余年的“驚天大案”的真相。
探秘之旅以一封神秘信件開啟,根據信中內容和信封里一個像家族徽章的圓片,在工作人員的提示下,我們破解了暗語,順利拿到裝有活動道具的物料袋。來到展廳,手機掃描物料袋中《游戲說明》紙頁下方的二維碼進入游戲界面。根據劇情提示,我們找到展廳里對應的展品,利用手中的道具破解謎題,在手機輸入框填入答案,答案正確才能開啟后續劇情。
“三色互合,可得六色。各色各數,增減得現。”根據“神秘的筆記本”中的提示,記者和同伴在展廳找到《頤和園內練橋南邊添修木橋圖》,為方便與手中的道具圖紙對照,我們先用手機拍下所需局部,然后認真比對,得出道具圖紙中紅、黃、紫三種顏色代表的數字,再根據顏色組合加加減減,輸入6個數字順利通關的那一刻,我們像孩子一樣歡呼雀躍,歡欣鼓舞向下一個謎題進軍……
兩個多小時的解謎過程中,既有茅塞頓開時的萬分欣喜,也有一籌莫展時的小沮喪,實在解不出,可以使用游戲頁面的“錦囊”,或者向工作人員求助。在展廳,記者看到工作人員為一位觀眾展示最后一關的解謎操作,道具圖紙、羅盤、操作暗語提示卡一齊上陣,觀眾滿意而歸。“這位觀眾說之前時間匆忙,有的謎題借助了錦囊,這次她是特地來復盤的。解開所有謎題,大概要在展廳里轉三圈才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發現,在尋尋覓覓、反復推敲的過程中,《楚辭》《河南黃河圖》《黃慶祖造像并記》《永類鈐方》《浙江海塘工程圖》……借由一件件游戲道具,這些古籍和我們產生了奇妙的連接。“您覺得游戲的劇情有哪些吸引人的點”“本次展覽中最吸引您的展品是哪些”“您收獲了哪些與古籍修復有關的知識”“哪道題給您的印象最深刻”……游戲結束后,玩家還可以在線填寫反饋問卷。
“我們希望能夠通過當下流行的游戲互動方式,將豐富的典籍知識和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全新的角度呈現在大眾面前,為觀眾提供更為獨特的觀展體驗。”國家典籍博物館工作人員說。
記者了解到,2021年6月,“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字節跳動古籍保護專項基金”在國家圖書館正式啟動,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國家典籍博物館)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字節跳動公益簽署《古籍保護與利用公益項目合作備忘錄》,首批資金1000萬元定向用于古籍修復、人才培養、古籍活化與數字化等公益項目。項目實施至今,各項工作已全面完成并取得重要成果。
今年4月28日,由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國家典籍博物館)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字節跳動公益三方聯合主辦的“同心護珍寶 聚力續華章——‘字節跳動古籍保護專項基金’成果展”在國家典籍博物館第六展廳開啟預展。該展覽精選35種39件已經修復完善的珍貴古籍予以展出。展品包括《永樂大典》“湖”字冊、元刻本《西夏文大藏經扉畫》、元至順二年(1331)刻本《永類鈐方》及樣式雷圖檔、黃河輿圖和金石拓本等。為把中華民族的優秀典籍文化傳遞給大眾,讓更多觀眾能夠近距離感受古籍的文化魅力,增進觀眾與古籍之間的“互動”,國家典籍博物館傾力打造此次互動解謎游戲,并于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正式推出。
“故紙修復師·碎丹青”是國家典籍博物館“山海社”沉浸式互動展覽教育項目的第三季。2019年,“山海社·古籍保衛局”實景解謎游戲首秀,一度引發轟動;2023年初,國家典籍博物館又創造性地推出了“山海社·雁行者”互動劇本殺,將龍鱗裝體驗與當下流行的劇本殺結合在一起。相較于前兩季,“故紙修復師·碎丹青”進一步創新,不僅延續了“山海社”系列以“古籍傳承保護”為產品內容核心的創作思路,還以獨立的新IP形象展現在大眾面前。
標簽:
上一篇:歲月如歌,致互為星火的她們_頭條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國家典籍博物館:沉浸式互動解謎游戲傳播古籍文化中國旅游報記
2023-06-19 14:47
原標題:話劇九人上海駐城演出季昨晚落幕(引題)?歲月如歌,致互為星
2023-06-19 13:41
原標題:第十三屆“桃李杯”完成復評工作中國文化報訊(實習記者王偉杰
2023-06-19 13:46
原標題:20家書店入選“最美書店”北京日報訊(記者路艷霞)第21屆北京
2023-06-19 11:54
原標題:上海“杜麗娘”在雪域高原唱起《牡丹亭·游園》文匯報記者王筱
2023-06-19 11:36
原標題:“穿越150年世界奇幻之旅”中讀文讀藝讀科技(主題)上海圖書
2023-06-19 11:55
原標題:白玉蘭飄香,第二十八屆上海電視節今開幕(主題)本屆白玉蘭獎
2023-06-19 11:55
原標題:為什么說研究中國近代史,不能不讀《大公報》文匯報記者許旸作
2023-06-19 11:42
原標題:“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汪國真詩文全集》分
2023-06-19 10:54
原標題:第29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舉辦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第29屆
2023-06-19 10:55
原標題:第2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引題)?胡歌大鵬雙雙捧金爵(主題
2023-06-19 10:48
原標題:現代京劇《駱駝祥子》來津演出天津日報訊(記者劉莉莉攝影姚文
2023-06-19 10:54
原標題:對話新空間劇場《貓神在故宮》作曲王宇航(引題)?巧用靈活多
2023-06-19 10:44
原標題:報名影片近8800部!第二十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今日閉幕由國家電
2023-06-19 08:42
原標題:金爵獎揭曉,兩部獲獎影片拍攝于廣東(引題)雙黃蛋!胡歌、大
2023-06-19 07:44
原標題:北京圖博會各大展館爭推精品特色出版物(引題)融合創新成出版
2023-06-19 05:40
原標題:朝陽區端午系列活動拉開帷幕昨天,在2023年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
2023-06-18 15:39
原標題:國家民委國家文物局簽署合作協議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
2023-06-18 10:44
【人在他鄉·打工文學擷英95】原標題:在伊犁打工的日子黃蘭春花秋月不
2023-06-18 10:32
原標題:父親的厚望章長生從我記事起,父親便對我寄予厚望。他希望我好
2023-06-18 07:46
原標題:秦嶺慢火車駛入電影《綠皮車奏鳴曲》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
2023-06-18 05:53
原標題:在大覺山谷王爽五月的晚風起伏于漸漸暗去的峰巒那一眾清涼的雨
2023-06-18 05:50
原標題:童年的酸棗樹周養俊我的老家在白鹿原下、浐河邊上,村子里長滿
2023-06-18 05:32
原標題:旱塬定西書意濃喬俊甘肅省定西市位于黃土高原深處,雖然過去有
2023-06-18 05:34
原標題:單位給予的人生李曉接連幾天的深夜夢境里,出現單位里一個年輕
2023-06-18 05:40